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有一位劳苦功高的老兵至今为阳泉地区特别是原平定(路北)县人民敬重和怀念,并在许多书籍文献中记载着他的业绩。他就是出生在我市郊区下烟村的梁晋平。
梁晋平(1915~1985),原名梁明文,字焕文,出生于贫农家庭。青少年时期,在省国民师范读书时,就积极投身于校内掀起的抗日救亡活动,并于1935年参加了该校共产党组织的读书会。师范毕业后,回到故乡任老君庙小学、荫营镇高级小学教师,经常在师生中宣传抗日救亡主张。1937年4月参加了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的群众性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后,他同从太原回乡的同学王子华在荫营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带领部分队员参加了刘道生率领的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战地工作团。1938年4月,他奉命到平定(路北)县开辟抗日根据地,历任抗日政府县佐、县长、县议会议长、县委书记等职。在当时极端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他积极领导了建立农村中共党组织和组织抗日团体的工作。发动减租减息斗争,开展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日军的多次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使平定(路北)抗日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1940年八路军发动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后,他又积极筹粮筹款,组织运输队、担架队、慰问队、破交队,发动平定(路北)县上万名群众支持前线,为这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梁晋平被任命为中共晋察冀二地委宣传部长。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晋中地委宣传部部长、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等职。在党的宣传战线上,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形势和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的讲话逻辑严密,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易为群众所接受。“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和许多老干部一样被无端“罢官”,但他并没有赋闲,无所事事,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而是充分利用这难得的大量时间,认真攻读马列著作,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总结革命经验,做了大量笔记。对于被冤屈的老同志,他多方开导,鼓励他们振作起精神向前看。他还非常关心烈士家属和一起工作战斗过的战友,尽自己的力量对于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予以帮助。
粉碎“四人帮”后,梁晋平又重返工作岗位,先后出任山西省财经学院副院长、省委宣传部顾问等职。当时,他已年逾花甲,但他不顾年迈体弱,坚持工作,并和郭一平合写了《平定路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初步回忆》一书,为研究当时阳泉地区的抗日斗争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1985年8月12日,梁晋平在太原病逝,终年70岁。
主办单位:阳泉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