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都知道过度的错叫“过错”,却不晓得把吃早饭叫“过早”。
跟全国各地城市人大多数习惯在家里吃早饭不同款的是,武汉人习惯在街头吃早点“过早”。
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特征,加上“鱼米之乡”丰饶物产,形成了武汉“过早”小吃有了大文化:兼具东西南北各地的口味和荆楚大地独有的地方特色。
武汉是“最市民化的城市”,过早的早点也蛮有特点。
一是物美价廉,150多年前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就有“荤素相参价亦廉”。正咱也蛮便宜,在广州,你喝个早茶最屁也得花50块钱还搞不饱,三四个蒸饺做得是蛮精致,这对过早要吃饱吃好的武汉人,还不够塞牙缝的。在武汉,花三四块吃碗热干面,还可以冲个蛋酒,吃得撑死您家。
二是大多以大米为主料。“鱼米之乡”米多,武汉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做过早的早点,正像武汉评书艺人何祚欢说的“汉味早点米当先”。如发糕、发米粑粑、豆皮、粽子、汤圆、豆丝、米粉、欢喜砣、糯米鸡、糯米包油条、烧麦、年糕、面窝、糍粑、油香、酥饺、汽水包子……
三是风味南北兼具。既能吃到扬州汤包、上海煎包、广东蒸饺、桂林米粉、湖南米粉,也能吃到兰州的拉面、山西的刀削面、北京的炸酱面、上海的阳春面,像河南的剁馍、烧饼、北方的千层饼、葱油饼、煎饼,各种各样的包子,更是随处可见。
四是方便快捷。在外地出差,武汉人感到最不方便的就是过早,找几条街好不容易有一个卖早点的,走近一看,只有油条、豆浆。于是更加怀念武汉过早的方便、热闹。难怪武汉人玩不出克,不是因为有龟山(归家),出克了就记得要往家里跑,关键是过于在乎过早的过错了。在武汉,最好找的地方就是卖过早的位子,既有登堂入室的麦当劳、汉堡包、台湾的永和豆浆店等中外小吃快餐店,荟萃汉味特色小吃的民生甜食馆、祁万顺餐厅等,也有冇得么名气的门面,更多的是背街背巷扎堆的“马路早点摊”。过早的上班搞不赢,或穿两三个面窝,或用塑料袋装几个包子,或下碗热干面,拎倒一袋牛奶或者豆浆就往车上跑……
经多年积淀,市民公认的武汉著名早点品种有: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记的热干面、四季美的汤包、谈炎记的水饺、顺香居的烧麦、五芳斋的汤圆、福庆和的牛肉粉、鲁源兴的米酒、田启恒的鲜鱼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等。豆皮、热干面、牛肉粉正咱成了过早的大路货,但做这些早点出名的老通城、蔡林记、福庆和等百年老店却不在了。
正像汉味说唱《过早》唱的那样:
管他有钱无钱一早晨先把肚子填饱,
管你是开的奔驰宝马还是开的蓝鸟,
窟倒站倒坐倒靠倒有的还要打包,
么事身份档次地位在这里都跟我拣倒!
品种又多吃得又好花钱又蛮少,
传统的饮食文化你们千万莫丢了。
(摘自张幼明编著《咵武汉》)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