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在一方大美之地,名谓朝阳。"朝阳"之名,语出《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隽美的意蕴昭示了此方水土的卓而不凡。朝阳之美,在于遍地散发的文化神彩。这里是中华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0万年前,"鸽子洞人"就在此开拓耕耘,繁衍生息。从秦朝开始,历代统治者及北方的贵族势力,相继在这里子设置郡、县、府、庭,史有北方唯一重镇之誉。

当前位置 >> 文明圣地

五千年前王陵

发布时间:2013-06-17 15:35:40

    人们都知道黄帝陵,每年的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数万人会聚在陕西省黄陵县,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等祭拜轩辕黄帝。那么,黄帝陵是不是最早的王陵呢?答案当然不是,中国最早的王陵在那里?据考古数据表明,在辽宁朝阳的牛河梁,这里有一片规模宏大的积石冢,堪称中国最早的王陵。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

    红山文化自发现以来,已经将近半个多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调查和发掘的遗址超过500多处。但是,这些遗址大都是红山人居住地。即使墓地,规模也不大。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神秘的红山墓葬却一直没有见到踪影。

    于是,人们纷纷猜测:红山文化有无大型墓地呢?他们是否同其他史前文化一样,是"土坑竖穴式"墓葬,还是另有别的形式呢?

    为了这些神秘的墓葬,考古工作者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域里苦苦寻觅着。红山人的大型墓葬到底隐藏在什么地方?

    牛河梁是燕山支脉努鲁儿虎山南麓的一组山坡地,在绵延起伏的十几公里的群山之中,有一条被俗称为牤牛河的河流绕山而过。因此,牤牛河山梁得名为牛河梁。

    牛河梁的土山上,是一片庄稼地,田边散落着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留下来的石块,但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用处。

    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些石块底下,埋藏的是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

    1981年春天,辽宁省博物馆的专家郭大顺和建平县两位考古工作人员在牛河梁下的马家沟生产队长马龙图带领下,来到牛河梁一处散落着石块、陶片的坡地。事也巧合,郭先生在坡地边缘发现了一处裸露的墓葬。这让郭大顺心中一阵惊喜,他想:这是不是多年来考古人员苦苦寻找的红山人的墓葬呢?

    于是,他们对墓葬进行了简单的发掘。

    慢慢地露出了一个人骨来,考古队员继续往下清理着,一座特殊的墓葬渐渐地被挖掘出来了,墓主人头向东,头顶一侧置一大玉环。这是经正式发掘的第一座随葬红山文化玉器的墓葬,后来就编为一号墓。

    在发现红山文化牛河梁一号墓两年之后,1983年,考古队开进了牛河梁,住进了马家沟。经过实地调查,他们惊讶的发现,这里的红山文化墓葬遗址有近20处。出人意料的是,红山人的墓葬,不是那一时期普遍流行的"土坑竖穴式",而是在墓的顶上堆满石头的"积石冢"。

牛河梁第二地点鸟瞰

    红山文化积石冢多集中在牛河梁遗址群。目前,牛河梁遗址群有编号的16个地点中,有14个地点都是积石冢,已经发掘的有:第二地点、第三地点,第五地点和第十六地点。

    第二地点位于牛河梁第二道山梁的中梁梁顶,为一北高南低的山坡,经修整而形成的一块较为平坦的岗地,海拔高度约630米。在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50米的范围内,共布置了6个建筑单元,已确定性质的为五冢一坛。第三单元为祭坛,其他为积石冢。其具体布局为:祭坛居中,正西依次排列两座积石冢,远程为一号冢,近端为二号冢;正东也依次排列两座积石冢,远程为五号冢,近端为四号冢,祭坛正北为六号冢。

第二地点一号冢第21号墓

    第三地点位于牛河梁第四道梁的山岗上,与第二地点相距200米,海拔高度为641.3米。只一冢,平面圆形,直径17米,周围砌石多已不存。冢的中心部位置一土圹石棺墓,东西长2.9米,南北宽1.85米。其他墓排列在冢的南侧,共8座。围绕冢界有一道环壕。环壕现存2米左右,深度在1米左右,直径为18米,沟全部凿入风化基岩,沟底有散落的积石冢石块,泥质红陶筒形器片等。出土玉器的墓为3号墓、9号墓和中心墓。

    第五地点与第三地点同处一座山梁上,在第三地点以西882米,海拔高度618.4米。有东西两冢,冢间有一石砌方坛。冢界外发现了围绕冢体的环壕残段,直径达38米。已发掘的东侧一冢总范围直径20米以上,有三层圆形石阶,最内一层积石层层迭起。该冢中心部位置一座大墓。

