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时汉
2006年,楚剧、汉剧两大传统剧种入选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熊剑啸被评为楚剧代表性传承人。
楚剧大师熊剑啸好像为楚剧而生。父亲熊云山是汉阳蔡甸的班主,耳濡目染,6岁就开始学戏,拜名丑胡玉山为“门内师”,扎起翘翘辫就开始演奶声戏、娃娃戏。先随草台班子乡镇活动,初住汉口新街口“六水分源”,9岁正式上台,在民众乐园演得呱呱叫,每月工钱别个拿6块,他一个人拿9块。他有个大3岁的哥哥叫熊玉侠演不赢他,只有改行搞服装。
抗战期间,武汉沦陷后,熊剑啸随“文艺楚剧抗敌宣传二队”到后方重庆等地,红火得不得了。1945年胜利后回汉口,熊剑啸,声名嚇嚇,跟袁壁玉、陈梅村并称“三桃园”。
“越剧无男,楚剧无女”。这种陈规被打破,那时楚剧开始培养女演员,第一批招了10个女生,熊剑啸当班主任,17岁的徐良英成了他的爱人。1952年,熊剑啸演《葛麻》一炮打响,随中南区文工团到处汇演,到斯大林去世停止娱乐活动才打道回汉。1953年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至于反右、“文革”,熊剑啸虽受冲击,但批判归批判,劳动归劳动,戏照常演。
熊剑啸的艺术高峰期也是楚剧的空前活跃期,他主演的剧目有《杨绊讨亲》、《九相公闹馆》、《夺印》、《赶工》等。其中《白毛女》、《乌金记》、《葛麻》分别获武汉市、湖北省及全国戏曲观摩汇演表演奖;他还导演过传统戏《乌金记》、《鱼腹山》、《杨乃武与小白菜》和现代戏《夺印》、《江姐》、《追报表》等,曾获湖北省首届戏曲汇演导演奖。《葛麻》、《追报表》还被搬上银幕,摄制成舞台艺术片。
(摘自张幼明著《咵武汉》)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