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黄冈 > 论英雄

张仁初将军略传(四)

发布时间:2013-12-24 15:05:24

  紧急北上抗美援朝 二次战役歼敌未果

  1950年6月,美国唆使李承晚傀儡集团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吞并战争,并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9月15日,美国及其仆从国军队7万多人在朝鲜仁川登陆,大举北犯,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并派飞机肆意轰炸、扫射我东北边境地区。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于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1月5日,我发起的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粉碎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朝鲜全境的神话,但敌人仍继续北犯。

  1950年10月8日,二十六军奉命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六军,由上海紧急北上山东滕县集结,进行政治思想动员,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各部先后举行了誓师大会,扩充了兵员。11月5日,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奉命率部进至辽宁抚顺地区待命,并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部署了入朝作战的政治工作。张仁初、李耀文、副军长张銍秀、参谋长冯鼎三、政治部主任王直反复研究入朝作战的准备工作和朝鲜战场的形势。朝鲜,对于张仁初来说,是一片从未涉足的陌生之地;美军及其仆从军,对于张仁初军长来说,是一个从未交过锋的作战对手。他在朝鲜地图前凝视着、沉思着,从放牛娃到我军高级指挥员的战斗经历从他脑海中掠过......平型关与日寇浴血拼杀的情景浮现在眼前,他坚定地说:“蒋介石的屁股我们摸得,小日本的屁股我们也摸得,他是个老虎我们也不怕,我们就是要摸老虎的屁股。”张仁初在团以上干部会上再次作了战前动员。他说:“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50年11月16日,二十六军由抚顺进至吉林临江地区。19日夜,在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率领下,二十六军从临江越过鸭绿江挺进朝鲜。22日23时进至集结地,张仁初将军指挥部设于朝鲜中江镇。

  11月24日,联合国军虽然遭到第一次战役的沉重打击,仍然试图迫我退出朝鲜,集中20万兵力分东西两线向被进攻,企图将志愿军消灭在安州、江界地区。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把战线推至平攘元山一线,志愿军在1950年11月下旬发起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25日,张仁初奉命率二十六军急速南下参战,星夜兼程,急行军6昼夜,进至西德里、袂物里地区。兵团命二十六军于12月3日夜向下碣隅里的美陆战一师师部及其第五、七、十一团各一部发起总攻。命令七十六、七十七师北东西三面进攻,八十八师在下碣隅里南面边警戒边向北进攻。当时二十六军各部均在距离攻击出发位置100-150公里以外,面对这一情况张仁初要通总部电话,直接向彭德怀总司令报告部队地形不熟,距离太远,开进不及。彭总同意延迟总攻时间。随后,张仁初下达命令,要部队迅速到达进攻出发地域,准备4日夜准时发动进攻。但是,部队入朝后因冰天雪地,连续行军,补给中断,粮食已尽,饥寒交迫,地形生疏。又因部队从南方急速入朝,无御寒衣物,一些战士冻死在战场。八十八师路程最远行军路线又发生了错误,七十七师也未能赶到,因此未能按时发起进攻。至6日,七十七、八十八师仍未能赶到出发位置。下碣隅里的敌人在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向我七十六师扼守的上碣隅里东北山大举进攻,战至下午,我阵地失守。7日,美陆战一师企图突围,出动60多架飞机,大量坦克掩护3000多兵力向南突围,我八十八师奋力阻击,毙伤敌200余人。因我伤亡过大,敌再次突围,我阵地被突破。我七十六、七十七师在各战场英勇奋战,给敌以重创,但在敌空、坦、炮火力密集支援下,伤亡较大,使敌南逃古土水。

  张仁初见在下碣隅里歼敌未成,决心在古土水集全力歼敌。下令“部队要不顾一切追歼敌人”,8日,七十六师不顾疲劳,连夜追击,9日拂晓,到达古土水以南地区,与七十七师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但是,由于这时的部队冻饿严重,体力不支,经激烈战斗,未能达到围歼目的。敌人南逃至五老里。张仁初见两次围歼未能成功,决心歼灭南逃之敌。遂令七十八师及八十八师一个团继续追击。12月13日拂晓进至直兴里,当晚,对五老里敌人发起进攻,二三四团二营迅速攻入五老里,敌惊慌失措,该营误判为敌对我迂回包围,未能扩大战果。14日,张仁初急电七十八师歼灭五老里之敌,是日晚部队开始行动时,敌已向南逃窜,部队连续追击,直至24日,敌从西湖津海上撤走。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取得了胜利,将敌人赶至“三八”线以南。二十六军共歼敌2000余人,缴获一批军用物资,解放咸兴、西湖津。但是付出了巨大代价,减员1.5万人,其中仅冻饿减员就达9000余人。

