当前位置 >> 皖南古村

桃花源里人家--西递

发布时间:2012-03-16 13:37:58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这是大诗人李白描写西递村的诗句,座落在黄山南麓,距黄山40公里的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这个美丽的古村落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至今已有960年历史。去西递的路上,我们因为坐错了车,只得在离西递十几里远的山间下车,给了一个赶牛车的老乡30元钱,让他送我们去西递。吱吱呀呀的老牛车走走停停,一直到近中午方才看见西递的白墙青瓦。

    当老牛车磨磨蹭蹭爬上一个土坡,西递村一下子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发现自己走了那么多路、费了那么多周折来西递是对的!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quot;桃花源里人家"。西递村建在一片丘陵的缓坡之上,在它的周围是大片的绿色田畦,那田畦一片片构筑得非常精细,有圆形的、方形的、半圆形的、月牙形的、三角形的,仿佛七巧板一般。在田畦之间,是婉约的小溪和披满红叶的矮树,放眼望去,似艳丽的油画,又象一首浪漫的田园诗。它既印证了"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又让我们感到这句民谣远还未说尽西递的韵味。老牛车拉着我们走近西递,村中人家的炊烟升起来,那炊烟在风中弥漫着,将整个村落罩上一层轻雾,只在错落间露出几角马头墙和青石牌坊。

    夹溪而建、流水中穿的西递村,因古驿站西递铺而得名,这里因为出了个江南六大富豪之一的胡贯三,所以一度非常奢华,村中宅院600幢、巷弄99条,旧有"三千烟灶九千丁"的说法。西递的徽州建筑,在整个徽州可以算是翘楚,在整个16公顷的村落中,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200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开发的景点有凌云阁、刺史牌楼、东园、西园、桃李园等,其中胡文光刺史牌楼是明万历六年所建,高13米,宽10米,三间四柱五楼,是我国石坊建筑的瑰宝。所以,西递又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徽州人重商崇学,历代既出巨贾又出大儒,这和他们世代信奉的经世哲学有关,我们在西递随处走动都可以看到一幅楹联:"读书好,经营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它似乎辨证地说明了徽州人的贾儒关系。在桃李园,这种关系体现得更为具体,我们在桃李园看到,这个宅院由一贾一儒的两兄弟共建同住,三间院落一间是经商的,一间是读书的,还有一间大家共用。

    在西递,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楹联,有曰:"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又曰:"孝弟传家根本,读书经世文章。"。在徽州人眼中,"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循环方是经世不败之道,光读书不经商太穷,光经商不读书入仕又没有权势。这和上面的桃李园是一个道理,说白了,就是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读书作官,一个经商发财,两全其美。
 
    但是毕竟这样的美事不多,聪明的徽州人创造出他们独特的执著,--在西递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边门,门上刻着"商"字图形,不管你是谁,登堂入室都要从这"商"字下走过。

    和徽州其它古村相比,西递的旅游资源开发比较充分。清代民居"大夫第"是朝列大夫胡文照的故居,在"大夫居"临街的一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绣楼"。这本是胡文照给夫人、小姐歇凉观景用的。我们走到"绣楼"下时,只见几个当地姑娘正在"绣楼"向楼下人群抛绣球,以"抛彩球择婿"的古风,给游客一个"喜兆"。据说,中彩球的游客,将会幸运长驻,万事如意。

    在这"桃花源"里,我们还体验到了徽州的另一种风味,那就是徽菜。其中有一道菜叫"臭鳜鱼",据说这是徽州名菜,我们刚开始时并不敢下筷,因为鳜鱼发出一种臭臭的味道,叫人避之三尺。但若是你夹一块放进嘴里,就会发现这臭鳜鱼实在是非常鲜美,那种美味是你从未尝过的。传说二百年前,沿江贵池一带,鱼贩用木桶将鳜鱼装运到歙县,为了防止日久变质,贩子给鱼抹上一层食盐,谁知抵达歙县,鳜鱼已经发出异味,他们舍不得扔掉,洗干净了自己烧来吃,谁知竟是美味无比,于是大家都仿效着做臭鳜鱼吃,代代相传,成为徽州名菜。
 
    来源:徽式语境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