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风情民俗——服饰打扮

发布时间:2013-12-26 14:44:17

  文章摘要:据记忆当年英山的情况,已婚妇女的秀发梳至后脑,结成巴巴头,中别银簪,外罩发纲,上插银针有时佩点花朵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是长辈课勉子孙的庭训,加以交通闭塞;物资交流不够畅通,而耕读传家,养成了俭朴风气,故一般衣着皆土产粗布为主。富贵人家绫罗绸缎。呢绒、皮袄,亦不稀奇。衣服款式,男性冬穿青,灰、蓝色长袍,外加马褂,便成大礼服。夏季穿白色对襟上衣,下穿宽腰直统长裤,足蹈黑面白底布鞋。西装革履非常罕见。富家子弟、学生、绅士们纵使在炎夏,有时也穿纺绸大褂或夏布长袍,外加白纸摺扇在手,便是高人一等的儒雅气质。女的服饰仅在颜色及宽紧上求变化,大体中年以上的妇女衣服宽松,颜色朴实,少妇和少女的服装颜色艳丽,紧身匀称,使玲珑的曲线,窈窕的身材不被埋没,最能表现青春的气息,但款式几乎四季不分,一律穿着下齐臀部的右衽短上衣,有时外加绣花圈腰以增美感,下穿长裤,足蹈绣花鞋,除非曾留居城市或在外读书的女生,没有穿旗袍和高跟鞋的。

  关于装饰打扮,乃女性的专利品,且因衣着款式缺少变化,唯有从发型、饰物,化装三者下功夫,以为争妍斗艳,婀娜多姿的法宝。但在俭朴成风,物质短缺的情况下,较今日城市妇女珠光宝气,浓装艳抹的打扮则相去甚远,据记忆当年英山的情况,已婚妇女的秀发梳至后脑,结成巴巴头,中别银簪,外罩发纲,上插银针有时佩点花朵,未婚少女梳着一条长辫子,自脑后垂至臂部,辫根辫梢用红毛绳环绕捆扎,各均一寸多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别具一番风韵。故已否结婚。发型是最显著的标记。佩戴的饰物,不论老少都穿耳戴环,项圈、手镯为少妇及少女所专有。制作材料以银为主,仅富贵人家才有佩戴金质饰物的福份。化装用品仅有胭脂、水粉、花露水、生发油、香皂等。材料虽简,因身段、肌肤、技巧、浓淡的不同。仍能产生丰姿绰约,仪态万方的魅力。总之,英山妇女有淡扫蛾眉的自然美,而无浓装艳抹的人工美。至于男性的装饰,除衣着外,可供记述者鲜,就发型而言,是的蓄长辫子的已不多见,一般劳苦大众都剃光头,年青者留平头,公子哥儿及学、生多蓄西装头。冬季御寒,颈项间绕着一条长毛线围巾,一端吊在胸前,另一端披在背后,是年轻人赶时髦的唯一打扮,也是启开保守风气的前凑信号。

  (文  叶浓荫)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