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毛泽东故居
毛福轩
庞叔侃
毛新梅
李耿侯
钟志申
作者在“五杰亭”前。
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编者按
历史不会忘记,1925年,毛泽东亲手创建中国农村最早的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然而,作为最早的党支部成员,“韶山五杰”的传奇鲜为人知。知名作家胡启明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深入“韶山五杰”活动过的地方,实地采访了“五杰”的后人、乡亲,在历史档案馆查询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试图为读者找回“韶山五杰”,试图还原那段历史的真相。
胡启明
我一直想去一个地方看看,因为那是一个英雄咸集的所在。
随着岁月的远去,也许,后人对1925年由毛泽东亲手创建的中国农村最早的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不甚了解,“韶山五杰”的传奇更鲜为人知。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在党史专家刘建强的介绍里,我对“韶山五杰”的印象渐渐丰满起来,这便有了立即寻找的心情。
韶山烈士陵园并不在冲里,距伟人故居十来里,是在韶山市旁的一座极富诗意的山上,叫天鹅山。山下便是一条宽阔的英雄大道,因陵园设立晚,是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后才落成的,故并无遗骨与陵寝,仅是供人凭吊纪念英烈的一个场所,有国旗台、烈士塔。陵园坐南朝北,站在山顶远眺,山下是一座美丽的山城。往西可与韶峰、滴水洞、韶河遥遥相望。陵园占山地161亩,苍松挺立,翠柏环绕,庄严肃穆,气势宏大。假如站在陵园门楼前朝上看去,那直通云端的阶梯,会让人感觉高山仰止。
我终于站在了“五杰亭”的面前。
他们就是1925年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的五位烈士——毛福轩、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钟志申。陪我一起去烈士陵园瞻仰的刘老说:“‘韶山五杰’呀,那是后人对他们的缅怀与颂扬呢。”
从亭内镌刻着五位的浮雕头像看,那仿佛就是韶山冲的五只雄鹰。
雄鹰是从不惧怕悬崖与黑暗的。
我想复映20世纪初的某几个侧影,以溯回中国革命历史的几个章节。
1 余为革命奋斗牺牲,对于己身毫无挂虑
从懂事起,毛福轩就帮着家里砍柴、放牛、打短工,替大户人家做长工。哪晓得他刚满14岁那年,被清政府抓去江阴炮台当兵的父亲,在一次激战中震聋了耳朵,也弄瞎了一双眼睛,变成了废人,随即就被一脚无情地踢出了军营。从此,一根棍,一只缺饭碗,经历了万水千山,经历了九死一生,这才摸回了家。也从此,一家人打发日子的生活重担就落到毛福轩幼嫩的肩膀上。他很倔犟,再苦也不叫,默默地撑着。
1922年秋天,经毛泽东介绍,毛福轩从韶山来到中共湘区区委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当校工,他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文化知识。因积极肯吃苦,加上人又聪明,何叔衡、李达等共产党人就有意让他接触《告中国的农民》等许多进步书籍,使他逐渐明白了革命的道理。他决心跟着共产党,要为劳苦大众求解放。
这年冬天,他受毛泽东的派遣,到江西安源煤矿和毛泽民一道从事工人运动。他是多么高兴,因为他的人生又经受了一次难忘的洗礼,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暗下决心:现在已经是党的人了,就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对信仰的概念,绝不仅仅是一种感恩,而是值得一个人以命相许的。
1924年冬,毛福轩经党组织安排,又从安源回到韶山冲。他将协助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创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
