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北纬40°47′12″至41°33′53″,东经119°24′54″至120°23′24″之间,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57.5公里,总面积2283.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喀左县是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唯一一个蒙古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西部朝阳市南部、大凌河上游的丘陵地区,东临朝阳县,西靠凌源市,南接建昌县,北连建平县,是辽冀蒙三省交汇地带,辽西走廊北通道要冲,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喀左县辖22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6.3万,城市人口8.9万,是蒙古族风情浓郁地区。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旗建县。县委、县政府驻地大城子镇,邮政编码122300。
喀左县历史悠久
这里自古以来就有"金鼎之地"美誉。出土有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的4件商周时期青铜大鼎。这里有距今15万年前古人类居住的"鸽子洞遗址";有考古学界称为"中华第一祭坛"、"中华文明的曙光"、将中华文明史提前1000年的"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这里出土的裸体孕妇陶像被称为"东方维纳斯"、"东方女神"。这里是《史记》所载商朝孤竹国两位王子伯夷、叔齐互让王位的发生地,是春秋时管仲用老马引领齐桓公和齐军走出迷谷瀚海即"老马识途"成语的出处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汉曹操北征乌桓在此涉白狼水(今大凌河)登白狼山(今大阳山),凯旋而归时写下千古名篇《观沧海》。这里辽金元时期置利州,成为经济发达、文化鼎盛、人才辈出的繁华之地。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誉为"四杰"之一的爱将济拉玛(者勒蔑)为喀喇沁部始祖,1635年起置喀喇沁左翼旗长达300年之久。 喀喇沁部远祖为游牧于中亚草原今伊朗境内的的乌古思人,东迁后与朵颜乌梁海合二为一,仍以喀喇沁为部落名称,而乌梁海人其首领是者勒篾的后裔:革兰台之子恩克为者勒篾的10世孙,长昂为11世孙,色楞为第12世,长昂之子赖洪大为第12世,赖洪大之子苏布地为第13世,也是明代朵颜卫的最后一任首领。 现喀喇沁左翼档案馆藏有其家族族谱。
苏布地归附后金之后,为满清入主中原攻锦州、破长城立下汗马功劳,后病死,其子固鲁思奇布继任喀喇沁部首领。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年)诏编喀喇沁部为左、右二旗,以固鲁思奇布掌右翼旗(今喀旗),并授扎萨克衔,编95佐领,治所在锡伯河北岸龙山。也是清朝开始喀喇沁旗的第一任首领。其叔色楞掌管左翼旗(今辽宁喀左)。
喀左县文化灿烂
这里处处皆文化,全县有历史文化遗址760处,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有突出地位。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蒙古族叙事长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齐名;喀左乌梁海氏家谱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族族谱;佛教道教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21世纪以来,喀左县在全省第一个实现高中教育城市化,在全省第一个实施初中教育城市化,先后有47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喀左物产富饶。这里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素有"金山银水"之称。全县有各类动植物200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较多、质量上乘。全县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2种,是矿产资源较多的县份,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喀左处处皆特产,从清代进入宫廷食谱的喀左陈醋、地方名吃到参加新中国国庆焰火表演的民间花炮;从独具特色的紫砂工艺品到远销美日韩的蒙汉民族工艺品地毯;从畅销南国的利州风鹅到西方各国称羡的红提葡萄,还有鸭蛋、小米、杂粮、大枣、花生、果蔬等都是上乘佳品,美不胜收。
喀左交通便捷
这里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交汇处,距北京、沈阳均400公里,距朝阳机场、锦州港和葫芦岛港100公里左右。境内有京沈、魏塔两条铁路,京四高速公路和正在筹建的绥克高速公路,国家级公路101线、绥克线,省级公路建三线、兴凌线和县乡级公路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成为"三省通衢"之地。
喀左发展迅速
这里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支撑、城市牵动、体制创新"战略,工业化大幅度提速,主要产业和支柱企业加快崛起,现代农业声名远扬,城市化水平逐年攀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实现42亿元、1.58亿元和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11元和8362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由2001年1725名上升到2007年的990名,是国家民族贸易县、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国家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喀左旅游独具特色。这里风景秀美,自然景观天成。境内海拔1091米的楼子山翘首渤海,峰峦迭翠,云雾缭绕,景象壮观,是省级自然保护区。龙凤山天然风景区融佛寺古刹、自然风景于一体,雄伟壮丽,气象非凡,山巅巨型卧佛惟妙惟肖,"天下第一洞穴庙宇群"、"东北第一柏、第二柏"使风景区闻名遐迩。这里有东北三大道观之一的天成观、利州城千年佛塔、东山嘴祭坛、康泰真墓碑、鸽子洞古人类遗址等众多胜迹,有敖木伦湖、长寿山、瓦房店水库、云城山庄、蒙古族民俗园及文物博物馆等名胜景区,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观光游览。
喀左环境优越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这里蒙汉等16个民族团结和睦、共同进步,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是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省级平安县和省级三基建设先进县。喀左极为重视人为环境建设,通过各方面努力,形成了一处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体,整洁有序的大街小巷,创意精妙、匠心独具的园林景观,展现出一幅幅瑰丽多姿的写意画卷,成为全省首批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现在正全力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目前,喀左县委、县政府正在实施新的开放开发战略,全力推进全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喀左这颗镶嵌在祖国大地上的"塞外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地名由来
