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砂货 在山西民歌《夸土产》中,有这幺一句歌词:“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定的砂锅亮晶晶”。这是山西人民对我市砂货的高度评赞,事实也的确如此,阳泉所产的砂货,质地细腻,厚薄均匀,造型美观,气色纯正,内壁浅绿平滑而油润,外表闪耀着晶晶发亮的银色光泽,煞是惹人喜爱,不仅山西全省有名,在全国许多地方也是颇有影响的。
砂货亦称砂器、砂陶,它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制品。阳泉砂货,生产历史悠久。据《平定州志•物产》载:“砂产州北山中。砂色白,俗称干子。村民陶为器皿,货之他方。京师呼为砂吊子者,即州产也。”这里所说的“州北”,指的是今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的小西庄、孙家沟以及平定县巨城镇的东小麻、西小麻一带。其实,除了州志所记载的这些地方外,我市郊区的河底、山底村;平定县的常家沟、北庄、张庄、移穰村等地,也是著名的“砂货之乡”,且远在唐朝(618~907)初年(据任瑞祥考证),平定便有了这种产品的生产,宋代(960~1279)民间已广泛使用砂货,明清时期,平定砂货更盛名于世。特别是传说康熙皇帝为平定砂壶题写了“龙”字,赐名“龙字壶”后,声名大振,销量日增。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阳泉砂货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多、翻新,达到数十百种。为此,1961年,山西电影摄制组曾专程来阳泉摄制了新闻电影记录片《平定砂货》,予以报道、宣传,使阳泉的这一传统名特产品走向了全国,更加深入人心。上世纪80年代,阳泉砂货曾多次在北京轻工产品展销会上展出,并多次参加广交会,除行销本省各地和京、津、河北、山东、内蒙、东北等20多个省市外,还打入国际市场,畅销东南亚各国。
平定刻花瓷 “刻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珍品。它以刀代笔,纯手工制作。在坯体未干之前刻花,一气呵成,有线条流畅、形象概括之特点,且具朴实无华、亲切自然之本色,充分展示了陶瓷本身的材质美、装饰过程的技巧美、外表形象的简洁美以及与造型相依的整体美。
产于平定的刻花瓷,历史悠久,文化远长。据《中国陶瓷史》、《大明一统志》等文献记载,平定窑始于唐,兴于宋,后因战乱不断而失传。上世纪60年代,山西陶瓷专家根据出土发现的标本,将这一失传千年的陶瓷恢复,故亦称其为“仿宋刻花瓷”。该瓷品分黑、白、棕3种釉色:黑釉刻花庄重大方,白釉刻花高贵典雅,棕釉刻花喜庆热烈,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堪称中国“陶艺奇葩,民间绝活”。上市以来,销售看好,前景广阔,深为国内外收藏家所珍爱,也是馈赠友朋的上等礼品。2006年9月,平定被确定为“中国刻花瓷之乡”和“中国刻花瓷生产基地”,从而为平定刻花瓷冲出娘子关、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平定黄瓜干 又名挂干,系用黄瓜烘烤焙制而成,俗与桂圆、瓜尖、麒干并称为“四干”,是本境平定县的传统土特产品。据传,该产品于洪武年间(1368~1398)已开始生产,清干隆帝亲赐“龙筋”二字后,逐渐盛行。
虽然焙制黄瓜干的地方很多,但是泡出来之后,却像败絮,很难保持黄瓜本来的颜色和滋味,吃起来丝毫没有一点脆嫩的感觉;而平定冠山镇后沟村和河头村生产的黄瓜干,泡出来以后却里外一色翠绿,表皮没有折皱,吃起来清爽香甜。特别是将其同葱丝、食盐、香油、陈醋调拌后,作下酒菜,鲜香可口,别有风味。由于黄瓜干产地有限,焙制工序复杂,所产数量较少,所以,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如能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其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
盂县花椒 盛产于本境盂县北部。以果实圆润均匀、颗粒大、香气浓郁,储存5年其色不变、其味不减而着称,为调味佳品。还可散热除湿,用纱布包其适量放入粮食之中,可防蛀。主要品种有黄金椒、大红袍等,年产200多吨。主要销往欧美、独联体各国和蒙古等国。
盂县核桃 盛产于本境盂县各乡镇。特点是粒大、壳薄、色白、肉丰,入口香脆,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年产1200吨以上。1994年,盂县上社镇大西里村生产的绵核桃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曾获银质奖。产品除满足本境食用及加工用料外,还行销加拿大、日本、朝鲜、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擦鏒锄板 系阳泉市郊区杨家庄农具厂的历史名产,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就已开始生产。其特点是四边齐整,厚薄均匀,背脊顺流,平整光滑,鼻径方正,鼻板扎实,不卷刃不生锈,特别适用于沙地和水地耕作,因此,深受农民的欢迎。1961年,经中华全国供销总社鉴定,质量达到全优,并参加了中央二轻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农具展览,荣获传统优质产品称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畅销河北、河南、山东三省150多个县市。此外,因阳泉是著名的“煤铁之乡”,冶铁铸造各类铁制品的历史悠久,日用什物、农工器具、灶炉橱具,特别是任家峪(今属阳泉市郊区)的铁锅,誉满三晋,畅销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内蒙古等地,而今产品市场依然看好。
北岭牌老陈醋 由阳泉市酿造总厂有限公司生产。是以优质高粱、大麦、麦麸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陈酿工艺,汇融现代生物工程中先进的细胞固定术、微波催陈及太阳能酿造术等现代科学,经一年的夏日晒、冬捞冰方酿造而成。产品呈紫褐色,汁液浓厚,入口柔和,回味绵长,醇香可口,久存不腐。产品种类有陈醋、米醋、熏醋、蒜醋等,其中,保健疗效型系列陈醋1996年曾荣获第五届中国专利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
“三来食品” 系山西三来食品有限公司立足科技兴企,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攻关,针对当地盛产土豆的优势,开发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的土特产品。目前,已形成马铃薯颗粒全粉、香酥馒头片、土豆奶粉、薯条、中西式糕点等八大系列数十个品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优势,远销广东、福建、辽宁、湖北、山东、浙江、陕西、北京等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罗非鱼 系1980年6月,由平定县娘子关镇坡底村利用娘子关电厂余热水,从北京引进放养和繁殖的一种鱼产品,开创了阳泉地区温水养鱼的先河。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原产于非洲,故又称非洲鲫鱼。其具有食性杂、适应性强、耐缺氧、容易繁殖、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而且刺少、味美、价格低廉,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荐的重点鱼类。经过几年的试养后,1983年始向本省晋阳湖提供鱼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1990年底,坡底村先后建起罗非鱼亲鱼池、繁殖池、苗种池、活鱼池、高密度繁殖池等,扩大了养殖规模。
目前,在我市的盂县,省内的昔阳、榆次、沁县以及河北井陉、平山等地,也都建立了罗非鱼繁殖基地,从而使罗非鱼成为深受广大民众欢迎的美食。
主办单位:阳泉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