  第二次战役后,二十六军进至永兴地区休整,总结经验教训。此役是二十六军仓促入朝首战,未能圆满完成歼敌任务,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自身检查有如下原因:一,思想准备不足,一些同志存在盲目轻敌思想,对高度现代化装备的敌人估计不足;二,后方供应脱节,二十六军入朝参战,粮食、御寒装备、弹药均未能供应,冻饿减员大增;三,作战待机位置过远,“两条腿”追不上“四个轮子”,地理不熟,战前未能获准侦察敌情,敌情不明;四,有的部队组织纪律性差,执行命令不坚决,贻误战机。

  在认真的总结了经验教训之后,军领导提出了“打翻身仗”的响亮口号,号召全军“打一仗,进一步”,决心打好下一仗,满怀信心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张仁初这位驰骋沙场,屡建战功,善打硬仗,歼灭战的想起入朝第一仗,让敌人坐着“四个轮子”从自己的枪口下跑掉,这在他的战斗生涯中还是第一次,想到这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狠狠地骂了一句:“美国鬼子,你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咱们走着瞧!”

  参加第四次战役 运动防御三十八天

  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经7天激战,进到“三、八线”,占领汉城、水原、横城、原州等地。美军乘我补充间歇,集中大量兵力、火器,以汉城为主要方向,于1951年1月25日向我军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将我推回“三八线”以北。为此。我军发起第四次战役,对进攻之敌实施运动防御作战。

  1951年2月7日,张仁初奉命率部连续八个夜行军由永兴急进至议政府,抱川、涟川地区,当面之敌是美军第三、第二十五师、二十四师之第五团、空降兵一八七团、土耳其旅、英军第二十七旅两个营共3万余人。配置重炮400门,坦克300多辆。

  二十六军的任务是在正面40公里,纵深55公里的地域内,阻击至3月底。最后坚守“三八”线以北之葛末面、高台山一线。依此,张仁初和军指挥部决定构筑四层防御阵地。

  张仁初率各级干部勘察地形,研究方案,落实保障,抓紧练兵,进行战前动员,全军上下士气高昂,信心百倍,决心打好翻身仗。

  3月16日战斗开始,前线只与敌人发生小规模战斗,接着美军进攻规模不断升级,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支援下,以连、营、团等规模不停的向我冲击。一次进攻被打退,又一批敌人冲上来,我志愿军勇士在敌人的冲击下,伤亡不断增加,阵地被炸塌,子弹打完了,就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有的战士胳膊被打断就用另一支胳膊射击投弹,有的肚子被打破,就用枪托顶住肠子继续射击,战斗异常残酷。议政府—祝灵山一线阻击战厉时20天,完成了任务,张仁初下令于3月25日撤出战斗,进入七峰山至抱川一线第二防御地带。

  25日,美空降兵一八七团在我防御侧翼空降,与朝鲜人民军激战一天后,友军未向我通报即撤离,美军向我暴露的侧翼发起进攻。张仁初及时调整部署,予以坚决阻击。美军在空、坦、炮掩护下,向我第二防御阵地猖狂进攻,我坚守七峰山、海龙山的部队与敌人展开殊死争夺达11次,阵地前留下敌人大量尸体,我方伤亡也不断增加,至31日,二十六军完成了阻敌至3月底的任务,隧撤离第二防御地带。

  为争取第五次战役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张仁初奉命在“三、八”线以北的种子山、釜谷里、君子山一带部署了第三防御地带,下达了坚守10—15天的命令。自4月1日起,敌人在飞机、坦克和火炮的掩护下发动了连、营直至三个团的进攻,我军阵地上山石横飞,硝烟弥漫,炮弹炸出的岩石碎末在我阵地上落下了厚厚的一层。我军指战员英勇阻击14天,完成了任务,奉兵团命令撤出阵地。在玉女峰、185高地、忠细里、亭浦里组成第四防御地带,继续阻击敌人前进。

  彭德怀总司令在4月中旬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对20多位战地记者说:“党的记者是政治和思想指导者......要歌颂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重点表扬士兵群众,也联系表扬军事指挥员。比如张仁初和李耀文指挥二十六军在扼守七峰山、海龙山的战斗中,与敌军反复争夺11次,代价小,杀伤1000多名敌人,还创造了一个班(雷保森班—作者)用反坦克手榴弹击毁美军9辆坦克的战例,这就要写,既写战士的英勇,又写指挥员善于开动脑筋和灵活指挥。”