喀喇沁左翼之名始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据《蒙古游牧记》记载:"苏布地从叔父色楞,初为所部塔布囊,天聪九年(1635年)诏编佐领以色楞掌管左翼,授扎萨克,顺治五年(1648年)叙功封镇国公,世袭罔替。""喀喇沁",原为部落名称,蒙古语是"保卫"或"看守"之意。
历史沿革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美丽的喀左
县境商代为孤竹国地。
周时属燕国,隶右北平郡和辽西郡。战国初为东胡地。
秦沿燕置。
西汉初为匈奴左地,武帝后为塞地,境内有白狼等县,为境内设县之始。
东汉属幽州,为乌桓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八月,登白狼山(今白塔子乡大阳山),斩乌桓首领蹋顿。
魏、晋时属鲜卑地。
十六国时属于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地。
南北朝时为北魏、北齐地。北魏时属营州地。
隋初为建德郡龙城县地,后为辽西柳城县地。
唐属营州柳城县地,后与库莫奚、契丹杂居。
辽属中京道大定府地。统和四年(982年)置阜俗县。统和十六年(998年)置利州。南境为潭州龙山县,北境为富庶县。
金属北京路利州。
元属大宁路利州龙山县。 金属北京路。
明属大宁都指挥使司的营州中卫地,后改属诺音卫地。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置喀喇沁左翼旗(治所初在官大海,后迁至南公营子)。
清朝乾隆三年(1738),在旗境内置塔子沟厅。
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塔子沟厅为建昌县,开始实行蒙汉分治:汉族归县管辖,蒙古族归旗管辖。一抉儿土地上有两套行政建制,旗县并立。
民国三年(1914年)将建昌县又改为凌源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分设凌南县。
1937年凌源、凌南二县合并为建昌县。
1940年撤销县。将喀喇沁左翼旗改为喀喇沁左旗,统归喀喇沁左旗管辖。
1946年8月,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从此结束了蒙汉分治的历史。
1949年,旗政府由南公营子迁至大城子。
1953年设建制镇。
1957年10月,国务院58次会议通过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
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下辖22个乡镇(场)、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1个街道办事处、八个小区、186个行政村、4个分场:
大城子镇、中三家镇、南公营子镇、北公营子镇、白塔子镇、平房子镇、山嘴子镇、南哨镇、老爷庙镇、六官营子镇、十二德堡镇
水泉乡、卧虎沟乡、甘招乡、兴隆庄乡、羊角沟镇、尤杖子乡、东哨乡、草场乡、坤都营子乡、大营子乡
官大海农场
利州经济开发区
冶金铸造工业园区
大城子镇街道办事处。
经济概况
喀左县以"工业强县,农业富民,城市牵动,体制创新"为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坚持"一主三化",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狠抓特色产业,实施项目牵动,使全县经济步入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2010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4亿元,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亿元,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6050元和13700元,增长18.8%和17%。实施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8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增长32.9%。引进域外投资项目101个,实际到位资金40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57万美元,是上年的1.7倍。出口创汇4900万美元,增长63.3%。
喀左把提升工业总量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依托传统工业和地方矿产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做强做大骨干企业。重点建设"三大基地"(即汽车零部件、冶金产品基地,水泥、紫砂、陶瓷、建材产品基地,蔬菜、食用菌、水果绿色食品基地),发展"五大产业"(即汽车配件铸造业、水泥紫砂建材业、铁钼采矿冶金业、陈醋食品酿造业和农林牧产品加工业),构建四个园区(即以由美钢铁铸件、新源钼业、中三家金矿、鑫兴矿业为依托的中三家冶金工业园区,以飞马集团为依托的公营子铸造工业园区,南哨紫砂制品工业园区,以三联羽绒、红叶制板为依托的大城子镇综合工业园区)。
从2001年开始,喀左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避灾农业、节水农业的结构调整方向,举全县之力推进"保护地、牛羊禽、经济林"三大主导产业,并把保护地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推进。目前全县保护地累计面积达5万亩,年生产蔬菜20万吨,食用菌5500吨,实现产值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
工业
喀左工业是资源开发型工业,随着全县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得到快速提高,形成了以铸造、采矿、冶金、建材、纺织、化工、酿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全县有工业企业2千余户,其中,列入县里考核的企业为57户,列入国家考核的企业20户。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700万元,工业增加值11900万元,上交税金43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600万元。全县工业经过几年来的结构调整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工业经济的发展潜力较大。
农业
