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民歌

发布时间:2013-12-26 14:17:23

    浠水民歌是巴楚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浠水民歌不仅是鄂东民歌的代表,而且是巴楚文化完美结合的代表,鄂东的民歌所有的基调都可以从浠水民歌里找到,而且浠水的旋律都可以从四川民歌中找到出处,因为浠水民歌是活着的历史。浠水是古时巴人的流放之地。鄂东民歌不管怎样的发展,但基调仍是巴人精神的基调。两个多年来流放的巴人在鄂东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生命的原始歌谣。这些歌谣有着向命运不屈的抗争,迸溅的热血和熊熊的大火变成了号子,男女的爱情,丰收的喜悦,幸福的痛苦的眼泪化作了旋律。

  浠水民歌可分为田歌、小调、儿歌、风俗歌五种。

  浠水民歌旋律优美动听,富有特色,歌词生活气息浓厚,生动传神。浠水民歌的篇幅以短、中篇为主,长篇叙事民歌较少。描写男女婚姻悲剧的《陆英姐》,长达770行;反映清军同太平军作战时期浠水人民生活状况的《兵荒歌》,也有230行之多。这两首长篇叙事民歌,语言生动朴实,描写生活逼真,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前者可称为浠水的“长恨歌”,后者是研究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的珍贵资料,均可称为浠水民间艺术瑰宝。革命民歌的数量也不少,流传较广的有《这是新四军》、《劝郎去当兵》、《白军叹苦》、《六连打冲锋》和《妇女放哨》等。山歌是流行于山区的民歌,有反映劳动内容的山歌,有描写男女爱情的山歌。如《山歌本是古人留》、《卖柴歌》、《牧童放牛》、《劝情哥》等。 

  山歌本是古人留,

  留给后人解忧愁,

  自从三皇和五帝,

  唱了几多春和秋,

  切记莫把古人丢。

  --《山歌本是古人留》 

  姐在塘边洗衣裳,

  郎在山上打稻场,

  郎打三下望望姐,

  姐洗三下望望郎,

  下下打的空稻场。

  --《姐在塘边洗衣裳》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