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单季打平”印证中国经济韧性
发布时间:2020-07-21 10:41:15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武汉二季度经济逆势反弹
是了不起的成就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7月20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感觉很兴奋:“武汉市在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同时,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经济运行稳步复苏,GDP回落的幅度大大缩窄,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
他说,这个成就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正确领导,来自于全国上下对湖北和武汉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它来自于湖北省委、武汉市委以及广大武汉人民万众勠力同心、统筹协作、综合施策,实现了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双胜利。
姚景源说,武汉的单季打平,是中国经济韧性的生动体现。武汉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韧性体现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武汉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中心城市,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党委政府全力支持企业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尽早复工复产。早在4月初,我就看到东风本田满血复工复产的新闻,感觉非常振奋,它反映了武汉人拼命向前发展的劲头,这是疫后重建工作中最宝贵的动力。
尤其令姚景源觉得难能可贵的是,在遭受前所未见的特大疫情迎头撞击下,武汉的基本民生得到了保障,老百姓的收入、就业,市场的物价和产品服务的提供,都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
他说,当前中国的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时认为,中国将成为2020年唯一增长的国家。按照当前武汉市经济运行的状态,我们完全可以确信武汉下半年整个经济和民生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运行状态,武汉的单季打平,折射了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内生潜力,其良好的韧性,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亮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武汉经济逆势反弹也体现了
中国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遭受疫情重创的武汉,二季度经济实现逆势反弹、GDP增速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一是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二是体现了中国体制、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比如对口支援的制度,全世界其他的国家很难做到。如果没有全国的动员,没有全方位的支持帮助,武汉经济不可能这么快就复苏,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的韧性所致,也是中国体制中国政府强大组织动员能力的表现。”梅新育说。
作为武汉人,梅新育对家乡充满感情,新冠疫情暴发后,他查阅很多资料并深入开展数据整理、计算,写了7000多字的长篇建议,为武汉疫后经济重启出谋划策。梅新育说:“这次抗疫期间,武汉人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自律精神。疫情没有摧毁武汉优质人力资源基本面,创新产业将成为武汉新的增长极。武汉经济富有韧性,是近些年全国投资内在动力最为充沛城市之一,把投资内在活力重新释放出来,这对于武汉经济全局而言是有利的选择。”
“放眼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最关键的粮食、能源、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领域,粮食、能源关系到稳定,高新技术产业关系到我们能否发展。”梅新育说,制造业在武汉经济中占比较高,武汉经济的复苏建立在现代制造业的基础之上。在当前疫情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武汉要继续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做大做强汽车、钢铁等优势产业,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超常发展。我特别希望看到像长江存储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骨干企业,在后疫情时代的恢复性甚至是爆发性增长。此外,武汉一直是商业中心,当前在扩大内需上也要跟上全国的潮流,顺势而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武汉经济复苏
给世界以信心和希望
“武汉兴中华兴,这就是我的基本的预期。”武汉二季度经济数据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张燕生倍感欣慰。他接受采访时说,武汉具备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第一方阵排头兵的基础条件,武汉疫后重振,是中国经济韧性和潜力的生动例证,武汉经济复苏给世界以信心和希望。
武汉怎样当好排头兵?
张燕生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他说:武汉有全国最好的医院、最好的研究所、最好的大学、完备的医药健康产业,取得新冠疫情阻击战胜利的武汉,应全力打造公共卫生管理和现代社会治理的先行示范区。
其二,武汉应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眼下,满足国内需求成为中国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处中部地区的武汉,应尝试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内需体系,成为国内需求的中心、整个东亚生产网络的中心……
其三,武汉应该成为国家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武汉是最有条件先行先试的,重点是推动“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和规则等制度性开放”双轮驱动,成为双向开放内外循环的中心,改变长江中游城市群、改变中国中部地区在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间的定位和作用。
其四,拥有全球最多在校大学生的武汉,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武汉要解决科学技术和创新进步的动力问题,努力把在汉的一流大学、一流学子、一流科研院所、一流科技企业等,裂变成世界一流的新动力源和创新策源地,使武汉能成为中国和全球的最有创新活力的城市。
长江日报驻京记者 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