喀左是农业大县。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农业的束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喀左县狠抓结构调整、科技兴农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进入新世纪,喀左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避灾农业、节水农业,明确提出发展"保护地、牛羊禽、经济林"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以蔬菜、花卉、食用菌、小麦、棉花、烟叶、小杂粮为主的农业商品开发基地初具规模,成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全国棉花基地县、南瓜生产基地县,辽宁省蔬菜制种基地县和玉米制种基地县。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31亿元,其中种植业2.47亿元,林业0.47亿元,畜牧业1.28亿元。粮食产量达到1.45亿公斤,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600元。目前喀左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保护地、牛羊禽、经济林"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生产新格局,科技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喀左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近几年来,喀左努力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兴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避灾农业、节水农业,初步形成了以"保护地、牛羊禽、经济林"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生产新格局。全县拥有蔬菜保护地面积6.5万亩,年产以茄子、青椒、黄瓜、西红柿为主的绿色蔬菜达75万吨,拥有养殖大户4000户,肉类总产量达3万吨,蛋类总产量达2万吨。进入新世纪以来,食用菌和花卉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如今,全县绿色食品小杂粮、蔬菜、果品、优质畜产品生产四大生产基地和特色花卉、特色食用菌、特色林产品三大产业区已初具规模。
畜牧业
喀左县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县内饲草资源丰富,有天然草场72万亩,年产各类秸秆2亿公斤。近年来由于实施退耕还草,为畜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的饲草资源,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使全县畜牧业实现了重大突破。
全县牛饲养量达5.15万头,出栏1.37万头;羊饲养量13.84万只,出栏5.49万只;禽饲养量192.4万只,出栏94.6万只;猪饲养量13.4万头,出栏5.9万头;马骡驴饲养量4.66万头,出栏0.95万头;兔饲养量7.02万只,出栏4.32万只;蜂饲养量1.4万群。全县肉类总产量1万吨,蛋类总产量4567吨,奶类总产量194吨,蜂蜜产量158吨。畜牧业总产值完成2.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1%。到2002年末,全县畜禽小区达89个,规模较大的有甘招三家养鸡小区、南公营子西村养牛小区、羊角沟大黄杖子养羊小区等,各类养殖大户达1809户。秸秆贮制利用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共有青黄贮窖1717个,可贮制利用秸秆2433万公斤,为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喀左县要坚持把畜牧业作为抗灾自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力争尽快做大做强,着重实现以下几个突破:一是坚持大中小一齐上,以大户带群体,以群体促规模,在饲养总量上实现突破;二是用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畜牧业,在产业升级上实现突破;三是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提高畜产质量量,在调整优化结构上实现突破;四是大力推广先进畜牧业管理和饲养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在科技兴牧上实现突破。到2005年,建成比较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饲料生产供应体系、疫病防治体系、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养殖大户3000户、专业户6000户、重点户2.1万户,建设畜牧小区300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60%以上,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
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调整优化畜禽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牛、羊禽等食草畜禽,重点发展肉牛、奶牛、肉羊、肉鹅等品种;二是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做到科学养畜,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三是大力推广青黄贮窖建设,扩大退耕还草、林下种草面积,有计划地发展饲用玉米,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抓好基地建设,在全县建成以南公营子、白塔子为中心的黄牛生产基地,以甘招、公营子为中心的蛋鸡基地,以白塔子等乡镇为中心的奶牛基地;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扶持有发展前景的现有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一批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以提高畜产质量量为目的,实现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优质化、标准化,打造出一批名牌畜牧业产品。加快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各种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促进畜产品流通和销售。
交通运输
喀左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铁路北有锦承线、南有魏塔线通往北京、锦州、沈阳、赤峰等地。25号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在县域北部经过,设有公营子出口,公路有国道101线(京沈线)、306线(绥克线)以及建三线,兴凌线2条省级公路穿越,以县城为中心连接朝阳、建昌、凌源、建平等地相邻市县。骨干公路40条,总里程674公理,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东临港口城市锦州200公里、葫芦岛180公里,西南到首都北京400公里,东北距省城沈阳400公里,是连接东北和关内的交通要道。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喀左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300-400米之间,山地、丘陵、平地、河川相间交错,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西北有努鲁儿虎山脉,自西向北延伸,东南有松岭山脉,由南伸向东北。全县形成西北和东南高、中间低的槽形地形。喀左县主要山峰有:东部的楼子山,海拔1091.1米;西部的金花山,海拔917米;南部有白狼山(今大阳山),海拔881米。