果然,他不负党的重托,刚一回到韶山,在毛泽东悉心指导下,便积极进行农村调查,访贫问苦。那些日子里,他一方面要组织农民与土豪劣绅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一方面要发现和培养可靠的农民骨干,为毛泽东亲手创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作组织筹备。他一双草鞋,一个笔记本,不分昼夜地走进一户又一户贫苦人家……
终于,经过艰辛努力,他协助毛泽东成功地创建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同时,他也受毛泽东委派,光荣地担任了第一任书记。
毛泽东走了,把一副重担留给了毛福轩。
第二年春上,毛福轩被任命为中共湖南区委特派员和农运特派员。从此,他要管湘潭、宁乡、湘乡三个县边区党的工作,还有农民运动。这一年,他做了很多大事,最值得载入史册的是,他指挥农民自卫队参加了支援北伐军在韶山的激烈战斗,赶走了叶开鑫部等反动派。
然而,自“马日事变”后,韶山已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中。那时,他隐藏在韶峰山下一个大石洞里,过着“青草为席,石洞而眠”近似野人般的生活。他丝毫无有怨言,继续往返韶山、长沙等地,坚持领导着党的地下斗争。
长沙“马日暴动”失败了,毛福轩与党一时失去了联系。他被迫去了上海,这才终于又找到了毛泽民,从事党的地下出版发行工作。1929年党组织又交给他一个特别任务,他化名毛思灏,打入国民党金山县警察局,他的公开身份就成了一名警察。有一次,他在追捕土匪中立了头功,旋即便被提拔为巡长。以后的路似乎也越走越宽,他看着看着就升任金山县各机关联合办事处专员了;是警察第三分局局长。他与“虎”同“穴”,与“狼”共舞,凭了自己的机灵勇敢,一直同党的秘密交通站密切联系,并利用工作和职务上的方便,频频为党暗中搜集情报,提供枪支弹药,且设法营救革命同志。许多年过去之后,当我们看到电影《特殊身份的警官》时,你可知道,其主人公的原型便是这个毛福轩。
1933年,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叛徒出卖了毛福轩,他被捕入狱。敌人对他用尽了毒刑,而他坚贞不屈,信仰不改,视死如归。同时还在遗书写道:“余为革命奋斗牺牲,对于己身毫无挂虑。”这种大义凛然的革命献身精神,连敌人也不得不十分敬畏。也就在这一年的5月18日,他被国民党反动派“五马分尸”惨杀于南京雨花台。
韶山,这片山脉是畅达的,可以通向远方,也可以归来。可是,毛福轩的远走,却再也无有归期。
站在烈士的浮雕前,我忽然想起一位友人的诗:
太阳给了我生命的光芒
而我却要用一生的微光
去照亮太阳升起的地方
从此,想忘却不能忘
那便是不朽的
精神一种
2 只要天下的穷苦人都有好日子过,我死了也值得
这张脸蛋实在是太过年轻了,他牺牲时,年仅22岁。昨日青春,今日苍苍,这韶华回首之间,是漫长的一生,还是恍然一瞬?这让人感受到美好生命的艰辛和坦荡,感受到美好青春的最后弥留,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
1927年10月27日,湘潭城内。长长的街道两旁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国民党反动军队如临大敌。一个年轻人戴着沉重的脚镣手铐,在一步步挪动,只见他神情自如地走向刑场。当他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突然停下脚步,向噙着眼泪的父老乡亲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反动军警被这突然发生的一幕吓慌了手脚,用手狠狠地堵住他的嘴,闪速将他拖至十七总柳林巷内,用快刀彻底制止住这气壮山河的声音。
他就是烈士庞叔侃。
这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的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就胸怀大志。记得他曾写过一篇作文《暑假后之见闻》:“人生宇宙间,既命曰人,而为万物之灵,岂可徒知衣食,终日无所用习哉?自应求知识之广大,施益于家国而后可。”刚刚18岁那一年,经毛泽东亲自介绍,他去了中共湘潭区委创办的湘江中学读书。在那里,他逐渐接受了一些革命理论,思想上产生了积极进步的飞跃,庞叔侃知道了什么叫革命,也懂得了为什么要革命。
