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黄冈 > 黄冈特产

蕲春四宝——蕲竹

发布时间:2013-12-25 13:12:45

 

 

  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unther),其鼻(吻鳞和鼻间鳞)尖尖上翘,称“尖吻蝮”、“翘鼻头”;背有二十四个方形花斑,称“棋盘蛇”;背部棕黑色,头侧土黄色,腹部乳白色,并有黑色念珠斑,称“白花蛇”;又善扑火,叫“火蛇”,“扑火猛”;平日数天盘居一地,终日不动,叫“懒蛇”;又因毒性猛烈,据传被咬后走五步,即倒下死亡,俗称“五步蛇”、“五步龙”、“五步倒”;其尾有一“佛指甲”,据传迂险时可用其破腹自杀,“死而眼不陷”,《尔雅》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

  蕲蛇为剧毒蛇,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因它全身黑质白花,又名白花蛇。蕲蛇头扁,呈蛇头扁,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属部稍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叫"角质钩",破腹自杀。蕲蛇虽毒,却是我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是现今出口的珍贵药材。

  蕲蛇味甘咸,性温,蛇肉具有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并有镇痉、止痒的功能。能治风湿性疾病。

  李时珍在著《本草纲目》之初,曾多次到蕲州城北的龙峰山等地,考察“白花蛇”,向捕蛇人请教捕蛇、养蛇、炮制蛇酒等技艺。写有《蕲蛇传》一书,后失传。在《本草纲目》中,将白花蛇首次“释名”为蕲蛇,曰:“花蛇,湖蜀皆有,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

  蕲蛇的珍贵,主要由于其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其“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疱之要药”。原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解放军305医院高辉远教授指出:“蕲蛇性温,入肝经,能外达皮肤,内通经络,搜风之力较大,可称风药之冠。”蕲蛇毒可制“去纤酶”,“清栓酶”,临床主治脑血栓、冠心病,国际市场蕲蛇毒冻干品价值高于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载:蕲蛇甘、咸、温、有毒,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之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蕲蛇量少名贵,求者众多。顾景星《黄公说字》载:“谨按蕲地花蛇,有黄白黑三种,黄白二花可货数十金,黑花不过数金而已。”据史料记载,从唐代蕲州以蕲蛇为贡品,到明代,更是取之无度,嘉靖《蕲州志》所载民谣“白花蛇/谁叫你能避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积骨如巴陵/杀尔种类绝/白花不生祸始灭。”官府强行索取,民众被迫滥肆捕杀,造成蕲蛇资源的枯竭。八十年代末,蕲州兴建“蕲春四宝园”,以武夷山引回白花蛇数拾条进行人工饲养,后因多种原因未能成功。2003年,蕲春天龙蛇类养殖加工厂张勇东同志在蕲春山区捕获四条“蕲蛇”及一枚蛇蛋,并驯养、孵化成功。经湖北中医院詹亚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张如松教授及湖北省中药材公司、湖北省药品检验所等专家鉴定为蕲蛇,使“消失”百年的蕲蛇重现。

  “蕲春四宝”文化反映了一组特殊的地方珍稀生物的自然特征、生化功能、社会价值及与之相关的世运隆污、民生兴替,开发利用“蕲春四宝”也是保护自然、开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个综合性课题。蕲春四宝源远流长、声名远播,历经沧桑,经历了从起源到发展,从发展到兴盛的过程。深入探寻开发“蕲春四宝”以泽被后世、造福生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蕲春有四宝、龟、蛇、竹、艾草",这是世代流传于蕲春民间谚语。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