气候特点
喀左地处温带半干旱西辽河州向暖温带半湿润冀北山地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春季少雨多旱风,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委寒冷降雪稀。年平均气温为8.7℃,境内南北气温相差1.5℃,年均降水量为491.5毫米左右,整个植物生长期(4-9份)的降水量为451.6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92%。平均日照时数为2807.8小时,平均无霜期144天。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水文状况
喀左境内有大小河流百余条,主干河为大凌河,从建昌县流入,自南向北注入朝阳县,蜿蜒境内78.55公里,主要支流有榆河、蒿桑河、渗津河、牤牛河、芍药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喀左县土地总面积335.1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9.37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0.7%,在耕地面积中,平地24.6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6%,坡地面积41.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9.9%,山地3.1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5%。全县林业用地121.56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6.3%,有林地面积95.3万亩,占林业用地78.4%。草地面积14.01万亩,占总面积的4.2%。
水资源:喀左水资源总量为2.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6%,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77亿立方米,可开采0.68万立方米,占总量的34%。大小河流总长650公里。有中小型水库7座,其中中型水库一座。
矿产资源:喀左县内是一个多种矿埋藏区域,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既有固体可燃矿产,又有种类繁多的金属、非金属及矿泉水等矿产。全县矿种较齐全,储量也较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21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3种。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铜、铁、钼、锰、铅、锡、煤、油母页岩、磷、硫、萤石、硅石、石灰石、大理石、石棉、膨润土、珍珠岩、紫砂等。
其中,钼矿,位于中三家镇肖家营子帚状沟构造收敛部位,储量580万吨。金矿,位于中三家镇的豆腐房、岳台子、任台子、辘轳井一带,矿区域有60多条含金矿脉,年产黄金5000两左右。磁铁矿,位于中三家岳台子、辘轳井一带,矿存总储量100万吨以上。
锰铁矿,分布平房子镇北洞、山嘴子镇大阳山、六官营子镇双庙,总储量800多万吨 。全县优质石灰石储量在10亿吨以上。膨润土总储量2000万吨,紫砂土储量1亿吨以上,耐火粘土储量在2亿吨以上,高岭土储量达500万吨,珍珠岩储量在300万吨以上。油页岩,产地平房子镇九佛堂,矿产石量2636万吨,油储量128.8万吨。
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白塔子和南哨镇南窖两处矿区,在20世纪80年代探明储量达385.7万吨。矿泉水,全县矿产资源分布多处,以草场乡满井、坤都营子乡波太沟,平房子镇王子山等为最佳,水质检验符合国家天然矿泉水GB8537-87标准,为优质矿泉水。
动植物资源:喀左县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初步查明,各类植物1000种以上,野生动物1000多种(含昆虫),全县现有主要野生动物,包括兽类资源有狼、狐狸、黄鼬、豹猫、山兔、黄羊、狍子等十几种;鸟类资源有老鹰、雀鹰、猫头鹰、啄木鸟、大雁、鹌鹑、石鸡、环颈雉、杜鹃、家燕、凤头百灵、云雀、喜鹊、麻雀等近40种;鱼类资源有白鲢、花鲢、青鱼、草鱼、鲫鱼、马口鱼、鲤鱼、黄鳝鱼、佛虾虎鱼、董氏条鳅等30多种鱼类。在水域中常见的浮游动物有三肢轮虫、裂足轮虫、异尾轮虫、急游虫等13个种属。动物性药材资源有蝼蛄、蟋蟀、土鳖、虻虫、蜂房、桑螺蛸、蝎子、蜗牛、蚯蚓、蟾酥、蛇蜕、刺猬等。
喀左天然植物属于华北植物区系。由于气候、地势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全县植物种类复杂,资源比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野生维管类植物资源近百科,1000种。具有经济意义的野生植物有66科500多种。森林植物资源主要有松、柏、杨、柳、桑榆、椴、槐、桷斗、栎、椿、枫等多种树种。经济树种有苹果、花红、海棠果、梨、山楂、李子、杏、桃、榛子、核桃、枣、葡萄、柴刺槐、簸箕柳、荆条等多种树种。还有观赏树种、中草药植物、食用菌类植物及水域中浮游植物资源。
文物古迹
全县共有各个历史时期古遗址790多处,出土古文物2100多件。水泉乡西地村西汤山鸽子洞,为旧石器中期文化遗址,共出土旧石器310余件,并有4件古人类化石。证明早在10一15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此洞穴群居。鸽子洞文化遗址,被联合国科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第四号。
全县发现红山文化遗址25处,其中兴隆庄乡章京营子村东山咀后梁顶部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经国家考古研究所认定,是一处5000多年前的典型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并出土了无头女人裸体塑像和大型女人坐像,被有关专家称之为"东方维纳斯"。 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孤竹罄、燕侯盂、蟠龙兽面纹愚、鸭形尊、龙凤文罄、提梁卣等均为世界珍品。
东山嘴祭祀遗址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千多年的一种农耕文化,它是指西起内蒙古的克什克腾旗,东至辽西走廊蝗锦西,北抵乌尔吉林伦河流域,南达朝阳地区这样一个广阔地域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而得名。位于喀左县兴隆庄乡大凌河西侧山梁上的东山嘴祭祀遗址就属于这一文化范畴。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是1979年由省、市、县博物馆联合进行发掘的。这是遗址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南侧是一用河卵石铺成的圆形台基地,北侧是一长方形石基址,内置成组立石,均由经过加工的石块砌成,并以规整的侧面向外,使台基边缘整齐划一。在方形台基址的两侧各有一条整齐的石基带,构成一组坐北朝南、东西对称、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址。
在圆形台基址附近出有两件小型陶塑像,残高分别为5厘米和5.8厘米,均为裸体立像,腹部凸起,臂部肥大,通体打磨光滑,似涂有一层红衣,整个形象表现为孕妇的特征。陶塑妇像的出现表明,在五千多年前,喀左地区正处于高度发达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除此之外,出土的还有大型人物坐像残块、双龙首玉璜、绿松石雕刻的鸮鸟等饰件和大量形制特异的彩陶器。东山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成果已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鸽子洞
