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衣料和服饰达100余件,包括各式各样的袍子、裙子、手套,还有鞋子和袜子,其中一件透明的“素纱禅衣”,重量只有48克,如果去掉领口和袖口的镶边,就只有25克了。这些衣物除极少数是麻布的质外,绝大部分是用丝绸原料制作的,它们包括了西汉初年丝织品的大部分种类:轻纱、纹罗、素绢、绫绮、纹锦、绒圈锦等,大多数以染色、印花及刺绣加以装饰,使织物表面达到纹样繁缛丰富、生动多彩的艺术效果。这些华丽的丝织服装保存完好、制作精湛,印证了西方文献中东方“丝国”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丝绸在西汉初年的贵族生活中已被广泛应用,也说明当时丝绸织造技术已很精湛。
马王堆汉墓还发掘出了大量的帛书和简牍文献,其中50余种12万多字的帛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军事、体育、文学、艺术、术数、语言、文字等诸多领域,大部分是已经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籍,它们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杰出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周易》《老子》等哲学著作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人的思想之光;古代中国人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也令世人惊叹,《天文气象杂占》将彗星的形象和位置描绘得如此真实,8000多字的《五星占》既是古代人的占星术,同时也记述了当时的人们对宇宙及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有了相当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医简200支,是目前世界上最早记载研究性医学、养生学的专科文献。这批帛书简牍的出土,为中国文献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三座墓还出土有琴、瑟、竽、笛、竽律、编钟、编磬、筑等8种乐器或模型和数量较多的歌俑、舞俑、奏乐俑等音乐文物,让今人看到了汉代贵族家庭中乐声阵阵、少女轻歌曼舞的场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利苍之子墓中出土的竽律管中有着世界上管弦乐中最早使用簧片的实物证明,而那12支竽律管既填补了古代文献记载的缺遗,又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汉初十二律的名称,为研究中国早期律制提供了可贵的物证。
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出土有大量食品,它们主要盛放在竹笥及部分陶器和漆器内。肉食品有猪、羊、狗、鸡、鸭、鹿、兔、雁、鹤、鱼及鸡蛋等,农产品和水果有豆、枣、香橙、梨、柿、菱角、梅、枇杷、甜瓜等。这些有机物在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沧桑之后大多保存不佳,有的已碳化。结合出土随葬品清单记载,墓内随葬的肉食品还包括有鹧鸪、鹌鹑、天鹅、斑鸠、鹬、鸳鸯、竹鸡、火斑鸡、喜鹊、麻雀、枭等飞禽,鲤、鲫、刺鳊、银鲴、鳜、鲂等鱼类。这些肉食品大多经过烹制,并且还烹制得相当讲究。一号墓随葬清单记有30余种肴馔和食品,光肉羹一项就有5大类24个品种,如牛白羹、鹿肉芋白羹、鹿肉鲍鱼笋白羹、鸡白羹、禺(藕)鲍白羹、狗巾(芹)羹、雁巾羹、鲫藕肉巾(芹)羹、牛逢羹、牛苦羹等。
马王堆汉墓最令世界震撼的是历经2000多年而不腐的辛追夫人遗体。她的外形保存完整,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而富有弹性,关节尚可活动,眼睫毛、鼻毛尚存,左耳里鼓膜完好,手指、脚趾纹清晰,内脏器官、结缔组织、肌组织、骨组织和软骨组织保存较好。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具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软体湿尸,被认为“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的奇迹”。学术界亦将此类古尸统一命名为“马王堆尸”。
马王堆汉墓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展示了汉代在经济、天文、历史、哲学、艺术、医学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文明的宝库,被誉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考古发现物现陈列于湖南省博物馆内。
转载:长沙地志办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