  4月15日,敌军又向我第四防御地带发动大规模进攻,16日晚,我为诱敌深入,主动撤至高台山和葛末面一线防守。此时彭德怀司令员亲自打电话给张仁初,指示要坚守阵地,再接再厉,阻止敌人的进攻。张仁初深知,战役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全局,关系到为第五次战役争取到宝贵的准备时间,面对现代化装备的强大敌人的轮番攻击,我武器处于劣势,几经战斗损毁,弹药不足,粮食缺乏,后勤供应不上,战士守冻挨饿,挖野菜充饥,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张仁初要通防守阵地的七十八师的电话,要求他们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可以诱敌深入,逐步消灭。在敌人强大火力轰击下,我阵地被炸塌、损坏,我指战员与阵地共存亡,浴血奋战,阵地几经争夺,始终牢牢的控制在我军手中。

  4月22日,志司发起第五次战役,我二十六军第四次运动防御胜利完成任务,打了一场硬仗,一场殊死争夺的拉锯战,美军体验到二十六军是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张仁初指挥二十六军与美军激战38昼夜,阻击了西线敌人的主攻集团,歼敌15000余人,击毁坦克76辆,使敌人平均每天只推进1.5公里,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特别是通过此战,二十六军赢得了上级的表扬和广泛的赞誉。

  参加第五次战役 反复争夺鸡雄山

  志司发起第五次战役,敌人全线后撤。4月23日,奉九兵团命令,二十六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军长张仁初和政委李耀文召开军党委扩大会议,张仁初对追击南撤之敌作了部署,七十七师直插抱川断敌退路,七十八师沿汉滩江向永平方向追击。途中与敌人遭遇,击退敌人多次反冲击,毙伤一批敌人,由于敌军乘汽车南逃,我军是步行追击,未能围歼敌人。4月26日我军停止追击。4天战斗,歼敌600余人,俘敌40人。

  4月28日,张仁初率部进到平康地区集结,补充人员装备,对第四次战役的运动防御的胜利总结了经验。5月15日,奉命开到东海岸通川、淮阳、新高山地区布设海防阵地,准备迎击可能由通川、元山登陆之敌,从而保证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胜利进行。至5月21日,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以我军胜利告终。进入第三阶段时,敌军乘我军调整部署向我反扑,军情紧急。28日,志司命令二十六军转隶第二十兵团指挥,张仁初率部急赴五圣山、平康、新岱里极其以北地区组织阵地防御。张仁初派出侦查分队警戒,组织师、团干部勘察地形,派出二三O、二三三团冒雨前进,将阵地前伸至鞍岩山及铁原以北地区。根据兵团部署,二十六军的最后防御阵地设在两双岭、、长岩山、剑布里一线,任务是坚守两个月。

  6月6日,张仁初主持召开了作战会议,对战役部署,各项准备工作反复研究和准备。张仁初要求部队于6月9日前一切部署必须准备完毕。

  6月8日,军下达书面作战命令。按作战要求,成立了军、师、团的前线指挥所,炮兵指挥所,战勤机构,统一后勤保障,构筑坚固工事和坑道,制定作战方案,预定反击区,储备作战物资,唯粮食供应不足。部队进入全面备战状态,面对美三、二十五师,伪九师,指战员们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6月10日展开对敌侦察,多处伏击,杀伤敌70余人。13日,敌人以140辆坦克开路,在飞机掩护下向斗流峰、岭尾北471.7高地进攻,以20辆坦克和炮火掩护向鸡雄山进攻,以13架飞机轮番轰炸赤山、虎岩山地区,在我有力的阻击下敌军南撤。14日后,敌昼攻夜缩,我以伏击、阻击、夜袭、地雷等给敌以杀伤。

  自6月24日晨起,敌伪九师在坦克掩护下,向我鸡雄山的地区发起轮番进攻,展开了空前激烈的阵地争夺战,我指战员发扬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浴血拼杀,有的阵地在只剩一个人的情况下仍誓死战斗到底。至28日,鸡雄山阵地14次被敌占领,我军勇士又14次将阵地夺回。直至鸡雄山两翼被敌占领,我军才奉命主动撤出该阵地。