鸽子洞位于喀左县水泉乡大凌河西岸云山峭壁上,是经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天然石洞。因洞中多有野鸽子栖息,故俗称鸽子洞。鸽子洞因发现十多万年前古人类生活遗址而名扬四海,走进了历史教科书。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鸽子洞遗址曾出土了古人类及动物化石十多种,石器300多件。洞中原始人类留下的各种遗迹和遗物,为研究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
鸽子洞主洞高大宽敞,从洞连环互通,进深十五米,分上下两层。背倚青山绝壁,俯瞰凌河碧波,既有利于避兽御敌,又方便汲水渔猎,在远古时代确是一处难得的好居所。鸽子洞北侧山顶上有一顽石,酷似远古猿人,表情严峻,目视前方,仿佛在守望着他曾经的家园。
鸽子洞附近大大小小还有二十左右个山洞,其中著名的有天门洞、双门洞等。天门洞上有天窗,可观天望水,下有曲折回廊,深达洞底,又有众多小洞纵横其间。双门洞地势平坦,可容百人,周边遍布各朝代陶器碎片。
天成观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古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形,塔基边长5米,由石条砌成,高出地面6米。古塔下两层为塔身,空心楼阁式,塔身以上共7层,为空心密檐式。整个塔身灰白相间,每层塔面均为白色,上部迭砖六檐,檐下饰方砖浮雕,转圈为"二十四孝图"。浮雕上有莲花座,座上除了正面外,每面各有3只砖雕狮子驮着平座。平座上为第一层塔身,南面辟有门额为圆拱状、内外相通的券门,两侧镶有石碑,上面分别刻有"万古""流芳"字样。东、南、北三面为假门,门侧为面目凶狠、身着铠甲、手持利刃、威风凛凛的浮雕力士。其余四面雕有神态惟妙惟肖的八大金刚。第二层塔身守卫四门的为八尊力士,基本与第一层相同。另有八尊慈眉善目、神态各异的菩萨浮雕。塔身以上七层密檐均为砖雕斗拱出檐,斗拱之间是砖雕花卉。塔顶为攒尖式,塔心内部空心到顶。
此塔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二是砖防木结构(层层密檐下有斗拱)。有关专家认为此塔应建于辽代,其形制体系为辽宁省境内之唯一。
古塔下有高台合灵官殿,为清代乾隆45年(公元1780年)修缮古塔时所建,是僧人焚香默坐,信徒礼拜的地方。
此塔目前正在修缮之中。
喀左中国暴龙
2009年9月13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正式发布:辽宁喀左发现世界最大早白垩世霸王龙化石。这是我国古生物两代科学家在全国各地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专家初步将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
喀左中国暴龙2009年3月23日发现于喀左县大城子镇小城子村花果山,3月26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姬书安研究员赶到现场,开始进行了科学考察和鉴定。
霸王龙类是一类特殊的肉食恐龙,其早期体型较小,化石发现于中国,北美和欧洲的晚侏罗-早白垩世底层中;而晚白垩世个体巨大的霸王龙科化石则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北美,它们头骨硕大,后肢粗壮,前肢却极度退化。发现于辽宁喀左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中的喀左中国暴龙代表早期的个体巨大的霸王龙类,全长达10米,是已知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早白垩世霸王龙类,化石头骨和肠骨的特征不同于其它霸王龙,故代表一新属种,种名"喀左"表示化石产自辽宁喀左。
喀左中国暴龙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对霸王龙类早期演化的认识,并为研究霸王龙科的资源提供了珍贵材料,该新属种以显示出霸王龙科的特征,进一步证明中国史世界上霸王龙类最主要的演化地之一。霸王龙科可能起源于亚洲;其次,霸王龙类在早白垩世时身体已经向巨大化发展,进一步缩小了早白垩世霸王龙类与晚白垩世霸王龙科在个体大小方向上的差异;第三,喀左中国暴龙是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兽脚类恐龙,它的发现对深入探讨热河生物群的组成面貌,生态环境以及其古地理分布亦有重要价值。
历史名人
刘镜潭
刘镜潭(1902-1977),名水清,曾用字海亭,后改镜潭,甘招乡金沟梁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青年时期就读于公营子小学、凌源高级小学和热河师范学校。他毕业后辗转于凌源高等小学、南公营于高级小学,卓南中学等处任教。解放后,曾任喀喇沁左翼旗副旗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副县长。
学生时代的刘镜潭不仅学富品良,工诗善画,并且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值在黑暗中摸索之时,面对国家颓废、列强环伺的局势,刘镜潭积极探索振兴中华的道路,他在《爱国不能托诸空谈》一文中写道:"国家有事,则捐资以助之,国家有难,则危身以御之,同心协力以卫社稷;以爱家之诚以爱国,以爱国之情以爱家,必使我五千余年之古国与列强并峙"。一片赤子之心和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在热河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听到老师讲中国当前形势和国共两党的事情,刘镜潭感到中国有了希望,他确信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和"三民主义"是拯救中国的基本国策,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1925年"五卅"惨案后,热河的爱国青年掀起了声援上海工人和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串连,成立了师范学校学生会,会上刘镜潭慷慨激昂的发言,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扬,当时即被选为学生会领导,会后刘镜潭等爱国学生募集了款项支援上海罢工的工人。
1926年,刘镜潭从热河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先是应聘到凌源高等小学任教,不久又到南公营于东仓小学任教。此时正值军阀统治时期,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这一时期,刘镜潭为抒发胸中郁闷,写下许多诗作,其中《叹时局》七首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七首诗以沈痛的笔调揭露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1931年,刘镜潭又到南公营子高级小学任教,"九·一八"事变后解职回家,务农隐居。隐居期间他沈闷悲观,在劳动之余,经常朗诵陆游和辛弃疾的诗词,借以表达他驱逐日寇,恢复山河的愿望。1935年,刘镜潭为了生计不得不再次回到东仓小学任教,但他绝不追随日本人搞奴化教育,抗日思想鲜明坚决。他没有媚骨,不巴结亲日派,就连写诗作画也均以干支纪年,而不用伪满年号,在他心目中一直认为"中国亡不了,日本长不了"。《咏安生》这一名篇诗作就是这一时期写成的。
