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

毛泽东与屈原的“神交”

发布时间:2018-01-26 10:29:52

   来源:《中国论文网》 作者:  编辑:王耐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1961年秋,毛泽东赋诗《七绝・屈原》,刻画屈原的爱国情怀,揭示其檄文如匕、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毛泽东推崇屈原,不仅专门写诗赞之、潜心研之,而且将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外国友人。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7636509.htm

  毛泽东为何如此推崇屈原?研究中不难发现,她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缘于两位巨人穿越两千多年的“神交”。

  “神交”于同一片情――忧国忧民之情。当年屈原虽遭流放,仍“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一代伟人毛泽东,从韶山走出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发出了“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呐喊,实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图大志。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不懈奋斗的内在动力。

  “神交”于同一条路――上下求索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感天动地的至理名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惊天动地的理论创造和生动实践。毛泽东不断地上下求索,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继而又探索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和实践,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神交”于同一座峰――高尚人格之峰。屈原作《橘颂》,倡导“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毛泽东赋《沁园春・长沙》,开篇就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两位巨人怀抱远大理想,追求高尚人格,其“独立”的精神和挺拔的风骨,构成连绵古今、令人仰视的人格高峰。毛泽东坚强的意志、不变的节操、高贵的品质和独立自主的思想精髓,都可以从屈子文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里找到血脉和源头。

  “神交”于同一首歌――激情浪漫之歌。从屈原激情“问天”到毛泽东浪漫“问地”,从屈原的《橘颂》《湘君》《湘夫人》到毛泽东的《咏梅》《蝶恋花》《答友人》,从屈原神游万里到毛泽东思接千载,从屈原独领风骚的“骚体”到毛泽东那无人企及的“毛体”等等,竟然如此的“神似”。而后者,更是在传承和创新中一路激情澎湃、高歌前行。

  “神交”于同一江水――潇湘汨罗之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屈原当年被流放于湖湘大地,最后“一跃冲向”汨罗江。毛泽东诞生在湘江之畔的韶山冲,地理上的相近,增加了毛泽东对屈原的感情。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在出访的火车上与苏联汉学家费德林谈话时说:“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么。所以我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毛泽东自豪地称自己是屈原“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同为楚地巨才的禀赋与气质,使毛泽东与屈原有了穿越时空的“神交”,又让毛泽东在这种“神交”中实现了伟大的超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毛泽东与屈原的“神交”,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闪烁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光芒。

 

 转自:天下韶山网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