1925年春,他和毛福轩一样回到韶山,协助毛泽东点燃农民运动之火。当年6月,由毛泽东亲自介绍入党,成为韶山历史上最年轻的共产党员。
庞叔侃的父亲可是个树叶儿掉下来都怕打了头的人,只晓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子老实本分。现在他眼见得儿子,常常神神秘秘干些“大逆不道”的事,心里就起了一层忧虑,他已不止一次对儿子讲:“革命啊好是好,就是难得搞哇!听说以前共产党领导闹革命,死了好多人,革命也没有见真的成了功哩。叔伢崽啊,我看你还是莫去走这条险路,搞不好要搞得家荡灵空,还要砍脑壳哩!”父亲生他也很晚,儿子还只有20岁,父亲就已白发苍苍了。说到伤心处,老父竟当场嚎哭起来……
砍了脑壳只有碗大的疤,革命哪能不流血死人?只要天下的穷人都有好日子过,我死了也值得。”庞叔侃坚定地说。
一个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人认准了路,那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
回到韶山还只有半年,党为了培养庞叔侃,又指派他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年底结束学习回到韶山,先后担任韶山党总支书记、特别区委书记、特别区农协委员长、湘潭县农协执行委员等要职,领导农民向土豪劣绅展开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针锋相对的斗争。他风风火火,有胆有识,一派青年领袖的模样。一年后,庞叔侃又率领农民自卫队,支援配合北伐军作战,在银田寺狮子山一带阻击敌军。随后,又飞快灭了团防局,缴获枪支20几条。他组织发展了一支上3000人的韶山农民自卫军,并任总指挥,使得韶山农民武装大壮声威。
根据中共湘潭县委的指示,这年秋天,庞叔侃去安源参加组织矿警起义,在途经株洲一个叫淦田的地方时,不幸被“剿共清乡队”逮捕,随即押至湘潭县。
敌人威逼引诱,软硬兼施。他们始终不肯相信,这么年轻的人会真的不怕死,他们也不相信酷刑就撬不开你庞叔侃的口。他们哪里知道,对于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来说,国民党反动分子的估计就错得非常彻底。
在英勇就义的前几天,被折磨得遍体伤痕的庞叔侃对前来探监的大哥庞伯侃说:“大哥,莫难过,干革命就要流血,就要死人的!你们要坚持斗争,革命一定会成功的!”他暗示大哥将藏在家里的两支手枪,要想方设法转交给可靠的革命同志……
电影可以剪接,难道历史也可以剪接吗?生命也可以剪接吗?我乘着历史的风云,仿佛也看见当年太多的寒冷、苦涩、伤痕。
庞叔侃,22岁,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地献身中国革命。
往事的悲与烈,就留给历史封存吧。
3 好好把儿女带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毛新梅的名号多少有些复杂。他生于1886年8月4日,名泽澍,号锡绝,新梅却是他的字。父亲送他读了不错的六年私塾,在乡下也算是个文化人了,且又把祖传医术统统传授给他,教会了他采药、制药、诊脉、开方子等等。善良的父母,也是寄希望儿子学了这门本事后,将来也好为乡邻驱病除痛,救世济贫啊。
人生假如照这样走下去,也许平淡生活无惊无险。然而,他的命运后来竟然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180°的大转弯,他追求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人生真理。
在毛泽东的引荐下,毛新梅背上那只小小的木药箱,随毛泽民去了安源。在那儿,他白天翻山越岭挖草药,晚上深入工棚巡诊行医,为患病无钱医治的矿工带去了一线希望。那些个日日夜夜,他亲眼目睹矿工的苦难,深感凄凉、忧伤。很长一段日子,他脑子里总是萦绕着一种痛苦的思索:家乡的百姓贫穷,这里的工人苦难。佛经总是提到“受苦一世后人好”,这是什么话呢?那劳苦大众为何却要世世代代在痛苦中受煎熬?谁又见过他们的子子孙孙好了呢……
只有抗争,才有活路!
