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篇】“两路”建设

发布时间:2021-08-30 00:21:23

    阳泉,作为山西的一个老工业基地,其四面环山,中间是河滩。这种先天的立地条件和狭小的空间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虽然有307和207两条国道穿越本境,通达外省,但其弯多、坡陡、路窄,每天车流量在1.6万次以上,堵车现象严重,曾被国家交通部专家称之为“亚洲三大交通难点之一”。因此,加强道路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如何增线(增加新的线路)、扩线(扩展原有线路),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1993年6月,山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太(原)旧(关)高速公路动工兴建。该路横穿阳泉东西,在阳泉境内计80公里,它的兴建,不仅可大大缓解阳泉东出西进车辆特别是运煤车辆的拥堵状况,对阳泉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阳泉市委、市政府在积极配合支持太旧路建设工程的同时,乘势而上,认真组织人力、物力,狠抓了本市的道路建设。其间,除实施了水峪至娘子关公路的改建工程、东起市高压电瓷厂西至河神庙的南外环路工程外,还全力抓了“两路”(即平定路、赛鱼路)建设这一标志性工程。

  太旧高速路建成通车后,通往市区的公路如果不改造、不配套,路面窄、弯路多,一下高速公路就成了“肠梗阻”,十多公里的路,有时要走两三个小时,比上太原、石家庄还困难。因此,建设平定、赛鱼两路势在必行,意义非凡。面对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选在太旧路即将全线竣工通车之际,于1996年3月10日,正式铺开了与太旧路接轨的平定路、赛鱼路“两路”建设工程。当时,适逢太旧路进入扫尾阶段,阳泉市抓住这一机遇,拉来了太旧路的专业队伍和技术专家,运用了国内价值1000多万元的大型搅拌机、幅宽12米的油砂摊铺机,还有各种先进的挖掘机、压道机、推土机等设备,连铺路用的油还是从新加坡进口的优质油。经过紧张的百日大会战,先后动用土石300余万立方米,铺设各种管道7.8万米,修建桥梁5座、涵洞25个,围砌绿化带、花池441个,铺筑人行道6.4万平方米,路基、路面总面积达52.32万平方米。如此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常规需要两年时间,由于领导有方,组织严密,科学施工,思想领先,所以只用了100天就胜利完成了,且总投资只用了1.2亿元,为原设计预算3.4亿元的35.3%,堪称奇迹。

  “两路”建设和“两路”建设中所培育的“两路精神”,在阳泉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把它列为专题写入本书,一方面是出于对“两路”建设者的敬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阳泉的后人,世世代代都不要忘记为阳泉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以及他们身上所闪耀着的“两路”精神,即“抓住机遇,敢想敢闯、奋力赶超的精神;依靠科学,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

主办单位:阳泉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