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篇】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1-08-30 00:20:58

    1992年初,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等南方先进发达地区,沿途发表了许多重要谈话,由此引发了全国上下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和改革浪潮。在落实南方谈话精神、加快经济建设中,为扩大开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挥“窗口”效应,阳泉市于1993年2月,在桃北市郊结合部划出10.06平方公里土地,辟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设立了开发区管委会和党工部(属市政府派出机构,规格为副市级)。时辖平潭垴、上五渡、下五渡、河坡、王垅5个行政村。在总面积中,有3.83平方公里为规划建设面积,分东西两区。西区为起步区,面积1.33平方公里,主要安排教育、科研、金融、商业、办公、居民住宅以及无污染的工业项目;东区为扩展区,面积2.5平方公里,主要安排加工工业项目。1996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

  为了达到经济技术开发的目的,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一开始便本着“软硬环境一起抓”的原则,一方面投入近3亿元资金,通过劈山填沟、筑坝造地,在人称“七沟八梁一面坡”的猫脑山上动迁土石方470万立方米,建成了14个“七通一平”的建设用地平台;同时,通过狠抓区内的绿化、美化、亮化,建成了3个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草坪和2万平方米的苗圃,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初步实现了人居环境的优美。另一方面,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制订并几次修订投资、引资的优惠政策,放宽有关规定的适用范围,在土地征用、税费征收及手续办理等方面给投资者和进区企业以更大的优惠和方便。同时,还组织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区各派出机构,大力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提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实行挂牌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坚持公开办事制度,从而使投资环境得以不断改善。在此基础上,管委会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利用自身信息广、渠道多的优势,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寻求合作伙伴;还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入区项目“孵化”,早日达产增效。于是,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速,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据统计,到2005年底,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日本能源润滑油有限公司、台湾方大食品添加剂阳泉有限公司、山西省保诚汽车维修有限公司、阳泉精诚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外资企业入驻;加上山西天陆达药业有限公司、雷迪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以及太行山建筑陶瓷厂(原平潭建陶厂)、王垅耐火厂等40多家驻区企业和区属企业,共同撑起了开发区的经济构架。

  2005年,全区科工贸总收入完成8.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4%;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相当于1993年建区初的3倍多;财政总收入完成4588万元,比上年增长44.82%,相当于建区初的13.7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94元,比上年增长6%,比2000年净增936元;其他各项指标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年内,30万吨黏合剂(属于新型环保项目)、ZW3206-F低失真监听能音箱、“零界颗粒切割法”纳米级精细铁粉、200万台自动化特种仪表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又将落户开发区,为其增添新的活力。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全区小学、初中学生入学率、毕业率均达100%;阳泉十中主创的“学科分层次教学模式”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千名骨干校长研修班上交流后,被评价为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并于2004年荣获“山西省现代教育艺术学校”称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加大,连年完成各项指标和任务。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继2000年9月举办开发区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后,各驻区单位、部门和居民小区又结合各自实际,连续举办了多次小型的篮球、乒乓球、象棋、桥牌及拔河比赛,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村)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安全文明小区。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得以巩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低保工作做到了应保尽保。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因此,近几年来,开发区已成为阳泉市城市建设的黄金区段,不但有市法院、检察院、广电局、审计局、档案局、远鑫集团总部等一批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移居该区,许多商家和居民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到开发区开店设点或购房居住。随着北山公园的建设和开放以及东区的一 步步拓展,我们相信,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明天会更辉煌!

主办单位:阳泉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