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黄冈 > 讲东坡

风景名胜——东坡赤壁

发布时间:2013-12-24 15:22:06

东坡赤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集文物保护、山水观光、人文体验、休闲等娱乐功能为一体。东坡赤壁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

 

东坡赤壁

 

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又名文赤壁。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

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洞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池岸断壁上,昔日江水冲刷的遗迹仍依稀可辨。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立像,面对大江长天,衣髯飘逸,凝神伫立。越苏轼像,迎石壁拾阶而上,便是二赋堂。该堂始建于清代,匾额系李鸿章所题。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教谕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书,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自号水竹邨人)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面江临壁而建,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頫的手书《前赤壁赋》书贴石刻和历代名人石刻。亭西侧并立着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告别黄州崐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及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尚在。

 

东坡赤壁

 

睡仙亭西下楼步,赤壁矶西端,有“放龟池”,据晋书载,时有一军人买白龟崐放生于此,后遇难恰被所放白龟搭救,后人在此凿一白石巨龟,至今仍昂首蹲伏于亭下泛舟池中。二赋堂东边留仙阁,阁内有《东坡笠履图》石刻和苏轼为其乳母任采莲撰写的墓碑,还有近代名人绘画的《赤壁泛舟图》和清末名人杨守敬书《留仙阁记》石刻。留仙阁东十来步是碑阁,内嵌崐苏轼手书108块石刻,杨守敬集成《景苏园帖》,被称为稀世珍宝。出二赋堂后门,在留仙阁、碑阁背后陡峭的北崖下,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依次有剪刀峰,问鹤亭和栖霞楼,由茅盾题写匾名的栖霞楼位于赤壁矶最高处,楼高四层,飞檐翘角,赤楹碧瓦,白石栏杆,楼间还嵌有苏轼手书崐《黄州寒食诗》行书,为不可多得之书法精品。此外,赤壁还建有雪堂、怡然斋、快哉亭、羽化亭、揽胜亭、望江亭等。

自唐以来,东坡赤壁一直是游览胜地,从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历史名人,到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当代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日本友人田边华、燕市听花等,都先后游过赤壁,并留下了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

目前,东坡赤壁风景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新开发的赤壁风景区将由现在的400余亩扩大到1326亩,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党区、游乐区、商业服务区、度假区、广场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崐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30个主要景点。

黄州竹楼位于黄州西北角赤壁旁的城墙上,北宋著名文学家王禹偁修建。王禹偁被贬来黄州作知府的当年(999年),发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当地多用竹子代替陶瓦盖房子,价格便宜,还节省功夫,于是就在黄州城西北角的矮墙上修了两间小竹楼,并写了一篇很有名的《黄冈竹楼记》,说它“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山川江流尽揽无余;竹楼里面则“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把个竹楼写得趣味盎然,令人心开目朗,遥情欲往。楼崐以文传,由于王禹偁的这篇精美的文章,使得竹楼也大放光彩,成了黄州城著名的建筑。当年竹楼已毁,现存竹楼系解放后重修。

 

二赋堂

 

东坡赤壁二赋堂

 

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因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党内正中木壁高约两丈,正面刻有前《赤壁赋》,楷书,由清人程之桢书写;背面刻有后《赤壁赋》,汉隶魏碑二体相兼,由近代著名书法家李开重写。两幅木刻每字直径三寸有余,前者豪迈俊逸,后者苍劲有力。“二赋堂”匾额为清人李鸿章题写。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堂内嵌有民国临时总统徐世昌书写的二赋与楹联,亦为世人所重。

 

留仙阁

 

东坡赤壁留仙阁

 

清代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修建,12月19日苏轼生日那天落成,阁内原塑苏轼坐像,取坡仙长留阁内之意,名之“留仙阁”。此阁中嵌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12块,素为书画家注重。

 

挹爽楼

 

挹爽楼

 

建于1925年。苏轼弟弟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曾有“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的描绘,楼由此得名。

 

坡仙亭

 

坡仙亭

 

坡仙亭坐落在赤壁矶头,亭内三面壁上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26块,其中苏轼的书画碑刻14块最为世人注重。正是由于这些珍贵的书画碑刻,使得坡仙亭成为东坡赤壁最重要的亭阁之一。

