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遭受重创,二季度单季打平。长江日报记者7月20日获悉,二季度,武汉经济逆势反弹,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对于疫后重振这道“必答题”,武汉交出一份沉甸甸答卷。作为最早受到病毒冲击的城市,武汉在风雨中走过,在风暴中挺立,城市经济显示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张燕生说:“对于世界来说,武汉克服疫情带来的重创,绝处逢生,触底反弹,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武汉,将会给世界带来信心和希望。”
疫情重击全球经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甚至要比战争更加严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李扬表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出现4.9%的萎缩。据新华社报道,7月17日,IMF表示,美国第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预计下降37%,全年预计下降6.6%。
武汉作为疫情暴发的“风暴眼”,一个千万人口级的大城市,GDP万亿级的巨量经济体,其疫后“重启”,强势反弹,印证中国经济强大韧性。
经济强势反弹 “新机”提供持续动力
在疫情阻击战中,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在经济保卫战中同样如此:武汉不胜则湖北不胜,湖北不胜则全国也无法轻易胜利。
武汉是中部中心城市,承担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长江经济带等国家使命。
武汉经济体量和规模较大,在全国经济中占有一定分量。数据显示,2019年,武汉经济总量达1.62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八位,约占全国的1/61。
除了规模,武汉在汽车、光电、医药、钢铁等领域,在全国乃至全球供应链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武汉能否顺利复工复产,经济能否及时止跌回升,关系到全国产业链条,也关系到全国经济增长大局。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GDP增幅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或将成为2020年唯一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其中,武汉没有严重“拖后腿”,体现了担当和贡献。
武汉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大健康、数字经济、线上经济等新动能。
武汉“重启”以来,大健康产业趁势而上,生物企业频获融资。比如:友芝友生物与石药恩必普达成1.5亿元资金战略合作;纽福斯生物完成1.3亿元A轮融资;石墨文档是一家专注于在线文档协同办公的互联网企业,联合创始人陈旭介绍,疫情期间,这一网站用户实现5倍增长,并于3月完成B+轮数千万美元融资。
今年上半年,武汉专利申请量33829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0%;专利授权量25413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3%。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含金量”“含新量”。
武汉疫后的经济复苏,不只是简单的恢复原样,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迭代。
高德红外公司十年磨一剑,自主研发的红外探测芯片,人体测温精度可优于±0.5℃,在疫情暴发后,广泛应用于机场、车站、医院、口岸、大型厂区校区等场合,截至7月份,已对外交付了约8万套。这家企业还研发了可用在手机上的“三角形模块化红外相机”,刚刚获得“中国专利奖”。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高质量发展的武汉,为接下来加速疫后重振提供持续动力。
“搭把手、拉一把”引领武汉疫后重振
单季打平,于艰难中露出曙光,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关怀武汉的结果。
3月10日,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在湖北最艰难的时期搭把手、拉一把”。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总书记和党中央关怀下,中央部委密集出台支持湖北武汉政策。
二季度,各部委动作频频。中国人民银行为湖北新增2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工信部明确表示重点支持湖北稳定优势产业链,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商务部发布支持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发展24条措施。
在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下,央企纷纷加大在汉投资。
央企华侨城集团,连续参加了武汉两场“云招商”。4月8日,华侨城参与武汉市首场“云招商”大会,与青山区签约合作“青山红坊”项目。5月15日,在2020武汉市“云招商”央企专场活动上,总经理姚军明确表示,未来3年每年在汉新增投资100亿—150亿元。
这场央企专场,中信集团、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国石油、国家电力、三峡集团等50多家大型央企负责人组成的“央企军团”参会,占全国央企一半以上,签约37个重量级项目,为武汉疫后重振注入强大动力。
奋力搏杀不惧新大考
疫情防控、疫后重振、防汛救灾是武汉接连面对的三场“大考”,早在2月份,全市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时,市委市政府即展开调研谋划疫后重振。进入梅雨季节后,又一手抓防汛,一手抓发展。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英雄的武汉全市上下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
抢!积极主动争取政策、资源、要素、项目。
二季度,5场大型招商活动举行。武汉会议中心成为国内外企业家“云签约”的中心,在此签下超过5000亿元的投资协议。
二季度,连续三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2000亿元。
快!等不起、慢不得,纾困资金到位快。
全景智联(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手握3000多万元订单,现金流出现短缺,在纾困基金帮助下,提出申请后两周就拿到了200万元贷款,渡过了难关。
我市组建了600亿元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贷款资金,截至7月17日,汉融通平台上25家银行已发放贷款超过11800笔,累计贷款金额554亿元。
干!担当作为,全力做好“店小二”。
6月,全球领先、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迈瑞开工建设武汉基地。从拿地到开工,不到20个工作日,比原计划早了4个月。这背后是“拿地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三证齐发”,为迈瑞抢占新市场抢回4个月时间。
马哥孛罗酒店想利用户外空闲场地开展户外烧烤创收,担心违规。在全市“处级干部联系服务规上企业”活动中与酒店对接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赵运来,了解情况后,联系城管执法委,执法队当天勘察当天批准酒店户外烧烤项目。
企业纷至沓来 武汉预期更好
快干实干的武汉,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武汉,增添了企业家投资信心。
二季度,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将企业新兴市场中国总部落户武汉,成为2020年第一家在汉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强企业。
50多名国内知名企业家纷纷来汉,在武汉洽谈或增加投资。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在4月8日“解封”前一天到汉,签约“长江文旅城”项目,开工建设融创·首创武汉经开国际智慧生态城市项目。
6月18日,在小米武汉总部刚投入使用之时,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来汉,武汉市与小米集团、金山集团签订小米、金山(武汉)总部二期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武汉本土企业对在汉发展也充满信心,纷纷增资扩产。
TCL华星光电布局在光谷的国内首条柔性折叠显示屏生产线正在产量爬坡,项目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产线建设将从350亿元投资增至385亿元。民营企业长江电气,二季度开工新建智能化工厂,准备四季度建成投产。
搏杀二季度,武汉取得一定成效。冲刺三季度,武汉一刻不停歇。“距离年底只有5个多月时间,我们将紧盯目标,冲刺三季度,为决战四季度打基础,坚决打好打赢经济重振保卫战。”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
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康鹏 柯立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