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志弘 罗伟 郑维森
摘要:人物简介:王奇琨,男,1929年出生于黄冈市蕲春县九棵松村,旅居台湾近半个世纪,自从1988年回乡探亲后乐不知返,为家乡兴办企业、教育,倾尽所有,其所作所为,深为家乡父老赞叹传扬。
——访返乡创业的台湾老人王奇琨先生
暑天烈日下,我站在蕲春县台湾街宝岛幼儿园门前,与素不相识的王老通了电话。稍顷,一们步履稳健的老人下楼迎过来:“炎天暑热,让你劳步,快上楼。”不用问,他就是王奇琨老人。十年前,他被老家村支书游安才的诚心和苦干精神所感动,一次投资200万元,帮助家乡九棵松创办了九方园特殊板材企业。如今该企业已成为黄冈市最优秀的民营企业。近几年,为使家乡从根本上脱贫致富,他又独资投入近百万元,在蕲春漕河、横车等地创办汉英双语幼儿园,。最先进的幼教方法,开发幼儿身心潜能,优化儿童文明气质,效益极付佳,好评如潮。但其收费却很低廉,几年不来,付不抵收还有亏损。朋友问他:“你在台湾大陆,两地奔波,劳心费力,不赚反赔图个啥?”他的回答是:“我办娃娃的事业,实无他求,只求赚个快乐!”我亦正是奔着这位老人别致的“快乐人生”,顶着烈日而来。
上楼安坐后,王老亲自奉茶,十分客气,突然他象是想起什么似地说:“哟,我忘了换一壶新茶,来,我重新沏新茶。”我连忙阻止:“帮我节约一点福气吧。”老人一听乐了:“我赚个快乐,你言节约福气,我们很投缘啦。你看,我端的这茶盏已损了一条裂迹,显了破相,但仍能盛茶,我舍不行丢。再看看我这住处,简单得很。在台湾我有个幸福的家,太太贤良,儿女成器。可我每年一大半时间都生活在蕲春,一生所赚的钱也都投在了家乡。你不知道,我从军离家赴台湾,想念家乡苦盼了半个世纪,如今能回到家乡做点事,虽辛肝朐劳,我充满了快乐。”
是啊,这从王老心底流出来的快乐,是他生命的太阳。沐浴着这美妙的生命之光,他感恩戴德家乡故土的养育之情,他感同身受父老乡亲的喜乐忧苦。1992年探亲回家,他看见身为村支部书记的游安才戴着一顶旧草帽,走村串户,带着农民兄弟穷奔苦干,可当时全村推举来陪他吃饭被认为最有钱的能干人一年收入还不足万元。王奇琨想,要使乡亲致富,只有兴办企业。于是他回到台湾后,动员家人拿出200万元,作为“钱种”投注家乡,与九棵松村合资兴办了湖北九方园板材有限公司。如今这个公司越办越红火,年产值过亿元,利税200万元。富裕起来的乡亲对他无不心存感激。游安才多次带村干部登门拜谢。可王老总是笑着说:“谁叫我是蕲春人哩!”
1994年4月,王奇琨又一次回乡,他看到家乡的幼教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在校外徘徊的情景,十分忧虑。于是决定放弃台湾那份丰厚的薪资,告别他相敬如宾的老伴,疼爱有加的儿女,只身一个回乡创办了一所汉英双语幼儿园,推广自已独到的“基础英语革新教学”,让家乡的幼儿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教育。这年8月,哟县教委批准,他创办的台湾街宝岛幼儿园正式开园了。按照低收费,高品质,保教结合,汉英并重的办学原则,不到半个月,就有200多名家长慕名送子就学。优美的教学环境,一流的师资力量,新奇的幼教方法,赢得了幼儿家长的普遍好评。入园儿童年年增加,幼儿作品屡屡得奖。为使偏远地区孩子能就近入园,王老又在蕲春的横车、西河驿、三家店和少儿读书馆兴办了四所分园。
王老天性喜欢孩子,精心呵护每一位儿童。他认为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把食堂办好,于是他亲自采购、下厨,与炊事员反复试验,做出一道道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的饭菜,让孩子们吃得合口健胃。他认为音乐有益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每到早晚及用餐时间,亲自播放优美的乐曲。他擅长摄影,看到孩子欢快活泼的场景,就抢拍下来举办影展,让孩子在自我欣赏中增强自信。他写一手好字,常在幼儿园的黑板上书定新鲜感人,琅琅上口的童诗、快板,让孩子相互传诵。他定期召开家长会,并采取写信、聊天、打电话,随时接待的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并请每一位家长每学期到园中来做一天义工,亲自参与幼儿教育。
王奇琨出身军人,但他武进文出,转业后在台湾潜心研究英语教育,独创了“基础英语革新教学法”。曾在战火中历练人生的王老热爱孩子,乐于教育。尤其是晚年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孩子王,他的心更慈,爱更浓,每每看到孩子们吃得香甜,玩得舒畅,学得快乐时,古稀之年的王老便高兴的舞之蹈之。正是凭着这颗对祖国对家乡对孩子不老的童心,七旬老人王奇琨的事业越干越兴旺。在办红了九棵松的明星企业,办火了五所幼儿园以后,王老又注资救助了两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扶持了一所技校,义务为蕲春老年大学讲授英语。他更影响感染了一大批家乡人砺志奋发。在蕲春,王老人气特别旺,他走到哪里,就将人生的快乐事到哪里,把致富的掘财之道传播到哪里。今年,王奇琨又很有眼光地与位朴实能干、志同道合的忘年交朋友合作,在蕲春开发区买下了三百亩荒地,准备兴办休闲式的田园农庄。
谈起这片正在开发的田园农庄,老人特别高兴。他特地叫人开车带着我和他们合作伙伴,兴致盎然地来到县郊外他格外钟情的田野。一踏上那片土地,王老就如孩童撒欢般来神,他指着刚开采的水面告诉我:“那湖水既可养鱼又可荡舟。”又指着一行行枇杷树对我说:“枇杷树全身是宝,既可药用又可食果。树下的青草可以养鹅养羊。以后我要到这儿盖一些农家小院,我自已先搬进来住,我想在大陆故土,当一名地道的农夫,一辈子开垦心田,耕耘不止!”
王老说得多好啊!“鹅!鹅!鹅!”绿野碧草中一大群白鹅正曲颈向天歌,似乎在为它们这位生产快乐的农场主齐声喝彩。不是么,万里寻根,倾其所有,报效桑梓的王奇琨似乎把今生的自已掏尽了,却让故园的乡亲渐渐富起来,因此,他也真正富有了。这正是——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啊!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