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黄冈 > 说禅宗

中国保存最古老的禅宗佛塔——毗卢塔

发布时间:2013-12-24 14:15:07

  毗卢塔,正名真身塔,俗称祖师塔、平塔、方塔;御封慈云塔,位于湖北黄冈市黄梅县破额山四祖寺,建于唐朝,一千四百年来保存原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它的外形近似毗卢遮那佛顶所戴的宝冠,故僧人尊呼为毗卢塔,而被世人广泛传称。高约15米,仿木结构,重檐亭式塔。塔台基近似正方形,宽10 米,深9.5 米。台基上砌筑高大的须弥座,雕刻粗线条的莲瓣花饰。塔身东、西、南三面砌筑高大敞开的弧门, 人由此入塔。斗拱、塔檐等全为砖砌,四面墙头的砖上,雕刻有诸佛的法号。塔顶为四注式。塔东侧的四祖寺是佛教胜地,风景优美。唐代诗人柳宗元赋诗曰:"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汀意,欲采萍花不自由。"在四祖寺岩泉溪上的灵润桥下,岩石上刻有"碧玉流",是柳宗元所题。此塔体态稳重,气势轩昂。

  毗卢塔是中国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大师的真身墓塔。清顺治《黄梅县志》地理志中“慈云塔”条目记载“潜确类书附四祖山。即旧志所云毗云塔,未详所出。广济旧志谓大医示寂于此,则亦一仙迹也。”四祖道信大师于唐武七年(624)卓锡双峰山,以农养禅,聚众弘法三十年。永徽元年庚戍(650)传衣钵弘忍为禅宗五祖,翌年亲授弘忍起造墓塔。《五灯会元》载“迄高宗永徽辛亥闰九月初四日,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坐化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山。明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众欢呼珍奉。自此不敢复闭。”

  唐大历七年(773),代宗赐谥四祖为“大医禅师”,塔名“慈云之塔”。此后,祖师真身一直供奉在塔中,至少延续到元朝末叶,清顺治《黄梅县志》载有元代诗人赵国宣的诗作《题毗卢塔》:“一层石塔一层云,塔外松筠数万根。大圣至今身不坏,游人如见佛长存。”记述了祖师安住塔内,游人追慕礼拜的情景。至此时,已经过了将近八百年了。

  道信大师预知时至,住塔舍身,开创了中国禅宗实行独特的塔葬制度。在《“东山法门”与禅宗》一书中,武汉大学黄钊教授的《“东山法门”的开创,标志中国禅宗历史的形成》论文内有“禅门大师圆寂后,从道信起开始了塔葬……确实禅门的一次改革。实了塔葬,全身不散,裹布涂漆,收其身葬入塔内,供奉香火。”道信大师以前,由于所处历史社会环境和教内知见分歧等多种原因,三代禅宗祖师境遇极端恶劣,只能隐遁深山逃避追杀。四祖的时代,是在初唐盛世,方可聚众修禅,以农养禅,方可实现生前建塔待终,首开塔葬先河。因此,毗卢塔是中国禅宗的第一座墓塔。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