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城史趣闻

为么事武汉的“门”多

发布时间:2013-07-11 14:33:00

  有城就有门,门当户对,门庭若市。

  武汉的“城”冇得了(正咱看得倒的东湖楚城是1992年仿做的),“门”也冇得(正咱看得倒的汉阳铁门关是1990年复建的;武昌起义门,还是纪念武昌首义70周年重建的),只留下了一些有名无实的地名。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过去城门是不能瞎开的,一是要合乎当时的规格体制,不然当官的丢了乌纱帽事小,搞不好还会掉脑壳;二要利于防洪,武昌城西北临江一带,城门为么事蛮少,主要是出于防洪考虑。

  武汉三镇过去的“门”还是蛮向阳的。

  先说哈子汉阳的“门”。 唐朝修的汉阳城,建有八座城门:东是迎春门,南是沙洲门,西是孝感门,北是汉广门,东南是朝天门,西南是汉南门,西北是下汊门,东北是庆贺门,蛮壮观。明嘉靖三年,汉阳城按东西南北建有四座城门:朝宗门、凤山门、南纪门、朝元门。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汉阳城只有三座城门:东边的朝宗门,南边的南纪门、西边的凤山门。正咱东门、西门、南门仅作为地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武昌的城门,正咱留下来作地名还在叫的蛮多。明洪武年间(1371)修的武昌城定型后,武昌九道“门”:大东门、小东门、竹牌门、新南门、望泽门、平湖门、保安门、草埠门、汉阳门,四面八方各一个。明嘉靖十四年(1535)重修武昌城,改大东门叫宾阳门,新南门叫中和门(辛亥革命后改叫起义门),改望泽门叫望山门,改竹牌门叫文昌门,改草埠门叫武胜门,改小东门叫忠孝门。清光绪年间(1906),湖广总督张之洞又在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开了个门,叫通湘门。正咱虽然徒有其“门”,但像大东门、小东门、汉阳门,武汉人叫得还蛮响,起码晓得在武昌,不是在汉阳。

  汉口总是不同款,汉阳、武昌哈叫“城”,独独它叫“堡”,堡(城)门留下来作地名正咱还在叫的最多。汉口的最后一个堡是在清同治三年(1864)修的,从西向东开了8座堡门:玉带门、便门、居仁门、由义门(正咱叫游艺路)、循礼门、大智门、通济门、便门。1907年修马路,汉口堡和这8座堡门哈撤了。1991年,汉口火车站搬了位子后,京汉铁路市区内的大智门火车站和循礼门货运站冇用了,成了武汉和中国铁路史上的重要遗址,留在城市的记忆里头。

  (摘自张幼明编著《咵武汉》)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