  浴血奋战西斗二峰 完成使命凯旋回国

  西方山、斗流峰是铁原、金华、平康铁三角的主要制高点,控制南北交通。是敌人进攻和改善防御态势的必争之地。面对美军第三师。1951年6月23日,美军一个营的兵力对西方山南侧高地进行试探性进攻,反复冲击6次,均被我打退。至黄昏敌加强了对高地的炮击,为减少伤亡,我主动撤出阵地。当夜我组织了3次冲击,夺回了阵地,敌后退。

  7月1日,美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在100余辆坦克,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向我西方山、斗流峰发起全面进攻,激战一天,我阵地落弹万余发,工事基本被毁,武器损毁一半。我战士英勇阻击,击退敌人7次冲锋。美军不甘罢休,于2日以飞机、炮火向我阵地狂轰滥炸,企图彻底破坏我防御工事,杀伤我人员。3日,震天动地的炮声伴随着飞机的轰炸和扫射,敌人的40多辆坦克从正面和两侧压过来。但是我军指战员毫不畏惧,又连续击退敌人6次冲锋。夕阳西下,西方山、斗流峰沉浸在血红的晚霞中,部队伤亡严重。斗流峰、发利峰等阵地相继被敌占领,西方山主阵地和西北的王在峰仍在我军手中。入夜,二十六军以四个连的兵力向斗流峰极其以北的高地反冲击,但因各连未能协调行动,未达目的。张仁初考虑到西方山主峰工事已大部被毁坏,决定转守二线阵地。敌我形成对峙状态。

  此间中朝与美军停战谈判也在筹备中。1951年7月10日,敌我双方在开城开始了停战谈判。这时,张仁初和李耀文主持召开了军党委会,张仁初要求全军在谈判期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组织小部队以优势火力向敌人薄弱点进攻。以配合谈判,并做好反击的准备。张仁初调整了部队的防御部署,谈判期间,美军组织小股力量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向我发动小规模进攻,共达169次,伪军也蠢蠢欲动,均被我坚决击退。

  7月下旬,朝鲜进入多雨季节,连日阴雨,山洪暴发,交通中断。部分工事倒塌,掩体漏水,后勤补给中断,给部队带来极大的困难。有的部队断了口粮,靠挖野菜维持。张仁初见此情况心中很是着急,提出二线部队以野菜代粮,粮食尽量保证一线作战需要。他深入部队鼓励大家克服困难,保持战斗力。

  8月2日,美二十五师接替伪九师防务,向我阵地发动1-2个连规模的进攻8次,均被我军击退。

  在谈判桌上美军得不到的东西,就趁志愿军遭受特大洪水的困难时期,发动逐段进攻以逐段进取的方式,企图攫取地盘,遭到中朝军队的有力打击。张仁初和李耀文决定抽调部分兵力于9月5日对西方山、斗流峰发起攻击,张仁初和军指彻夜未眠,研究方案、指挥战斗。由于敌人工事坚固,火力猛烈,虽经多次冲击激战至拂晓未能占领主峰。但西方山和斗流峰的敌人在我连续进攻下,已伤亡过半。9月7日13时,张仁初组织炮兵对西方山、斗流峰之敌进行密集射击,瞬时敌军阵地硝烟弥漫,张仁初对军指领导说:“让美国鬼子尝尝我们的炮弹吧。”在我猛烈连续炮击下,美军支持不住,向南突围,我军收复西方山、斗流峰,毙伤敌570人,俘29人。

  9月9日,敌不甘心失败,又纠集一个团的兵力在20余辆坦克的掩护下向我反扑,由于我接收阵地未及部署完毕,西方山重又失守,为减少在斗流峰的伤亡,我主动撤离该阵地。

  9月11日晚,张仁初指挥部队再次向西方山、斗流峰发起进攻,战至12日2时,西方山和斗流峰再次被我收复,并向南延伸到527.7高地。

  张仁初率部在金化、平康地区防御作战10个月,大小战斗565次,以劣势装备共毙伤敌人2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42架,给美第二、三、二十五师,土耳其旅,伪第二、九师,敌空军以重大杀伤,敌我伤亡对比为5:2。

  1951年12月至1952年1月26日,根据中央指示部队开展了“三反”运动。

  1952年3月,二十六军奉命将防卫移交给十五军,到4月22日交接完毕,张仁初率部进到德川地区休整。6月5日奉命返回祖国。张仁初在朝鲜战场上,面对装备现代化的美国及仆从国军队,发扬了我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优良传统,指挥部队用劣势装备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完成了任务,忠诚的履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经受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和锻炼,提高了领导水平和指挥艺术。为表彰他的功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次授予他二级国旗勋章。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