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篇】仇犹国的建立与覆灭

发布时间:2021-08-30 00:21:17

   阳泉历史悠久,但是,见诸典籍文献的文字记载仅始于仇犹国。那么,仇犹究竟建于何时?由何人所建?当时的历史情况如何呢?

  大家知道,春秋时代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是时,“礼坏乐崩”,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公元前七世纪前后,以畜牧为业、长于攻战的狄族日益强盛起来,并不断侵凌中原,进入山西,散居于长治、临汾等地。周灵王三年(前569),狄族(分赤狄、白狄、长狄三大支)中白狄(因着白色服装而得名)的一个分支迁到今盂县城东部定居,建立了仇犹国,国都就在今盂县城东一里许的古城坪附近。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东盂县”;与之相应的“西盂县”(西烟盆地一带)当时是晋国的属地。两国虽仅一山(管头山)之隔,但因地僻路险,交通不便,加之当时晋与诸戎(含狄族)有盟,“修民事,田以时”,所以百余年间,彼此无扰,未发生磨擦。

  经过数十年的争斗,到周贞定王十一年(前458)晋国六卿中的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联手已把范氏、中行氏在国内的余嗣及党羽剿灭,并瓜分了他们的领地。为了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势力,与赵、韩、魏抗争,翌年,智氏的实权人物智瑶率晋军出兵中山(白狄别种所建之国,亦称鲜虞,在今河北正定一带),“取穷鱼之丘”,顺便攻打仇犹(系中山国的联盟国)。但当时仇犹闭塞,四面环山,林木茂盛,不好用兵。怎幺办呢?诡计多端的智瑶经过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铸了一口大铁钟,谎称要敬送给仇犹国的君王。仇犹君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欣喜,于是便命令大臣调集人马,劈山斩崖,连夜修路,准备迎接智瑶馈赠的大钟。这时,仇犹国一位名叫赤章曼枝的大臣怀疑智瑶此举有诈,就向国君进谏说:“智瑶是晋国赫赫有名的权臣,其为人向来食而无信;何况晋国疆土广阔,富饶强大,为什幺要用大钟这样贵重的礼物来敬送我们仅有弹丸之地的小国呢?我看其中必有阴谋。如果智瑶借送钟的名义带兵来袭,我们的国家就可能要被灭亡了。”仇犹国君得宝心切,赤章曼枝的话哪能听得进去。他说:“大国赠宝给小国,这是看得起我们的表现,也是友好的象征,我们怎幺能随便怀疑人家呢?”

  赤章曼枝的谏言得不到国君的重视,痛心地说:“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而不用,远身可也!”说罢,“断毂而行”,投奔到了齐国(一说卫国)。时隔不久,仇犹国就被智瑶灭亡了。仇犹君眼看着随大钟开来的浩浩荡荡的晋军,知已上当,悔恨已晚,无奈,只好和妻子双双自尽,以表对国家的忠贞。

  仇犹国的历史随着国君自尽这一悲剧的落幕而结束了,但是仇犹的后人依旧怀念着他们。至今,许多遗迹犹在,不少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流传在民间。在盂县城北2公里处有一山,名高神山,古名仇犹山,又名原仇山,山顶有庙。《大明一统志》载:“仇犹国君既灭,后人立庙此山”以示祭祀。县城西北有河绕城而过,名香河,古名腥河,相传是仇犹爱妃殉难的地方。后因“腥”字不雅,改为香河。盂县清城乡傅家垴村有将军岭,传为仇犹将军殉国后葬此,后人立碑志之(载《山西历史地名录》)。至于赤章曼枝精忠保国的事迹更是为后人所传颂,被载入《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以及历代编纂的《盂县志》等权威性史志著述中。上世纪90年代,阳泉市教委还以此为题材创作摄制了电视片《钟》,警示和教育青年一代,并在全国获奖。2003年7月17日~8月26日,阳泉市、县文物部门配合省文物勘探技术中心和省考古所专家,对盂县金龙大街(穿越仇犹国古城)东周墓地进行了文物勘探和发掘,共清理春秋战国时期墓葬48座,汉墓和明清墓各2座,古井11眼,古路1条,各类铜器、青铜器、玉石器等文物500余件。其中,8把青铜剑是晋东地区的首次发现。专家初步认定,这些青铜剑系春秋战国时文物,可作为仇犹文化的一种实证。

主办单位:阳泉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