1945年,祖国光复了,满怀喜悦的刘镜潭准备全力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不料国民党的军队又来搔扰地方,他们贪污腐化敲诈勒索,使刘镜潭大失所望,他拒绝了国民党凌源县政府的委任(老爷庙乡长兼果木树营子学校校长)和热河省教育厅长的邀请,再次回家务农隐居。直到1947年5月,家乡来了共产党,他又被选为本村教师。1949年卓南中学成立后,刘镜潭被卓南中学聘往任教直至1956年,刘镜潭先后任教二十七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党和人民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荣誉.1950年刘镜潭被选为喀喇沁左翼族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县、市、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副主席,省人民代表。
1956年,刘镜潭被任命为喀喇沁左翼旗副旗长,1958年,喀喇沁左翼蒙古旗自治县成立后被选为副县长,刘镜潭在任副县长的十六年时间里分管文教卫生、优抚和林业。刘镜潭在任职期间经常深入基层帮助研究安排工作,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工作成绩十分显著。为消灭地甲病,他亲自到各个食盐销售点检查加碘情况,为搞好计划生育,他亲自动员各科局长带头落实。为实现"深坑小口粪缸化",他深入家家产户检查验收。此外,刘镜潭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这是他三十年前就有的宿愿。争得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同意,刘镜潭重点抓起了植树造林这项工作,在他的号召和动员下,很快在全县境内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仅1964年一年就造林117,321亩,育苗8,000亩,封山育林已达490,170亩。刘镜潭曾乐观地想,若这样继续下去,五、六年后宿愿即可实现。遗憾的是"文革"期间,植树造林活动被迫中断了,1974年刘镜潭离休,1977年病故。
刘镜潭一生坎坷不平,坚韧顽强,不论从教还是从政,均为喀左人民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此外,刘镜潭还留有大量诗歌佳作及国画精品40余幅,近有《刘镜潭诗文集》由其后人整理出版。
图们
图们同志在我国当代军事法制建设上是一位既有显著成就又有重要影响的军事法学家、刑法学家。他是一个在军队系统从连、团、师、省军区、大军区、总部、军委机关一级未越,从保卫、检察、法院到法制机关所有政法部门都工作过的一位高级领导干部。
图们同志1928年3月生,喀左蒙古族自治县人,蒙古族,中共党员。1946年毕业于东北军政大学,同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连政治指导员、团保卫干事、师保卫科长、省军区保卫处副处长、大军区保卫部副部长、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刑事检察处处长、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中央军委法制局局长等职。1954年毕业于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中校,1964年晋升为上校,1980年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时,被全国五届人大十六次常委会任命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的检察员,1985年毕业于中央党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现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法研究会干事、中国行政法研究会顾问、北京军事法学会会长。
在他战争年代任连指导员时,曾荣获师首长授予的"缴获众多"的奖状和锦旗。在他从事保卫工作的二十多年时间,他经常到基层和边防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以典型指导面上的工作,促进了部队的纯洁和巩固,保障了部队建设和边防斗争的顺利进行。"文化大革命"中他蒙受奇冤,被扣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遭到残酷的迫害和折磨,1979年才得以彻底平反。他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图们同志在长期从事军事法制工作过程中,参加审理了包括"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在内的数千起各类案件,主持修改、起草、审查了几十件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十分重视对法学理论的研究,先后撰写、发表了《加快和深化军法工作改革,更好地为部队建设服务》、《必须重视和加强军事法制建设理论的研究》等效十篇学术论文。并主持编写、审定了《中国军事法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审判史概述》、《审理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检察工作专辑》、《(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法分册》。
军事法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法学界普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是对军事法学却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所以,图们在这一领域的学术观点具有很大的独创性和填补空白的价值;图们对刑法学的讲究主要集中在军事刑法方面。由于他有四十余年的军队司法工作经历,并曾担任过军队最高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所以其学术观点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际司法工作的指导价值,对我国军事刑法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为法学家,图们的最大特点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很少空洞议论。他的很多学术观点都对社会法制实践产生了一定作用。中共中央军委法制局的设立就和他的积极论证有关。总之,在中国当代法学家中,图们以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创新、富有时代精神、密切联系实际见长。
图们同志因工作成绩显著,学习刻苦,多次被嘉奖。1946年在东北军政大学被评为模范学员,1950年在骑兵一师被评为一类干部(模范干部),1959年在内蒙古军区被评为先进保卫干部并出席全国公安先进工作者大会,因在法制宣传上成绩优异,1989年总政治部在全军通报表彰,1990年中央宣传部、司法都在全国通报表彰。基于上述成就,1991年出版的《中国法学家辞典》中收录了他的名字,记载了他的贡献。收录的现代法学家中他是唯一的将军,唯一军事法学家,唯一的一人身兼两家(军事法学家和刑法学家),唯一的从事实际工作,同时又注重理论研究的人,唯一的蒙古族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原中顾委常委武修权同志评价图们同志"是一位阅历全面、经验丰富、有重大建树的法律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黄玉昆同志评价图们同志"是一位忠诚并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政治工作者,又是一位勤于钻研,在军事法学、刑法学上颇有造诣的领导干部。"