因父亲病危,1925年初,毛新梅只得匆匆返回韶山。这时正好毛泽东也回到家乡,他便积极投身毛泽东领导下的乡村革命。他仍以行医作为掩护,向乡亲们讲述他到安源的所见所闻。
他是光荣的,幸福的。因为就在这一年的夏天,由毛泽东、毛福轩两人介绍,参加了在杨开慧住房阁楼上的入党宣誓仪式。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给了党,交给了中国民众求解放的事业,至于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入党并当上支部委员后,他受党组织选派,带领毛爱堂等五名农运骨干赴广州农讲所学习深造。家里穷,没路费,他干脆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黄牛做盘缠,毅然南下。
1926年春节一过,毛新梅就被选调参与中共湘潭地方执行委员会和县农协筹备工作,后当选为县农协庶务部部长。
1927年秋的一天,毛新梅从湘潭回韶山,准备参加一个农协的重要会议。遗憾的是,韶山党组织根据形势突然变化,将会议提前一天召开了,然后马上转移隐蔽了起来。毛新梅仿佛成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他十分失望,可又苦于一下找不到党组织,只好悄悄回到自己的老屋。
不料,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发现他的行踪后,马上告了密,而他竟全然不知。
次日天刚麻麻亮,一位乡亲急急前来把信,说是有人要来捉他,劝他快点躲起来。当见到眼前这位好心的乡亲脸色蜡黄,皮包骨头身患重病时,毛新梅首先想到的自己还是个郎中。他坚持要给他把脉探病,然后又冷静认真地为他开好药方。这样,他延误了转移时间,结果敌人就如同一群饿狼团团围住了他的住宅……
毛氏宗祠。当天,敌人把他死死地绑在祠堂的一根柱子上,从早上到中午,不断地轮番拷打、审问,当时他虽已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对方仍一无所获。无可奈何,敌人只得在下午将他转移至湘乡关押。
狱中,他虽遭受了更惨无人道的逼供,却始终未吐露半点有关党的机密……
毛新梅就义的地方是湘乡砚池坪,时年也不过41岁,他是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五杰”中第一位牺牲者。临刑前,他对着敌人狰狞的面孔突然哈哈大笑!
“好好把儿女带大,革命一定会成功的!”他对妻子沈绍华就只说了这么一句永别的话。
“五杰”的遗像中,我惊奇地发现,只有毛新梅的表情是笑的,苍茫的历史已经穿越了又快一个世纪。人们应该记住他,这是历史对当代人的嘱托。
4 不能在那里等,要革命就要干
公元1907年,一个特别寒冷的夜晚,前几天落了一场鹅毛大雪。
韶山陈公桥一间普通茅草老屋顶上还见堆了一层薄薄的残雪,刺骨的寒气透过墙隙、门缝直往屋子里灌。一张摇摇晃晃好像随时要散架的桌子上,放着一盏如豆的桐油灯,昏黄的灯光下,映着两张年龄相仿的少年的脸蛋,他俩全神灌注地在听一位被人称之为“过激派”的中年书生口若悬河地大谈民主改革思想。这个人叫李漱清,面前那两个脸上还堆满稚气,却又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少年,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便是“过激派”的儿子李耿侯。
李耿侯,原名勋铭,又名谷。1889年11月生人,他八岁启蒙,读书十年,在“五杰”中算是文化最高的。毕业后曾在织布坊学织布三年,后又在衡阳税务局工作两年,也是因看不惯为虎作伥、鱼肉百姓的行径,他毅然辞归故里,且先后执教于永义郑氏族校、韶山冲李氏族校。
他从小和毛泽东就是好朋友,结下了深厚友谊。他走上革命道路,也完全是在毛泽东影响之下。那年,毛泽东回韶山时,李耿侯正好在李氏族校担任教员,照毛泽东指示,他在族校很快就办起了农民夜校。
不久,他和毛福轩、庞叔侃等人在梭镖队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韶山农民自卫军,并且是负责人之一。为了闹革命,他舍死忘生,好几回险落“虎穴”。为此,毛泽东对他评价甚高。
李耿侯受组织委派去常宁水口山组织工人武装,那是1928年初的事。
那天恰是农历正月初,夜黑风高,水口山矿像往常一样死一般的沉寂,远远望去,只有几盏悬挂着的马灯在夜风中像鬼火一样摇曳。那哨兵呢,有的抱枪在打瞌睡,有的龟缩在屋内烤火,别的矿警则三五成群,正聚在屋子里——“哥俩好,六六六”猜拳喝酒,还有的嘴里叼着烟,眉飞色舞地搓着麻将。他们全然不知,这个连鬼都不上门的深夜,已有一支从天而降的神兵逼近了!
