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特色小吃

面窝

发布时间:2013-07-09 12:37:20

  面窝是汉口较早的美味小吃,已有百余年历史。小小的面窝,凝结了武汉人对美食的奇思妙想。巴掌大点的小面窝,有厚有薄,有软有硬,有松有脆,可以吃出好几种口感和口味来。肥厚的边圈,外酥内软,柔韧、耐嚼;中间的薄饼,酥脆、焦香。

  武汉人蛮注重嗅觉上的享受,而汇集了米香、豆香、葱花油香和芝麻香的面窝,则满足了武汉人的这种嗜好。面窝是用大米做的,里面添进了一定比例的黄豆。

  有人说,湖北是鱼米之乡,大米磨成米浆后,米香味充分散发了出来,加上含油量高的黄豆浆,更是米中添香。湖北有小葱,葱白长长的,豆里储备着浓浓的挥发性葱香油。香葱的作用不光是增添一种葱油香,那点点翠绿,均匀分布在金黄色的面窝上,实为这种美食增色添彩。而食不厌精的武汉人,似乎还觉得不够香,还要在面窝的表面撒上一层香香的黑芝麻。炸熟的黑芝麻,鼓胀着,轻轻一咬,豆里的一泡香油溢出来,满口有了芝麻油的独特浓香。武汉草根词人王坚跟面窝写了首打油诗:内焦外软犹自香,大米黄豆盐葱姜,油煎还需勤翻拨,入口爽心但莫慌。

  小小的面窝还有个传奇。相传大约在清光绪年间,汉正街接驾嘴(今集家嘴)有一个叫昌智仁的摊贩,靠打烧饼谋生计,但生意冷清。后来他试着把大米碾碎来代替面粉做饼子。但大米做的烧饼并不好吃,就灵机一动用油炸。他最大的发明就是发明了炸面窝的模具,全国小吃中用到模具的还真不多。他请铁匠打制一个窝型铁勺,将用大米和豆子磨成的浆倒入铁勺中油炸,再撒上芝麻,用铁丝网淋干面窝的油,结果非常成功。炸成中间有个小窝的饼子,便取名面窝,成为武汉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

  面窝中间有个洞,传说是为了讨个好口彩:“多吃个面窝,多长个心眼”。

  (摘自张幼明编著《咵武汉》)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