    第十六地点位于牛河梁遗址最西端的西山梁南部的梁顶,即"凌源市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海拔高度为556米,积石冢被一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堡所迭压,冢的上部多被扰乱。该冢中心部位置一大墓,其他墓分布于中心大墓的南部。

    牛河梁积石冢内设有中心大墓,这是红山文化积石冢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目前已发掘的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第三地点、第五地点和第十六地点都有中心大墓。中心大墓位于冢的中央部位,有宽而深的墓穴。有的墓穴为达到一定深度而不惜开凿风化基岩,有的并起台阶。有大型石棺,以多层石板平砌,石棺内壁平齐。有随葬玉器,玉器数量多、种类全、选料精、工艺讲究。

第三地点

第五地点

    牛河梁积石冢与同时期其它史前文化常见的墓葬群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后者虽也有大小墓之分,但都在同一墓区,连成一片,很难找到明确的分界,而牛河梁积石冢,不仅形制独特,尤其是单元分化和具体界限极为分明,每个地点、每个地点的各个冢,都自成独立单元,冢与冢、墓与墓之间的主次关系也很分明。

    牛河梁积石冢的中心大墓具有唯一性,即有冢群的山冈上,不管有几个冢,只有一个冢设置中心大墓。如牛河梁第二地点共6个单元,但只在第二号冢设有中心墓。第五号地点有东、西两个冢,也只在第一号冢内设中心大墓,这样看来,在有冢群的山冈上,冢与冢之间也有主次之分,设置中心大墓的冢应是主冢。

第十六地点

    牛河梁积石冢一冢多墓,有中心大墓的主冢和没有中心大墓的冢内都有多个墓葬。这些墓葬都以石板和石块砌筑石棺,较大的墓有土圹,墓底筑有大型石棺。小墓无明显土圹,但也有石棺。大墓有随葬玉器,小墓没有玉器随葬。如牛河梁第二地点1号冢已发掘墓葬27座,东西中轴在线对称排列两座大墓,中轴线以南有4排石棺墓计25座。两座大墓都有土圹,墓口近方形,长宽各在34米之间,墓深约2米,墓穴的大部分已凿入风化基岩层。墓的南壁起三层台阶,东、西、北壁则陡直。紧贴北壁下方筑石棺。用十多层石板垒砌,十分齐整。随葬玉器分别为5件和6件。其余25座,东西排列,共计4排,每排内各墓棺室头尾紧相连接。

    牛河梁积石冢墓上封土积石形成土石状丘顶。一般情况是墓地的主体部分埋葬完结后,即在墓上封土,土上积石,从而形成地上建筑,冢顶积石以石块堆砌,似无规律。冢的周边选用边缘加工的平齐石料砌筑石墙。石墙采用"三七错缝法"砌筑,一般起三层,上口平齐。如果是坡地则就坡而筑,石墙层数也有差别,但都保持上口平齐。积石冢形状基本为方形、圆形两类。

    牛河梁积石冢上竖置成排无底筒形陶器。这种筒形陶器都为泥质红陶,壁厚,多在口下饰弦纹,腹部绘黑彩,也有半面彩绘的做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皆无底部。规格较大,一般为成排地竖置于冢的石砌台阶外侧。至于它的功能,有人以为是鼓,有人以为是器座,更有人从力学原理分析,是用来保护冢顶封石和边砌石墙不至于塌落的"坝"的作用。但从积石冢整体结构和冢坛结合的特点看,这种筒形器与祭祀有关更为合适。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上下贯通,沟通天地的陶祭器,或可称为"陶琮"。

二地点二号冢中心大墓(第1号墓)

第五地点中心大墓

    牛河梁积石冢唯玉为葬。积石冢内的墓葬随葬品,陶器甚少,多数为玉器。目前在已发掘的属于上层积石冢的54座墓中,有随葬品的墓27座,其中有玉器随葬的墓26座,占有随葬品墓95%以上,而且中心大墓和其他较大型墓都只葬玉器,表明只葬玉器已是牛河梁积石冢埋葬的一种特定制度。

第十六地点第4号墓

    一座座积石大冢,置于群山之颠,又层层叠起,有如金字塔式的"山陵"景观,强烈的表现出一种"一人独尊"的思想观念,体现墓主人超越一切等级,至高无上的崇高地位,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王陵。   

朝阳市台办供稿

朝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