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女,1963年11月出生于安徽当涂。1980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班,毕业后即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到团之后,杨俊先后在《春香闹学》中饰演春香、《女驸马》中饰演春红、《天仙配》中饰演四姐等,又在电视剧《飘然太白》中饰演杨贵妃,《西游记》中饰演白骨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的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1989年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成立,杨俊被调至该团,担任主要演员,并任业务副团长。先后主演了《孟姜女》《天仙配》、《女驸马》、《未了情》、《双下山》、《春江月》、《喜脉案》、《不倒的门楼》、《夷陵好人》、《和氏璧》,以及黄梅戏电影艺术片《血泪恩仇录》、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弹》等,获得圈内外一致好评,成为湖北黄梅戏的领军人物,为湖北黄梅戏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1996年,杨俊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7年,她主演的《未了情》,荣获文化部“文华奖”……
杨俊的嗓音细润舒柔,唱起来声情并茂,尤其能抒发出人物的感情。她扮相俊美,戏路子也宽,早年善演小花旦的戏,演得十分逗人喜爱,如在《春香闹学》中饰演春香,将一个调皮活泼,但又十分善良的小姑娘,刻划得活灵活现。近年来工闺门旦的戏,越发见其功力。她演出的每一出戏,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从人物出发,展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能性格迥异,十人十样,并非是一个面孔。
秀美的面宠,婀娜的身姿,一袭飘逸的红衣,一柄别样的团扇,舞台上的杨俊如缕缕春风般柔润、亲和,举手投足间尽显古典仕女的婉约与唯美。
2008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第一次参加央视春节戏曲晚会,这也是湖北黄梅戏首次在央视春节戏曲舞台上隆重亮相。此次春节戏曲晚会上,杨俊的表演依旧具有自己独特的娇、媚、脆,唱腔依旧甜美宽广、高低自如,艺术功力丝毫没有减退的痕迹。
喜欢黄梅戏的人恐怕无人不晓杨俊,她凭着自己甜润的嗓音、细腻的演唱、俊俏的扮相和传神的表演,被誉为黄梅戏的“五朵金花”之一。戏迷们喜欢杨俊,不单单是因为她的戏好,更是因为她具有勇于拼搏和探索的精神,还有一点就是她没有艺术家的所谓“架子”,平易近人。她经常带团或随团参加演出,不辞劳苦,不计报酬,不畏严寒酷暑,热情为最广大的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指战员献上自己精湛的艺术表演才华。有好几次,她发着高烧,轻伤不下火线,仍然坚持为群众演出。她曾带团携多台剧目到台湾演出,好评如潮,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湖北黄梅戏走向海外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口。
多年前,杨俊放弃在安徽的一切,怀着一颗雄心来到湖北黄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辛勤耕耘,痴心不改,闯出了湖北黄梅戏的一片新天地。由杨俊主演的多出鄂派黄梅戏,拓宽了黄梅戏旦行的表演领域,既为黄梅戏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满足了广大戏迷对黄梅戏的渴求,她自己也成为湖北黄梅戏的一面旗帜。
2009年1月,杨俊离开黄冈,正式调入位于大都市武汉的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身为戏曲人,杨俊感觉自己一刻也离不开舞台,一旦离开舞台,就像鱼儿离开了水。甫一调入武汉,杨俊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活动,她时刻筹划着搞一台大戏,再次提升“湖北黄梅戏”的地位。2010年末,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湖北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杨俊终于找到了一个好题材,为抢占土家文化高地,开创湖北黄梅戏新局面,根据著名的湖北民歌《妹娃要过河》创作一台反映凄美爱情的土家风情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目前正在紧张排练之中,2011年春节后将在武汉首演,并准备在全国进行巡演。
除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外,杨俊还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社会职务,如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黄冈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青联常委、湖北省妇联执委、农工党黄冈主委、农工党湖北省委委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她积极关心关注妇女等弱势群体,先后提出十几个提案,为戏曲事业的发展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献计献策……
杨俊同志一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她都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她在湖北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实践中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创造了一流业绩,做出了突出贡献;她自觉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无疑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社会荣誉度。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