1990年下半年离休后,图们将军只是离开行政领导岗位,转到另一条战线,全部精力投入写作和军事法学研究工作,首先撰写他经历和参与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案件。他同一个年轻人合作创作出版了新中国政法工作史上的"三个之最",即审判工作之最《超级审判》、个人冤案之最《共和国最大冤案》、集团冤案之最《康生与内人党冤案》,《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受审记》已交出版社待出版,他还主编了《中国军事法学教程》。
他写的这些书受到国内外的好评。一位文学评论家讲,写出《超级审判》这样一个超大题材的作品,没有相当的胆略和气魄,没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是完不成的。不少政法干部讲,这部作品是我国80年代拨乱反正时期办案工作的缩影,是珍贵的史料。香港的历史学家讲,《共和国最大冤案》这部书是研究中国那一段历史最真实、最客观、最权威的一部著作。《中国军事法学教程》是我国第一部向全国公开发行最系统的军事法学理论著作,填补了我国军事法学教材的空白。
图们同志长期在外地工作,对家乡朝阳有着很深的感情,他时刻关心着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1991年,他率领在北京的喀左同乡二、三十人到喀左县各乡镇、企业参观,了解情况,传播信息,介绍门路,联络人才,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人口民族
全县总人口42.3万,有汉、蒙古、回、满、朝鲜、壮、彝族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以蒙古族为多,共有8.3万人,占总人口的19.5%。县内有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信教群众3.39万人。
风景名胜
龙凤山
龙凤山位于喀左县城东南30公里处的群山环抱之中。其山之灵秀、洞之怪异、寺之悠久,成为辽西名胜之一。
入山门,见龙凤山昂首挺立,巍峨壮观。峰之西侧断壁处,斧劈刀削,怪崖斗奇,粗犷豪放。满坡遍岭天然古柏植根于悬崖峭壁之上,枝杈横仰,染绿云海,似凤之羽迎风摆动,如龙之鳞映日泛光。尤为神奇的是龙凤山主峰酷似一尊形象完美、五官俱全的巨型卧佛头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的独特景观,令人为之惊叹。
龙凤山上,有一古寺,名天台寺。据85岁高寿的绪志老僧介绍,天台寺距今340年,建筑在半山腰一个天然大洞穴内,人称"朝阳洞"。寺院里有两棵参天柏树傲然挺立,据林业专家王战测定,树龄已有八百年之久。它虽植根于岩石,却枝繁叶茂,它们如同两位健壮的武士,守候于寺庙之中。
天台寺正殿--大雄宝殿十三间,依次嵌入洞中。大殿两侧天然石洞内,分别建有关帝庙、玉皇庙。
天台寺前是天心寺,其正殿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青砖筒瓦,飞檐吻兽。山门前,竖立两棵石旗杆,两侧石碑数座。天台寺对面是哺天峰,影门山,两峰突起,俊美非凡,似二龙戏珠,时动时歇。西山口外,等距离南北排列三个小山包,形似摆在天台寺前的三盘供,由南向北依次为金马驹、金鸽子、金兔子。经天台寺东,登"天桥",向峰顶攀援,危崖陡峭,惊心动魄。沿途洞穴遍布,天然形成,洞深莫测,洞内有洞,且洞洞朝阳, "洋箱洞"、"含羞洞"、"蛤蟆嘴洞"、"双狮洞"……奇形怪状,各有特色。其中双狮洞曾是人类祖先栖息之地,1990年12月,考古部门曾在洞内出土陶盘、陶豆、酒具、石环、陶塑女神像等,经考证距今4700余年,属红山文化与夏家店文化之间的文化型。
临双狮洞东不远处,有一山泉,名虎影泉,传说当年有一猛虎守护此泉而得名。此泉虽位于高处,却从未干涸,千百年来始终喷涌不歇,供僧侣游人饮用。
龙首峰顶,有巨石数块,似无根挺立,据《凌源县志》记载,巨石为天台寺第八代主持佛宏法师搬运至此。
白狼山
白狼山位于白塔子镇杨树沟村和大西山村的的大阳山,伟岸挺拔,雄浑俊秀,高高的耸立在云天,海拔881米,在全县的崇山峻岭中也是屈指可数的。秋季某日,阴云笼罩,细雨霏微,大阳山淹没在云雾之中。远远望去,给人以幽深神秘之感,令人心旷神怡。
据有关数据记载,大阳山汉代称白狼山,北魏时称白鹿山,清时称大羊石山。在山的主峰以西分水岭上,有一巨大的白石砬子,远看象一只绵羊,也似白狼和白鹿,所以得名。山上还有"白鹿山祠"遗址,是曹操北征乌桓时所登的白狼山。
说起曹操登白狼山,要追溯到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北方乌桓逐渐强大起来,并入居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内。当时喀左属右北平郡(今凌源),东汉末年,辽东、辽西和右北平三郡的乌桓形成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并以柳城(今朝阳袁台子),为政治中心占据今辽西地区,史称"三郡乌桓"。蹋顿最为强大,为三郡首领。此时正值中原群雄逐鹿之时,称雄北方的的袁绍联合乌桓灭了公孙瓒。公元199年,袁绍占领幽州后,为了酬答乌桓,曾假借汉献帝的的名义封乌桓众首领为单于,还与乌桓联姻,袁绍还亲自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三郡乌桓首领蹋顿为妻。袁绍在官渡被曹操打败后,其二、三子袁熙、袁尚兄弟俩投奔蹋顿,"复图冀州",企图收复故地。因此曹操决心远征蹋顿,除掉后患。战前,诸将都认为不妥,惟独谋士郭嘉力主远征蹋顿,理由是不击垮蹋顿,青、冀等州终不能安定。曹操还担心前豫州牧刘备怂恿荆州牧刘表趁机袭击许都(今河南许昌),郭嘉认为刘表多疑寡断,自知才能不如刘备,又恐怕刘备超过自己,决不会听刘备的主张。曹操遂立即挥师北上,进至易(今河北雄县西北),随他亲征的有儿子曹植、大将张辽等。曹操又采纳郭嘉关于千里奔袭,兵贵神速的建议,下令把全部辎重留在后边,亲率轻骑兵昼夜兼程,疾速行军。同时,请出隐士田畴任莜县县令做向导。曹军途经无经(今天津蓟县)时,正值雨季,道路泥泞难行,曹操采用田畴的建议,一面在大路旁立一个大木碑,写上"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以迷惑和麻痹乌桓。一边绕道上徐无山,攀崎岖小道,出卢龙寨,跋涉500多里,越白檀、平岗、鲜卑庭,向东直指柳城。离柳城200里时,乌桓军乃发觉,蹋顿、袁尚、袁熙慌忙与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集合乌桓骑兵来迎战。8月与曹军在白狼山相遇。《三国志?魏书?五帝纪》中记载:(曹操)"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交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阵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20余万口。"接着曹军又一举攻克柳城。袁尚、袁熙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曹操采纳郭嘉之计,没有继续追击,而坐观局势,声言等待公孙康把二袁首级送来。9月曹军从柳城撤军,不久,果然公孙康伏杀袁尚、袁熙及辽东单于速濮丸,并将首级送给曹操,表示归附之意。
曹操击败乌桓,彻底消灭了袁氏残余势力后,除关西地区尚被马腾、韩遂占领外,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结束了北方地区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使北方边境得到安宁,为北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九泉莲花山
