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上旬,日军在忻口战役未取得重大进展之后,为了策应在忻口的第五师团攻占太原,以两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组成的“西进兵团”自保定出发向正定方向攻击,以图突破石家庄进入井陉以西的要地,继续西犯。10月14日,日军在占领井陉后即进至苇泽关、旧关一线。10月19日,负责指挥“西进兵团”的日军第二十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接上级命令:“须攻击当面之敌,攻占阳泉平原(平定)。”于是,以右纵队(即雪花山至旧关一线)沿井陉—新关—石门大道及其以北攻击中国守军;以左纵队沿微水镇—测鱼镇—石门大道地区前进,进入中国守军的背后。日军凭借优势兵力,陆空配合,来势凶猛。
在日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10月10日,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便派副司令长官黄绍竑赶赴娘子关指挥作战,策定了娘子关作战的指导要领,从而拉开了娘子关防御战的序幕。其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曾先后两次亲赴娘子关视察,与黄绍竑共商作战大计,勉励娘子关前线的国民党官兵英勇抗战。
娘子关战役是先从雪花山阻击战开始的。雪花山位于娘子关外偏东南的高地上,其得失关系到娘子关的安危。1937年10月11日~12日,日军在大批战机的掩护下攻陷井陉、长生口和大小龙窝。从13日~19日,扼守雪花山的国民党第三十八军赵寿山之十七师在乏驴岭多次发起反攻。但因乏驴岭无防御工事,加之日军有20多架飞机与地面炮火的配合,致使雪花山很快失守。10月14日~19日,曾万钟所率的第三军与进至旧关一线的日军在关沟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来援的第三十八军教导团在毫无隐蔽的石山上,用山西造的滚山雷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敌人伤亡六七千人以上,我军伤亡更多。特别是三十八军团教导团几乎全团殉国,敌我双方处于胶着对峙状态。
日军占领雪花山后,急调兵增援,并倾其大炮、飞机、骑兵、机械化部队,猛扑娘子关正面,企图突破中国守军右翼阵地。在遭遇中国守军顽强抵抗后,日军迅即改变战术,将主力向娘子关以南的旧关迂回。于是,中国守军又大部撤到固关防守,与日军展开争夺固关的激战。从10月20日开始,由晋北回援娘子关的孙连仲所属第三十军三十师八十八旅任泮澜部在北峪、第二十七师七十九旅黄樵松部和晋绥军新编第十团在南峪一带协同作战,阻敌前进。经过数日血战,到10月24日,日军仍未能突破固关,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
狡诈的日军此时又变换手法,采取了迂回包围的战术,以左纵队一个旅团沿河北井陉南窜至元氏、赞皇一带,于10月25日晨,由河北省元氏经雁过口西犯,并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抢占了平定县东回高地。仓促应战的川军王志远部虽浴血奋战5个小时,仍未能夺回高地。而此时,阳泉境内正太铁路已被切断,加之通往旧关和平定城的要冲柏井驿也已失守,致使局势急转直下。虽有八路军一二九师在马山七亘两次设伏的侧翼配合,有力地牵制了敌人西进,但终究大势难抵。10月26日,部署在娘子关前线的中国守军,除八路军继续顽强抗击日军外,其余的均纷纷后撤。日军右纵队在占领晋东门户娘子关后疾速向阳泉推进;左纵队向平定推进。10月27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一一五师驰援阳泉,配合国民党守军抵抗日军的进击,协助曾万钟部、邓锡侯部和王奇峰骑兵第四师等突破日军的包围,脱离了险境。同日,邓锡侯部为阻滞日军西进炸毁阳泉五渡大桥后撤退。10月29日,日军占领了平定,继之30日占领了晋东重镇阳泉,娘子关阻击战悲壮告结。这样,正太线上的国民党守军完全溃乱,日军形成了从东、北两面夹攻太原之势。
由国共两党军队团结并肩英勇抗敌的娘子关防御战,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仅凭残缺工事,抗击着配有飞机、大炮和优势兵力的日本侵略者,以损失将士2.7万人之代价,打死打伤日军数千人,阻敌前进20余天,延滞了日军占领太原的时间,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要在“一个月侵吞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谱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爱国主义壮烈篇章。
主办单位:阳泉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