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6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通讯员 谭夙宏)“菁两优326”已进入国家生产试验,为东南、华南滨海盐碱地开发利用的品种需求提供强有力支撑……25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长沙种业研究中心在长沙召开湖南省联合攻关推进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耐盐碱水稻技术取得系列新突破,支撑着我国耐盐碱水稻技术领先世界。
耐盐碱杂交稻新品种示范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是袁隆平院士倡导,科技部2021年批复建设的农业领域首批3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国创中心由湖南省政府组织,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11家优势单位共同建设,总部设在海南省三亚市崖洲湾科技城,在长沙建设种业研究中心,发挥湖南技术、人才和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开展耐盐碱水稻种业创新。
培育出全生育期3%。盐水条件下,具备优质、丰产、多抗等优良性状的耐盐碱杂交稻新品种“菁两优326”,示范亩产400公斤以上,已进入国家生产试验,有望今年通过国家审定,可满足东南、华南滨海盐碱地开发利用的品种需求;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出6%。盐度下亩产突破300公斤的第三代耐盐杂交稻新组合“叁优9号”;培育出161S、沁886S、599S、盐416S等耐盐不育系,其中“盐416S”成为第一个审定的不育系;研创出耐盐碱水稻专用肥“金葵子复合微生物肥”,连续两年在11个试验示范点较对照平均增产19.6%……
“在一系列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支撑下,耐盐碱水稻年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创中心主任唐文帮介绍阶段性成果并展望道,我国目前可开发利用的盐碱地面积约为1.15亿亩,荒滩变良田,未来可期。国创中心将秉承袁院士遗志,力争8至10年内,实现发展1亿亩耐盐碱水稻、亩产300公斤以上、年增粮300亿公斤、多养活8000万人口的目标,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汇聚省内优势科研资源,围绕3个核心方向开展联合攻关
国创中心研究员谭炎宁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耐盐碱水稻与普通水稻在口感上区别不大,当前主攻方向仍然是提高中高盐度下水稻的存活率和产量。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推进耐盐碱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国创中心在全国不同生态区盐碱地启动了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工程。
今年5月,“袁梦计划”4.0在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水稻科研基地启动。由袁隆平之子、国创中心长沙种业研究中心主任袁定阳接棒的该计划,将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兴安盟耐盐碱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每亩增产100公斤。
会上,袁定阳与共建单位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大学、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公司的耐盐碱水稻研究岗位专家签署“耐盐碱水稻研究揭榜挂帅项目”联合攻关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国创中心理事长柏连阳为共建单位授牌。
根据协议,省内优势科研资源汇聚,将围绕耐盐碱水稻关键基因挖掘与机制解析、核心种质创制与重大新品种选育、配套高效栽培体系构建与改良物化产品研发等3个耐盐碱水稻研究核心方向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基因资源、资源创制和重大新品种等方面尽快取得突破。
建全球领先创新平台,助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如今,在国内11家优势单位的共同发力下,我国耐盐碱水稻技术领先世界,吸引着埃及、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前来洽谈合作。
“用湖南所能支撑国家所需,体现的是湖南担当、湖南责任。在今年的互联网岳麓峰会上,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要把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是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新的有力举措。”柏连阳说,根据袁隆平院士的设计,国创中心以耐盐碱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为主线,聚焦种质资源与功能基因挖掘、核心亲本与品种创制、高效鉴定与配套技术集成等核心技术,形成重大关键技术源头供给,为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安全、生态安全、产业安全贡献科技战略力量。国创中心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平台,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