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在一方大美之地,名谓朝阳。"朝阳"之名,语出《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隽美的意蕴昭示了此方水土的卓而不凡。朝阳之美,在于遍地散发的文化神彩。这里是中华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0万年前,"鸽子洞人"就在此开拓耕耘,繁衍生息。从秦朝开始,历代统治者及北方的贵族势力,相继在这里子设置郡、县、府、庭,史有北方唯一重镇之誉。

当前位置 >> 文明圣地

寻觅中国女神

发布时间:2013-06-17 15:39:43

女神复原图

    "女神",我们听说的不谓不多,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界上的各民族都曾经历了女性地位显赫的历史阶段,并塑造了本民族的"女神"形象。如希腊女神、美国自由女神等。

    历史表明,在上古社会,女神象征着生育、象征着大地、也象征着收获,更象征着民族生命力的延续。为此,女神受到广泛崇拜。正因为如此,女性雕塑形象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器时代早期,在欧非大陆以至中南美洲的古遗址和古墓葬中普遍有所发现。并一直被社会历史研究者和物质文化史研究者摆在首要位置进行研究。            

牛河梁

    中国的女神在哪里?是在汗牛充栋的史册中,还是在浩如瀚海的传说里。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人文学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这个十分令人关注的课题。原中国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说过:"留学生们经常问起,世界各地的史前文化到青铜器文化,到处都有妇女小雕像的发现,为什么中国没有?我回答说:不是没有,而是还没有找到。"  

    在中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现的早期人物雕像甚少,仅有的也都属于小型,塑造简略,且多是器物上的附件或附饰而出现的。至于女性塑像,更是缺少典型而明确标本。            

东山嘴遗址

    历经艰辛,考古工作者终于在辽西朝阳的大地上找到了。时间进入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考古人员在红山文化区域的朝阳牛河梁遗址最终发掘了一尊女神塑像,中国女神终于露出她的尊容。这一考古发现确凿的证实,中国上古时期,不但有女性塑像,而且是完美的女神崇拜形象。在中国上古社会宗教意识形态中,女神崇拜同样占有主导地位。那么,"女神"是如何找到的呢?

    那是1973年,辽宁的考古工作者发掘喀左县鸽子洞遗址时,到附近的山上调查古人类生活的环境。在一处叫瓦房子的平整高岗上,偶然捡到了陶片及彩陶片。这些陶片,都是泥质红陶,胎质较粗,陶壁较厚,有的外表绘有黑彩。这是典型的红山文化无底红陶筒型器。这使考古工作者十分惊喜。自此,在朝阳地区拉开了寻找红山文化遗迹的序幕。

                 

裸体孕妇立像(东山嘴遗址)

    1979年全省文物大普查,在郭大顺,孙守道等专家的直接参与下开始了。喀左县是第一站,全县共发现遗址点609处。24处都采集到红山文化陶片,9处较为单纯。其中兴隆庄乡东山嘴、草场乡南沟门等遗址采集的陶片较为丰富,且多为彩陶。

    由此,考古工作者把目光对准了东山嘴等遗址。

陶塑人像残件(东山嘴遗址)

    1979、1982年两次对东山嘴遗址进行发掘,在面积约2250平方米的范围内进行仔细的发掘。在15厘米的耕土层下发现了一座石砌建筑址、圆形祭坛等,出土了石斧、石锛、石磨盘棒,石核、石镞,敛口钵、筒型罐、双耳小口瓮、杯、豆、小口壶,20余件陶塑像残件。让人们更惊奇是,其中有两件裸体孕妇立像,大者高7.9厘米,小者高5.8厘米,头部残缺,腹部隆起,臀部肥硕,左臂曲,左手贴于上腹,有表现阴部记号。

    1981年,文物普查在建平进行。为搞好这次文物普查,集中全县32个公社文化站长到县城进行培训,时任业务负责人的郭大顺先生亲自授课。郭先生强调了发现红山文化遗址的重要性,讲解了红山文化的特点。课间休息时,富山乡文化站长赵文彦反映,说马家沟生产队长家有一件"笔筒"似的东西很像郭先生讲的红山文化玉器。第二天,培训班刚一结束,郭先生就与县文管所干部李殿福和赵文彦骑自行车赶到了距县城以西十五里的富山乡马家沟生产队长马龙图家。马队长十分热情地迎接客人进屋。一进屋,郭先生就看到了柜面上摆放着一个似笔筒又不是笔筒的筒状器,里面真的插着几支笔。郭先生上前拿起"笔筒"仔细端详着,心里暗喜,这哪是什么笔筒,正是我们在朝阳苦苦寻找的红山文化玉器中最重要的一类斜口筒形玉器。征得马队长的同意,郭先生一行带走了这件玉器,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                 

