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彩黄冈 > 海峡随笔

王奇琨老人的悠悠赤子情

发布时间:2014-01-03 09:07:06

  作者:郑维森、罗伟 茫茫人海中,有真诚的友情,有不老的亲情,有瑰丽的恋情。这里,我们要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位台胞的悠悠赤子情,浓浓故乡情。说起74岁的台胞王奇琨老先生,医圣故里湖北省蕲春县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老原籍蕲春县九棵松村,他21岁去台湾,60岁偕老伴回乡探亲,真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家乡的山山水水,深深地吸引这位游子报效桑梓之情。1991年,他欣然投资200万元,与蕲春县九棵松村合资兴办了湖北九方园板材有限公司。十多年来,这个公司越办越红火,年产值上亿元,利税2000万元。看着日渐红火的厂区,数着富裕起来的好日子,全村男女老少无不心存感激,他们托村干部多次登门感谢,可王老每次总是笑着说:“谁叫我是蕲春人呢!”

  一位诗人说:为什么我的双眼满含泪水,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是的,正是因为爱,王老才毅然放弃了台湾那份丰厚的薪资,离别他精心营造的家,告别他相敬如宾的老伴,远离他疼爱有加的儿女,只身一人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投资办厂,兴学育人。那“壮士一去不复返”是果断,那“汽笛一声肠已断”的离情,那“情怀故土、万里寻根”的信念,那“心系家乡、报效桑梓”的乡情,构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王老在台湾长期从事少儿英语教学,他首创的《基础英语革新教学》,既禀承祖国优良的传统教学模式,又博采国际教学先进经验,形象生动,易记易学。回乡后,他看到家乡幼教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校外徘徊的情景,王老感到十分忧虑。生我者父母,养我者家乡水土也。面对目前还不富裕的家乡,王老决定创办一所汉英双语幼儿园,推广自己独创的《基础英语革新教学》,让家乡的新生代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教育。

  “甘作春泥护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999年8月,蕲春县台湾街宝岛汉英双语统幼儿园正式开园。按照低收费、高品质、保教结合、汉英并重的办学原则,不到半个月的就有200多名家长慕名送子。优美的教学环境,一流的师资力量,新奇生动的教学方法,开创了幼儿教育新思维的先河,赢得了幼儿家长的普遍好评。家长们奔走相告,孩子们互相炫耀,入园儿童年年增加,幼儿作品屡屡获奖。

  为使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就近入园,1999年,王老先生后投资100多万元,在蕲春县横车、西河驿、三家店和少儿读书馆兴办了四所分园,入园少儿400余人,在校幼师30人,成为继县幼儿园后的第二大幼儿园。为使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进得来、读得起、学得好,宝岛幼儿园多年来实行学费减免措施,每为贫困家庭幼儿减免学费近万元。说来那还是今年春季入学的第一天,一位下岗职工领着他免费入园的孩子,提着五斤苹果找到王老,他要王老无论如何也要收下这一片“心意”。几番推辞后,王老收下了这片心意,但坚持不收他的五斤苹果。

  是啊!五斤苹果,它代表了一位下岗职工的心,也体现了一位台胞的情。

  为了这份情,王老既当园长又做教师;为了这份情,他亲自下厨办伙食,到教室搞卫生,上街当采买;为了这份情,他每天为孩子们配齐15种万分的营养餐;为了这份情,他每天骑着摩车到四个分园轮番进行监督指导;为了这份情,他还义务为蕲春老年大学的26位老人补习英语,每晚休息都在11点以后;为了这份情,老人乐此不疲,甘守孤寂。

  10年过去了.蓦然回首,岁月如梭,长路漫漫。10年间,王老先后在蕲春县合资兴办了三个企业,扶持了一个技校,创办了五所幼儿园。按说王老也应该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了,可以宽心地笑一笑了。可是他除了快乐,就是对自己不满。他觉得自己对家乡奉献得还不够。五所幼儿园,除了台湾街宝岛园收支平衡外,其他四所分园几乎每年亏空近万元。他的一位老同学问他:“奇琨呀奇琨,你两地奔波,劳心费神,不赚钱反赔本,你为什么呀?”王老笑着回答说:“不为什么,只是为了情。” 

  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为王老喝采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不正是对王奇琨老先生报效桑梓的真实写照吗?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