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风情民俗——饮食起居

发布时间:2013-12-26 14:44:17

  文章摘要:一日三餐,米饭为主。贫苦者辅之南瓜、豆类、甘薯等副产品调节,米有粳米、糯米两种。

  英山农田,每年稻麦两熟,若告丰收,勉可自给,一日三餐,米饭为主。贫苦者辅之南瓜、豆类、甘薯等副产品调节,米有粳米、糯米两种。粳米为主粮,糯米种植不多,用于过节、做点心、酿酒之需,麦有大麦、小麦之别,大麦乃是贫苦人家夏季主食之一,小麦仅作面食和点心,很少当作主食使用。肉食虽然家家户户都养鸡、鸭、猪等,但贫穷人家以养猪为储蓄致富的财源,不轻易宰食,逢年过节,婚丧喜庆,惟有购自市面,一享口福,中上人家,只要想吃,不愁短缺,蔬菜采自园中,新鲜可口,且富营养,为了调节淡季的供需,晒干莱和做脆菜的风气非常盛行,腌菜的做法是取青豇豆、辣椒……等水份较少的蔬菜,洗净晾干,用盐腕入缸内,过了十天半月,开缸取出,生吃洒点麻油,香脆可口,鲜美极了,热炒也成,这是英山独有的特产。因为大陆山河,走遍了大半,什么山珍海味我都尝过,就是吃不到故乡的腌菜,才敢下此断言。至于阿猪肉:也非今天台湾的湖南腊肉媲美,英山中上人家,每年腊月初八起,进入杀年猪的旺季,新鲜的猪肉,用盐腌入缸内,半个多月取出,高挂厨房和屋梁上,利用:煮饭炒菜的余烟,慢慢地熏。春节过后,每块腊肉,外呈紫黑色,内面深红,煮熟切片,味香色美,既好看又好吃,真是佐餐佳肴,下酒珍品。

  日常生活,因以主副食为前提,所以酒亦占重要地位。英山的酒以自酿为主,品分三种:大麦酒较烈,谷酒纯和,米酒略淡,大多喜爱。节日、宴客,不可短缺。有此嗜好者,每晚小饮几杯,是很平常的事。茶是故乡农产之一,产量虽较邻县霍山相去甚远,仍然自给有余。享誉全国的“六安茶”,英山也算其中之一,有了出产,自然会制,品尝经验,鉴别能力,无师自通,故男女老幼,无不爱慕,那上等的“细茶”泡入壶中,倒在碗里,油绿的颜色,芬芳的香味,入口下喉提神醒脑,立见功效。最感缺乏的是水果,并非土壤气候欠佳,不宜种植,实因缺乏食用习惯所致。偶有享受,采自野生。主要种类:计有梨、桃、李,梁、杏、枣、柿、栗子、山楂等,有则多吃,无则免之。萝卜、黄瓜、菜瓜,有时亦当水果来吃。

  各种饮食来源,既是自力更生的产品,生活起居,便建立在早起晚睡,勤劳俭朴的基础上。农忙期间,判别勤惰。以谁家烟囱先冒烟为尺度,操持家计,是男主外、女主内。日常进餐,男的在饭厅,女眷在厨房,接待宾客,也以男女分席,分工标准,凡是上山、下田、做工、外务都是男的职责,做饭、洗衣、纺织、缝补、养猪、种菜都由女的担当,大家庭的共同内务,由妯娌轮流担任,父母健在,子女有绝对服从的义务,还有“长兄当父,长嫂当母”的习惯。类此习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在故乡父老的观念里,认为存则兴,废则衰,事实上此一评价非常正确。

  (文  叶浓荫)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