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俗

发布时间:2021-08-30 00:32:40

    饮食习俗历来是反映一个地方富裕程度和文化状况的重要方面,而今,更成为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和改革开放步伐的试金石。阳泉境域,历来以农为主,兼营工商,称富者不多。所以,乡民崇尚简朴,勇于吃苦。表现在饮食方面,除婚丧大事、节日庆典设宴摆席外,平时,城乡民众均以家常便饭为习,且以小米、玉米面为主食,兼食其它杂粮。早饭,一般多吃玉米面糊糊,俗称“撒”。盂县西乡靠近寿阳县境,习食小米稠饭,盂县北乡则习食菜汤和玉米面窝窝头。中午饭多吃玉米面抿圪蚪、饸饹、圪瘩、面条等,和面时掺入榆皮面、粘杆面或少许白面、豆面等,间吃“糊嘟”、窝头、不漏、饼子等。晚饭多吃小米粥(俗称米汤)、和子饭、汤面、菜汤,加食窝头、饼子等。豆叶菜(平定县)、酸菜、山药(土豆)为家常菜,有时还配以腌萝卜、芥根(俗称“老咸菜”)等。解放前,民众极少吃白面,即使逢年过节、招待亲朋,也多吃黄米面枣糕、油糕、豆沙糕、油布袋等,面食一般为白面掺玉米面或豆面(俗称“搅拌面”),吃面条汤或饺子(俗称“两面偏食”)。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一般多改以白面、大米为主食,以小米、玉米面、豆类杂粮为辅食。饭菜逐步“以细代粗”,且日趋多花样,高质量,还讲究营养结构平衡、合理、科学化。如今,早饭普遍吃米汤、汤面、老豆腐、牛奶和馍头、油条等;中午饭多吃面条、大米、包子、饺子等;晚饭则多在早午饭的基础上调配之。蔬菜品种繁多,豆制品、肉类、鱼类等副食也成了普通民众餐桌上的常食。遇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亲朋来访,更是丰盛有加;条件好些的,则要到饭店设宴,吃本地传统的“十大件”(即冷热菜共10个,荤素搭配)、“八八席”(即冷热菜各8个)或更复杂、高档的“套席”等。由于改革开放活跃了市场经济,而今,不论城乡都增开了许多川菜馆、粤菜馆、鲁菜馆、东北菜馆等,还有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鸭、新疆的羊肉串、陕西的肉夹馍等地方风味小吃,也悄然调整了阳泉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口味,大大改变了昔日人们重主食、轻副食,很少吃肉的习惯。而且在吃饭时配喝饮料,也成了一种时尚,所以,可乐、雪贝、果汁、核桃露、酸奶以及啤酒等成为普通人家的必备品,且占到家庭饮食消费的一半以上。其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理念在与时俱进,发生了巨大变化。

主办单位:阳泉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