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名人与武汉

“水火相济”宋炜臣

发布时间:2013-03-01 13:29:48

  晚清到民国的汉口商人,除了“地皮大王”刘歆生,就是创下汉口“水火相济”神话的宋炜臣,名符其实的“汉口头号中国商人”。

  他1897年8月,创设汉口燮昌火柴厂,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火柴厂,打破了洋火一统天下的格局;1908年建成既济电厂,点亮了18000盏电灯,居全国民营电业之冠;1909年建成的汉口水塔,承担着供水和消防的双重使命,一个世纪以来,它不仅是“既济”的水电象征,也是汉口的地标;1909年8月宗关水厂架式(开始)送水,他坐轿子亲临汉正街供水站,当众打开水龙头,饮用了第一杯自来水,成为武汉饮用自来水第一人,水厂日供水量达500万加仑,其规模也为全国之最。

  宋炜臣(1866—1922),浙江宁波镇海人,上海燮昌火柴厂总经理。1896年,他携25万两白银来到汉口发展。他一手办实业,一手搞“腐败”,在汉口设置了豪华“会所”,其中书房、吸烟室、寝室、会客厅等一应俱全,添置洋式设备,专供招待官员之用。当时的清政府衙门大都在武昌,高级官员们偶尔过江来时,便常在此处落脚、休息进膳、会客吸烟(鸦片)。宋炜臣因而结交众多权贵。此后,他还捐了个二品顶戴,成了红顶商人。

  1897年8月,他建成了汉口燮昌火柴厂,事先还向清政府申请并获批了专利,中外厂商十年之内禁止设立火柴公司与燮昌争利。工人最多时2500余人,日产火柴43万盒,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火柴厂,是武汉的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标志着武汉的近代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火柴厂的成功奠定了宋炜臣在武汉实业界的地位,他又确定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一个城市的基本:电和水。武汉的城市用电始于1906年汉口洋商电灯公司,供英、俄及法租界用,总容量仅125千瓦。武汉没有自来水,吃水只能到长江汉水去挑吃。

  得知张之洞数次拒绝外商办汉口水电的意图后,宋炜臣当仁不让,联合浙江、湖北、江西三地11名巨商,申请创办汉口水电事业,当即得到张之洞的批准。宋炜臣取《易经》第四十三卦“水火既济”之义(电属火,而水火是不相容的,为讨“水火相济”的彩头,水火都相容了,还有么事不能相容呢),定名为“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906年7月,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在英租界正式成立,8月,水电两厂同时在汉口动工,电厂建在大王庙,水厂在宗关。1908年电厂首先落成。1908年,水塔破土动工,一年之后便建成,水塔高41.32米,共计7层,其高度一直保持到20世纪80年代初。

  1922年,宋炜臣因劳累过度,病魔缠身而去世,时年56岁。

  (摘自张幼明著《咵武汉》)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