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篇】风味名食

发布时间:2021-08-30 00:22:08

漂抿曲  亦称小饸饹,从明代起风行于境内的平定。其主料为绿豆粉和白面,以八比二的比例配制而成。制作很简单,双合面配好拌匀后,用冷水搅和,再经特制的抿曲床压入沸锅,即可飘起。煮熟后捞入葱丝、姜末、香菜、酱油、陈醋、胡椒粉、食盐、香油等调料配就的汤中即可食用。长如拉面,细若粉丝,入口柔软光滑,豆香醇厚,色、香、味、形俱佳,令人胃口大开,回味不尽。经常食用,具有清火消暑、健胃活血等医疗功效,很受当地民众青睐。明末清初,学界泰斗傅山先生曾作《小饸饹记》大加赞赏。而今,漂抿曲不但仍系境内百姓的家常主食,而且因其面光汤清、下喉爽口、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成为许多饭庄的热销面食。

抿圪蚪  因其状如蝌蚪而得名。系本境久享盛名的传统面食,适合众人特别是倍受庄户人喜欢。因为其用料广泛,白面、豆面、玉米面、高粱面均可,一般以白面、玉米面或玉米面、豆面相掺合为最多。通常以温水和之,用圪蚪槽抿入沸锅,煮熟后配以各种臊子(或荤或素),即可食用。肉炸酱抿圪蚪,柔和香软;炒酸菜抿圪蚪,酸滑利口;西红柿抿圪蚪,色鲜味美……而今,在许多饭店的食谱上,都列有抿圪蚪的大名,且深受民众欢迎。

过油肉  系阳泉的传统名菜。它用料讲究,技术性强。首先要将里脊肉斜横纹切成2分宽、2寸长的薄片,用鸡蛋和粉面相拌、抓匀,然后下油锅炸,呈金黄时将油澄出,再上火放料酒、酱油、葱、蒜、木耳、玉兰片、菠菜或蒜苔等翻炒,最后用高汤、粉面对汁勾芡,滴明油少许即可食用。其特点是色泽鲜亮,香酥软嫩,风味独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过油肉这一传统名菜,已由阳泉普及到省内各地及京津地区,且由过去的婚丧宴席进入百姓的家常菜肴中,深受民众欢迎。

豆叶菜  是一种用小豆叶或黑豆叶加工沤制而成的酸菜,其在本境平定和郊区广大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旧社会穷苦人家糠菜半年粮所指的,即这种豆叶菜。

豆叶菜,可以同许多种粮食配合起来制作饭食。按当地习俗,早晨饭多数吃,配豆叶菜就食格外合味;中午吃煮饭,可配豆叶菜作,吃干粮,则可掺合豆叶菜制成菜窝窝、菜糊嘟、菜饼等,吃时可口,食后耐饥;晚上熬一锅眉豆、倭瓜、豆叶菜和子饭,别具地方风味,还有助消化。所以,豆叶菜从来就是同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庄户人家休戚与共的,旧社会,穷苦百姓过冬,几乎没有人家不沤制豆叶菜的。《平定州志》中就有很多关于豆叶菜的记载。清代干隆年间曾任过山西神池县训导的平定人李元正,有一首诗作《豆叶吟》,就是反映这一历史现状的,很值得一读。其诗曰:

山田种豆惧苗稀, 田家辛苦怨调饥。

输租糠秕剩瓦缶, 蓄菜备尝藿与薇。

新谷未登场, 团团白露瀼。

先期豆伤菜, 后期叶陨黄,

怀属少妇, 草草理晨妆。

相携或三五, 一一执筠筐。

盈襜非染蓝, 越陌且褰裳。

行行拾绿野, 捋取纤指长。

平畴闻笑语, 篱落话农桑。

夫婿樵唱山如沃,  煮菜连霄薪代烛。

中妇磨刀切叶细,  溪头担浴漉檐际。

抱瓮聊度日,  尝羹谋岁卒。

时和歌帝力,  俗朴艰民食。

幸值长官清,  与我民休息。

登盘咬得菜根肥, 欢溢手香闺菜色。

砂火锅  因阳泉盛产砂货,所以在饮食方面也就创造了砂火锅这一传统名吃。其有肉、素之分:肉什锦砂火锅须将大白菜叶装入锅底,加海米、粉丝,再将肉丸、烧丸、喇嘛肉、鸡块、海参片分层装入火锅,并灌汤加盐,煮沸后加姜末、葱丝、菠菜段、蛋糕片、酱油、料酒、二味水、香油等即成。滋味醇厚,不油不腻,营养丰富,老少咸宜。素什锦砂火锅是将白菜叶先装入锅底,上铺粉丝、海带丝、白豆腐块、烧豆腐块(斜刀)、烧土豆块、面筋、烧豆腐丸等,待灌汤放盐煮沸后,投入姜末、葱丝、红萝卜块(斜刀)、香菜、酱油、香油调料,即可食用。由于砂火锅味道纯正,祛寒暖肚,且经济实惠,倍受人们青睐,现已成为山西各地乃至北方诸省餐桌上的热销菜肴。

莜面饸饹  系境内盂县的传统风味小吃。其做法是将莜面用滚开的水和好,捏成圆柱体或其它形状,先上笼蒸熟,接着趁热用饸饹床压成饸饹,放凉后加上小芥花、盐水和醋,调拌后即可食用。其特点是柔韧难断,味道别致,香美可口,食后耐饥。莜面饸饹属凉食,故在炎热的夏天更受欢迎。此外,莜面还可以蒸成窝窝,切成薄片,用素油烹炒,喷以醋蒜,俗称炒莜面窝窝,味美可口,倍受外地人称道,是盂县招待客人的一道传统佳肴。若与莜面饸饹相搭配,一冷一热,各具特色,别有风味。

 

主办单位:阳泉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