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年轻女子绣荷包给男方作信物,前提是自己得具备一定的针线功底。现在好了,黄梅挑花有现成的图样,最适合我这样不善针线活儿的人了。”黄梅县黄梅镇20多岁的刘姑娘边挑黄梅挑花图案,边开心地告诉笔者。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农历七月初七是民间的“乞巧”节,在湖北黄梅的民俗中,每年的这一天,都有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穿针乞巧”即少女们在月光下围坐在一起,用黄梅挑花来进行比赛穿针,谁挑得又好又快,谁乞到的巧就越多,也意味着谁将来能成为巧手女。织女心灵手巧,她与牛郎不渝的爱情也受到世人仰慕,因此这个传统节日尤其受到女孩的重视。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在黄梅,挑花是姑娘心灵手巧的象征,能挑得一手好花的姑娘处处受到人们的称赞和羡慕,因此就有了“黄梅有女皆挑花”的俗谚。( 曹锦军)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