不曾响一枪、费一弹,他们便一举缴获了手枪48支,子弹四箱,趁着黑夜,李耿侯就把这支队伍呼啦啦地拉上了井冈山。
不久,在一次激烈战斗中,李耿侯不幸光荣牺牲。
不知准确牺牲的时间、地点,更没有一块墓碑,39岁的李耿侯从此永远消失在湘南的崇山峻岭。
今天,我近百年后的访问,也只能从党史资料中寻觅到他的名字,并在复制的画像中依稀见到他的形象。“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样的句式,抑或是对李耿侯生命的充分表达。
5 要记住,共产党是杀不绝的啊
我的脚步和视线终于移到“韶山五杰”浮雕中的最后一位。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他叫钟志申。
他和毛泽东同在南岸私塾念书,同在门前的池塘里游泳,同被光着身子跪在私塾先生面前认错。山上的野果一起分享,河里的鱼虾一起去捉。求知好学,把两个农家少年的心连在一起,质朴的心灵,都有了各自美好的遐想。
1910年,毛泽东辞别恩师和学友,“立志出乡关”,去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钟志申呢,没了天天在一块的这个好同学,干脆头一昂,休学回家种田了。
钟志申原本还有个别名,叫振响,他也如同这个别名一样铁骨铮铮,胆量过人。
1918年,钟志申带领几十个贫苦农民,毅然闹起了抗捐、抗税、减租的自发斗争。
结果自然是以失败而告终。“娘卖皮的!穷骨头想造反啦,老子灭了你几片反骨!”土豪劣绅们都仗着手里有几条“短火”,气势汹汹地把这几十个农民一家伙就震怕了。他们当然不会忘记钟志申这个“闹事领头”,扬言哪天要剁了他!
钟志申只好在一个后半夜急急逃命去了。从此,隐姓埋名,流落他乡。然而,他心底始终燃烧着一团反抗斗争的火焰。
流落于江、浙一带的钟志申,偶然得到一个消息,说是毛泽东1925年2月回到了韶山。于是他昼夜兼程、风餐露宿奔回故乡,刚到韶山就赶到南岸上屋场。少年学友久别重逢,引发了无限的感慨,钟志申一见到毛泽东竟像个细伢子一样地哭了起来,他有多少心里话要对毛泽东讲,他从心底里敬慕昔日的这位学友……
在毛泽东那里,钟志申渐渐懂得了“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的道理。他决心要领着乡亲们扎成捆,抱成团,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在残酷的斗争中,他英勇顽强,他入了党,成为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强有力的助手。
1925年秋,党派钟志申去银田寺白庙小学,与化名成仲青的陈永清组织“知行合践社”,秘密开展党的交通联络工作。“马日事变”前后,他担任过一系列中共和农协的职务。1927年10万农民自卫军进攻长沙的战斗失利后,他接受了一个更为艰险的任务:党指示他在长沙麻正街以开京货铺为名,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交通员,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28年2月12日,钟志申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狱中一月,敌人越是对他严刑拷打,他的意志似乎越是坚强。他对两个哥哥志炎、志刚说:“要记住,共产党是杀不绝的啊!”
最美好的春天也无法唤回钟志申36岁的生命,他的鲜血染红了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的一片泥土。
作者后记
信仰的力量铸造历史的永恒
宁静的天鹅山似乎在沉思。英雄纪念碑周边苍翠的松柏,似乎在向我喻示一些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的心中在一阵撕裂、搅动过后,又涌起一股难以掩饰的悲凉。
“韶山五杰”除毛福轩是1933年被国民党残杀外,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的其他“四杰”,竟然都在前后两年之内为国捐躯,平均年龄还不足35岁呢。
佇立在“五杰亭”前,我眼前闪现一副画面: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毛泽东故居的楼阁,透过窗纸,有灯光亮着,“五杰”集聚在毛泽东的周围,在商议着改天换地的事业……这是近百年前毛泽东亲手创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的地方。我仿佛能感觉到,那个夜晚毛泽东举起右手带领五名党员庄严宣誓的场景,也仿佛能看见杨开慧亲手悬挂党旗的动人情景……
把所有的腥风血雨,都瓦解为一句句精美的解说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对历史的描述,会变得越来越浓缩,越来越精练,枪林弹雨的日日夜夜,最后也只蒸馏成了史书上的寥寥数语……
我知道,他们的遗骨自然不在那纪念碑亭之下,他们的英魂早已融化在这伟大的宇宙之间,化作清风,化作细雨,化作阳光,他们就这样永恒地存在,无所不在,与我们在一起直至永远。
历史会牢牢铭记他们。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