 

酹江亭

 

酹江亭

 

酹江亭始建于宋代,原名酹目亭,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一樽还酹江月”之意。酹江亭内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14块,其中以康熙御书《赤壁赋》与清人叶志诜“一笔寿”最为知名。此亭为清同治七年重修。

 

碑阁

 

碑阁

 

碑阁内四壁嵌有清人杨寿昌创意、杨守敬选刻的《景苏园贴》石碑126块而得名。《景苏园贴》石刻分为六卷,其中119块为苏轼手书,另外7块为历代名人题跋。《景苏园贴》石刻是目前我国苏轼手书作品最多、摹刻质量最佳、保存最完好的苏书碑林。

 

栖霞楼

 

栖霞楼

 

 

栖霞楼系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位于赤壁最高处,有“江淮绝胜”之誉。因楼背山面江,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如霞归栖,故名栖霞楼。今楼名系茅盾亲题。

2006年05月25日,东坡赤壁作为唐至清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赤壁文化

 

东坡赤壁

 

 

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偁贬谪黄州之后,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黄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故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五百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其中二赋堂内有一块大木壁,正反面刻著前、後《赤壁赋》全文;留仙阁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碑阁内有百馀块石碑,刻满苏东坡的书法。处处是东坡居士的墨宝诗词,令人不由遥想这位千古风流人物当年的雄姿英发!赤壁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三百块,其中苏轼书画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苏书碑刻之冠。

 

景点简介

 

东坡赤壁

 

 

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洞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池岸断壁上,昔日江水冲刷的遗迹仍依稀可辨。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立像,面对大江长天,衣髯飘逸,凝神伫立。崐越苏轼像,迎石壁拾阶而上,便是二赋堂。该堂始建于清代,匾额系李鸿章所题。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教渝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书,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冒崐(自号水竹邨人)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面江临壁而建,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頫的手书《前赤壁赋》书贴石刻和历代名人石刻。亭西侧并立着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靠别黄州崐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及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尚在。

  睡仙亭西下楼步,赤壁矶西端,有“放龟池”,据晋书载,时有一军人买白龟崐放生于此,后遇难恰被所放白龟搭救,后人在此凿一白石巨龟,至今仍昂首蹲伏于亭下泛舟池中。二赋堂东边留仙阁,阁内有《东坡笠履图》石刻和苏轼为其乳母任采莲撰写的墓碑,还有近代名人绘画的《赤壁泛舟图》和清末名人杨守敬书《留仙阁记》石刻。留仙阁东十来步是碑阁,内嵌崐苏轼手书108块石刻,杨守敬集成《景苏园帖》,被称为稀世珍宝。出二赋堂后门,在留仙阁、碑阁背后陡峭的北崖下,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依次有剪刀峰,问鹤亭和栖霞楼,由茅盾题写匾名的栖霞楼位于赤壁矶最高处,楼高四层,飞檐翘角,赤楹碧瓦,白石栏杆,楼间还嵌有苏轼手书崐《黄州寒食诗》行书,为不可多得之书法精品。此外,赤壁还建有雪堂、怡然斋、快哉亭、羽化亭、揽胜亭、望江亭等。自唐以来,东坡赤壁一直是游览胜地,从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历史名人,到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当代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日本友人田边华、燕市听花等,都先后游过赤壁,并留下了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

 

景区开发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风景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新开发的赤壁风景区将由现在的400余亩扩大到1326亩,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赏区、游乐区、商业服务区、度假区、广场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崐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30个主要景点。黄州竹楼位于黄州西北角赤壁旁的城墙上,北宋著名文学家王禹修建。王禹偁被贬来黄州作知府的当年(999年),发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当地多用竹子代替陶瓦盖房子,价格便宜,还节省功夫,于是就在黄州城西北角的矮墙上修了两间小竹楼,并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崐黄冈竹楼记》,说它“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山川江流尽揽无余;竹楼里面则“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把个竹楼写得趣味盎然,令人心开目朗,遥情欲往。楼崐以文传,由于王禹偁的这篇精美的文章,使得竹楼也大放光彩,成了黄州城著名的建筑。当年竹楼已毁,现存竹楼系解放后重修。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