牛河梁积石冢

    顺藤摸瓜,郭先生一行又在老乡中征集到两件红山文化玉器,一件是斜口筒形玉器,一件是双联玉璧。郭先生判定,在马家沟附近,必定有红山文化遗存。询问老乡这些东西在哪里捡到时,老乡便把郭先生他们领到了牛河梁山岗上。山岗地表散布着红山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彩陶片。承包土地的老大爷说种地时,还捡到过象"万"字形石片,因已经破碎就扔掉了。这些重要的遗物,使郭先生等考古工作者毫无疑问的确定这又是一处红山文化遗址。接下来的几天,考古工作者集中在这块台地上找"宝"。果然在一条沟边老百姓起石头的地方露出了人骨,做了简单清理后,居然清理出了一座墓葬。墓为石棺,东西向,长2米,宽0.8米。单人仰身直肢葬,人骨保存较完好。在墓主人头顶部左侧,发现一件玉环。玉环为白色,直径21.1厘米,体形较大穿单孔,横断面呈三角形。这是第一次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也是红山文化玉器在墓葬中第一次正式发掘出土。这一天为1981年4月8日。这个遗址点后来编号为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这座墓编为第二地点第一号冢第1号墓。

    1982年普查总结汇报会上,郭大顺先生指出:"东山嘴遗址的发现与史前祭祀和文明起源有关。"同年在河北蔚县西合营工地现场会上,郭大顺先生介绍了东山嘴遗址的发掘情况,引起了时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的苏秉琦先生的高度重视。苏先生决定到东山嘴实地考察。1983年7月20日,北京的19位考古学家在苏秉琦先生率领下来到东山嘴遗址现场。在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全国首次发现的一处史前祭祀遗址。有了这两天的见闻,才知道大家终于找到了一种全国考古界等了三十多年才被发现的重要材料。这就是一些新石器时代的妇女雕塑像,以及同这种塑像有关的一片祭祀遗址。"苏秉琦先生指出:东山嘴遗址对研究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古文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陶塑的人耳

    1983年,国庆节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专家孙守道先生带队与考古专家方殿春、朱达等开始了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的试掘,并继续在周边山岗寻找新的遗址点。10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孙守道等考古专家走了一天有些疲劳,便在牛河梁第一道山梁处的山岗上坐下来休息并准备返回住地富山乡马家沟生产队长马龙图家。此时,参与调查的富山乡文化站站长独自一人来到山岗最近的一条沟岔,在沟里他突然发现了露出地面的陶土块。他心生一念,这里会不会有新发现,不然,哪来的陶土块呢。他迅速向孙守道先生通报了情况。孙先生和考古队员们都十分惊讶和兴奋,一下冲到了这条沟岔,俯下身来,仔细探寻,惟恐丢掉什么。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更多的陶土块露了出来,使他们更惊喜的是捡到了陶塑的耳朵,鼻子等。此时,已夕阳西下,牛河梁洒满红霞。他们满载着收获,充满着喜悦,身披着彩霞,一路笑语,回到了住地。他们像往常一样盘腿围坐在炕上的小桌旁。但今日的小酒格外烈,今天的农家饭特别香。他们怀着企盼,浮想联翩,一夜无眠。  

女神头像出土情况

      

女神头像

    1983年10月中旬,迫不急待的考古工作者开始了这一地点的试掘。表土去掉,露出了一座由主室、左右侧室、北室、南三室联为一体的多室布局的房屋,房屋为半地穴式,从炭化的木柱,被烧流的陶器分析,它是被一场大火烧毁的,上部分全部坍塌,只保存了地下部分。考古工作者仅动了一下表面,出土的文物就令人眼花缭乱,仿木的建筑构件、壁画、陶祭器、相当与真人3倍的残耳和残鼻。那么,有没有较完整的塑像呢?考古工作者在企盼中,继续试掘着,寻找着。

女神头像玉睛    

女神头像(侧面)

    1983年11月2日清晨,朝阳牛河梁格外宁静。

    这一天,考古队员们早早地离开驻地,来到计划要剥离的一处建筑遗址西侧的一块特殊的泥块。人们在用小铲和小刷子轻轻地剥离着泥土,试掘现场突然一阵骚动,原来在西侧室露出一个圆圆的陶件,在场的人都意识到这可能是人头塑像。人们都屏住了呼吸,整个工地悄然无声,连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现场静得只听到小铲刮土时发出的那清晰缓慢的沙沙声。时间,在人们期待中一秒一秒的过去,逐渐地看到一个人的面部轮廓显现出来。紧接着,额头露出来了,然后是眼睛、嘴巴,一个完整的女性头像展现出来,她仰面朝天,双目圆睁,略带微笑。大家异口同声的喊出"女神","红山女神!"摄影师李振石抓拍了这一场面。照片以"五千年后的历史会见"为题,参加当年省旅游摄影展,获得一等奖。

    中国远古女神,在地下埋藏了5000年之后,终于露出她那端庄而又高贵的容颜。

    大家欢声雀跃的时候,不觉已经夕阳西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女考古专家魏凡,在试掘现场的地上铺上一块木板,又在木板上铺上一块红色绒布,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将女神请出来,放到绒布上。她双手捧着女神,昂首挺胸,身披晚霞,神圣地走出丛林,走下山岗,走回马家沟住地。男队员紧随其后,那心情,那神采,可想而知。

    女神头像的发现是考古界的一件幸事,大事,也是中国的一件幸事,大事。因为女神雕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起,就在欧亚大陆各地广泛出现了。被称作大地母神的女神像,象征着生育,象征着大地,作为一个群体和民族的生命力、延续力的体现而受到原始先民的广泛崇拜。但在中国却从未发现过偶像,因此牛河梁红山女神的出现被考古界誉为"海内孤本",其含义不同寻常。

朝阳市台办供稿

朝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