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 作者:张孝岳 编辑:陈晓丹
正值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湖南田野考古70周年之际,由湖南省文物局、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博物馆承办“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展出地点为长沙博物馆,展出时间为2021年9月28日至2022年1月3日。出于对农耕文化的追寻,9月28日开展当天我独自来到现场参观了这次特展。用陶瓷拼读历史、从片羽窥见吉光,展现出一部清晰的湖南水稻发展史。
一场文化饕餮盛宴
这次出土陶瓷特展设在长沙博物馆二楼特展一厅。展厅布置精细,展品错落有致。布展以出土陶瓷器物、考古现场影像、遗址分布图表、简明文字解释为主,把丰硕的考古成果与漫长的陶瓷发展史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展览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化泥为器,史前文化高地上的山河遗珍;第二部分:陶瓷之间,华夏进程中的陶瓷嬗变;第三部分:红焰轻花,晋唐陶瓷业高光时刻的双峰巨塔;第四部分:窑满三湘,宋元陶瓷业繁荣昌盛的湖南气象;第五部分:新生之路,传统陶瓷手工业的现代转型。
出土陶瓷铭刻着人类从漫长的远古年代走到今天的脚印。史前陶器暗藏着破译史前文明的奥秘;出土瓷器则是解读中华文明不断发展走向繁荣昌盛的象征。湖南文博人依托70年来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悉心拼复起出土陶瓷碎片,重构起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器物原貌,让人们清晰地看到湖南先民近两万年来的步履。欣然观展,不禁赞叹湖南考古工作者为社会推出的这场文化饕餮盛宴。
一曲陶瓷演进颂歌
陶瓷诞生以来,湖南先民在漫长旅程中用勤劳的双手和令人惊叹的智慧不断建起一处处文化高地。这次特展陈列的陶瓷遗珍带着原野的泥土,携着历史的烙印,从古至今、循序渐进,反映了湖南先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激动人心的创造。
大约在距今2万年左右,东亚大陆的人类正处于迈向新石器时代的前夜。陶器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新纪元的到来。南岭北面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距今1.7-1.8万年的工艺原始陶片。近万年以来洞庭湖西北部的澧阳平原成为史前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制陶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约7000年前的白陶掀起了中国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约5000年前陶器已成为古国兴衰的重要表征。商周时期由于青铜器的出现,催生了原始瓷器和硬陶在湖南的出现,在东汉晚期烧制出早期青瓷。晋唐时期先后形成了以青瓷著称的岳州窑和以彩瓷闻名的长沙窑,产品畅销海内外。宋元时期瓷业不断向湘江上游和资、沅、澧水流域拓展,瓷业蓬勃发展。明清以后,传统手工业受到西方工业化的影响,以醴陵为代表的传统制瓷业走上了现代化转型之路。
陶瓷是天地人和的升华,是金木水火土的融合,是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创造之一。静观特展,仿佛乐享了一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演进的乐章。陈列的每件出土陶瓷携着历史音符,展现出不同的时代旋律, 在广袤原野里奏响着人类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颂歌。
一部稻作农业史诗
作为农业科技崎岖小路上的攀登者,我从澧水之滨来到星城北辰三角洲,带着泥土的芳香,满怀农业情结参观这次特展,对展厅内呈现的稻作农耕文明产生了极大兴趣。
特展汇聚了三湘大地多处古遗址中的稻作文化。在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距今1.2-1.4万年的古栽培稻以及可能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石器和骨器,是南岭山民驯化野生稻的最好证据。位于澧县大坪乡的彭头山遗址,挖掘出距今8200-7800年的原始聚落,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痕迹稻菽与谷粒。位于澧县梦溪镇五福村的八十垱遗址,距今8000-7000年。在该遗址出土了数万粒炭化稻谷和稻米,其形态保存完好,称“八十垱古稻”。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属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6300-4500年。在沟壕淤泥中发现了水稻谷粒,还发现了水坑、水沟等原始灌溉系统,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这些为确立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特展期间田野考古传来捷报。2021年10月9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汇报会,介绍了2020年秋季以来对位于澧县的鸡叫城遗址的挖掘近况。在遗址西区西北部发掘出属于屈家岭文化(距今5300-4600年)早期,面积约80平米、平均厚度达15厘米的谷糠堆积层。谷糠层较为平整地铺在地面上,揭开谷糠层时,谷糠呈黄褐色。通过测算产生这些谷糠的稻谷达22吨,脱壳后的稻米约14吨。如果按照每人一日两餐、每餐三两米饭计算,大约可供1000人吃46天。鸡叫城遗址反映了屈家岭文化早期稻作农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在江南广阔的田野上,人们自古以来不断书写水稻发展史。今年10月17日,从省杂交水稻衡南县梓木冲示范基地传来喜讯,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晚稻“叁优一号”亩产达936.1公斤,今年7月12日测产的早稻“株两优168”亩产667.81公斤,双季平均亩产达1603.91公斤,创造了双季水稻单产的新纪录。
特展内满堂考古出土陶瓷遗珍熠熠生辉,特展外田野考古新发现与杂交水稻科研开发新成果捷报频传,辉映出从远古先民到当代农民,从炎帝神农氏到袁隆平团队在湖湘大地写就的一部稻作农业的壮丽史诗。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政府原参事、湖南省农科院二级研究员)
来源:红网
作者:张孝岳
编辑:陈晓丹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