在南公营子镇有一座人们熟知的山--九泉莲花山(也称碑子山),海拔758.7米。此山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位于大凌河北岸。山的东北端在平房子镇朱杖子村,西南端在南公营子镇西村和平房子镇山弯子村交界处的铁路桥边儿。当你身临山中,除了裸露的石崖和蓊郁的山林、柴草,也看不出有什么希奇。但是从远处看此山,它却象一朵盛开着的莲花,九个山泉分布在莲叶一样的美丽的山腰中。泉水盈满自流,在山上流出几道小溪,滋润着山上的红花绿草,浇灌着山下田里的庄稼。流到村子里人们还把它舀进锅里做饭。当泉水流着流着渗入地下时,人们就说它因留恋莲花山的美貌而停下了脚步。时至今日,山上还有几股泉子在流淌,春天形成桃花水,汩汩的流到农田里以解春旱,夏季流到田间浇灌着干渴的秧苗。
说起九泉莲花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九泉莲花山上有一个月牙儿形的水洼子,几百年前,洼子里开着一朵圣洁的莲花,每到晚上就闪烁出皎洁柔美的月光,所以人们还把这座山称做九泉莲花月亮山。后来为什么月亮洼的莲花和皎洁的月光消失了?传说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当年,康熙皇帝化妆北寻到九泉莲花山下的喀喇沁左翼旗,住在了山下的王爷府。圣驾光临,可乐坏了王爷,晚上进膳时,王爷便唤出家中的美姬为康熙皇帝起舞助兴。突然一位美姬摇晃,险些摔倒,使康熙皇帝不禁一惊,眼睛盯着眼前的美姬看了一会儿。王爷似乎心领神会,在康熙皇帝洗浴后就寝时,一位美姬流着眼泪来到了床前--这是王爷送过来为皇帝陪宿的。康熙皇帝一看是那个差点摔倒的舞女,忙问姑娘叫什么,姑娘回答:"我叫莲花,被王爷逼做舞女,如今已身怀有孕,请万岁恕罪。"于是,康熙皇帝吩咐侍卫把姑娘送回了她的房中。
康熙皇帝回到京城早已忘记此事,但这事却早已传到京城。一天夜里,康熙皇帝传来钦天鉴大臣问他哪个太子将来能继承皇位,大臣知道王爷为皇帝找美姬陪宿,哪知道美姬被送出房啊,就佯装望望星空说:"真天子出现在东北方的蒙旗了!"皇帝为此大惊,不知道如何是好,钦天鉴大臣就出主意把莲花生下的才一个月的男孩儿接到宫里,封为太子,每日带其临朝,赐给龙坐,意为慢慢冲散他的龙气。小太子在皇宫渐大,被封为章王。按着钦天鉴大臣的主意,皇帝命章王带领北口蒙族四十八旗的家兵征讨黄河上游的准噶尔叛乱,以求章王战死沙场,消除后患。但是,章王两次战役,大难不死,凯旋而归。钦天鉴怕自己的阴谋露馅,再次加害章王,奏请皇上把章王又派到西藩征战。期间,钦天鉴暗中买通兵部,不增粮草,不派救兵,使章王四面受敌,损兵折将,死于乱军之中。
章王死后,钦天鉴请命为章王送葬,以迷惑王府人对他的怀疑。准奏后,便带着人马车辆为章王送葬来到了九泉莲花山下。钦天鉴看到九泉莲花山时,不由得心里一跳,心想:"一定是这九泉莲花山使这蒙旗王府出了奇才,没准将来会出真龙天子。"于是他下令将章王深深的埋在此山的月亮洼里,意欲切断龙脉,让王府断子绝孙。章王被深埋在月亮洼里,其生身之母、当年的舞女莲花也自寻短见。从此,月亮洼变成了死坟茔,皎洁的月光和美丽的莲花也不见了。后来,扎萨克王府里为争王位而明争暗斗,捐税、兵役加重,害得当地百姓饥寒交迫。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直到北京天安门上生起了五星红旗,九泉莲花山下的人民才过上幸福生活。时光进入21世纪,九泉莲花山下发声了巨大的变化。从交通运输上,有魏塔线铁路和306国家级公路穿过。因九泉莲花山上有一亿吨的石灰石储量,县里在这里建起了年产4万吨的水泥厂,镇里每年还向建昌水泥厂销售石灰石4万吨。山下有果树农场,苹果都是红富士新品种,每斤买到一元多钱,给农民带来不小的收入。上个世纪80年代七间房村还在山脚下建起了塘坝蓄水,2003年西村在山中修建了储水量150立方米的水窖,以解旱情。山下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楼子山
楼子山为喀左县境内最高峰,海拔1091.1米,百里之外尚能望其雄姿。此山位于喀左县城以东三十公里的松岭山脉上,是老爷庙、羊角沟、尤杖子三个乡的界山。楼子山南北走向,长14公里,宽8公里,总面积112平方公里。主峰峻峭雄伟,形似高楼,故名楼子山。山上气温较低,冬天的积雪到第二年春天才融化,到了春、夏、秋,山中万木葱茏,鸟语花香。
楼子山上生长着落叶松、华山松、油松等数十种树木,有狼、狍子、狐狸、野猪、野狸子、兔子、狗头雕、山鸡、灰喜鹊等八十多种飞禽走兽。2003年9月,辽宁省政府成立了楼子山自然保护区。
朝阳天成观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内。于康熙六年(1667年)修建,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建筑。
天成观建筑坐北朝南,按八卦形布局,原以中轴线分作七进院落,楼堂殿阁三百多间,占地10,000余平方米。后经三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保存至今的只有中轴在线二进院和东跨院内60余间建筑,占地2,6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七真殿(春秋楼)、天齐殿(三官楼)、钟楼、鼓楼、玄坛殿、灵官殿、玉皇阁、龙王殿及东西配殿。东跨院内有真武楼、方丈殿、经楼、会馆。天成观布局严谨,楼阁相接,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正殿为硬山楼阁式,二层檐,所有梁枋檐板均施彩绘花鸟龙凤,色彩艳丽,脊上有砖雕祥龙戏珠和陶塑鸱吻走兽,正脊中央宝顶熠熠闪光。各种装饰图案富丽堂皇。钟鼓楼以六根明柱支承着单重檐砖瓦顶盖,角檐微微起翘,显示出北方古建筑的特征。玄坛与灵官二殿,作卷棚式,体量虽小,但很别致。龙王殿、配殿、出西会馆等,为硬山两面坡式顶或卷棚顶,前出廊,面阔三间,皆雕梁画栋,走兽飞檐。院内苍松翠柏,与楼阁相映成趣。
东跨院立有康熙、乾隆、嘉庆年间石碑三通,记载了该观创立与维修情况。东大门留有一副楹联"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观四时花"。传为前一任住持道士夏一振所写。天成观西北角四十年前还立着一座石塔,据传是夏一振死后的葬地。
天成观于198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精严禅寺古塔
又称利州佛塔,位于喀左县蒙古族高中内教学楼东北角。塔高34.1米,为八角密檐式砖塔,是一座稀有的砖雕艺术品,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入《中国名胜词典》。据《承德府志》记载,金代承安5年(公元1200年)建利州精严禅寺圆盖和尚塔,铭文为"松漠之北,利州之东,无缝塔祥,八面玲珑"。故称此塔为精严禅寺塔,第一代住持圆盖和尚圆寂后葬于塔内。
喀左楼子山
喀左特产
喀左陈醋
喀左陈醋以东北盛产、颗粒饱满的优质高粱为原料,按传统工艺酿成。创产于清代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清光绪年间,曾多次作为贡品向皇宫进贡,故,又称"贡醋"。产品酸甜适口,醋香浓郁,久贮不腐,愈贮愈好。且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份和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成分,为调味、保健之佳品。
制品
紫砂系列旅游工艺品以产自辽宁喀左的紫砂为原料,历经十几道工序,由专业工艺美术师手工雕刻,再经高温烧制而成。其色泽古朴典雅、画面精美、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紫砂材质的特点,是古老制作工艺与现代造型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目前国内可比的同类产品十分稀少,宜兴是以紫砂茶具为主,而喀左紫砂系列旅游工艺品可谓独树一帜,开辟了紫砂艺术的先河。
朝阳市台办供稿
朝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