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长沙新闻

打响汽车主配协同“第二战役”(走在前 作示范·省会长沙在行动)——长沙开启汽车产业振兴之路(上篇)

发布时间:2023-08-18 15:25:40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伍玲

8月15日,三一重卡发布消息,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掌握的终端销量数据,1—7月,三一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2781辆,稳居行业首位,是国内今年唯一一家累计份额超过20%的企业。

类似的销冠喜讯,在近两年每个月的月初或月中,记者都能看到一则。事实上,在新能源重卡这个新兴赛道中,三一重卡已然是一骑绝尘。

从时间的长河来看,三一重卡只是剖析和解读长沙汽车产业螺旋式发展的一个截面。

过去半个多世纪,长沙汽车产业如同汪洋大海的水面,有过惊涛骇浪,也有过风平浪静,有过荣光,也有过遗憾。

近20多年来,随着来自北上广深的品牌汽车主机厂在长沙扎根,汽车产业晋升为千亿产业,长沙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产业振兴“第一战役”的硝烟弥散。

当前,经济形势和产业格局剧变,长沙汽车产业振兴正在谋划打响、打好“第二战役”,即从主要由主机厂发力,转向产业链前端的配套企业发力,持续优化供应链,提升属地配套率。

主机厂的崛起

对老一辈的长沙人来说,上个世纪第二汽车制造厂未能成功落户长沙,是一大遗憾。

1953年到1964年,二汽曾先后选址湖北武汉、四川成都、湖南长沙等地作为建设基地,后来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两次搁置建设。

1965年,我国开始第三次筹备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因地形等诸多因素,选址由长沙转至湖北十堰,后发展为东风汽车。

因缺乏龙头企业,湖南汽车产业尽管厂家多,但布局散、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在国内长时间落后,连个叫得响的汽车品牌也没有。

一位熟悉湖南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湖南当时仅有的洞庭牌,专门生产拖拉机,但质量并不好。民间流传一句话:洞庭洞庭,动动停停,上坡不动,下坡不停。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湖南汽车产业发展步履维艰。彼时的长沙,汽车产业仍主要聚焦在农用车领域。

1999年,北汽福田正式落户长沙经开区,把长沙基地作为其向南推进的根据地,打造中国南方最大的商用车基地,这也是长沙经开区引进的第一家汽车企业。

3年后,长丰汽车数次改制求发展,也在长沙经开区建成中国最大的高档越野车生产基地。

两家企业落地长沙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吸引了更多车企瞩目并落户长沙,逐步形成了汽车产业聚集的发展态势。

时隔16年,北汽福田长沙厂区党委书记孔朝阳仍记得2007年1月8日这个日子,当天全省汽车产业座谈会在北汽福田长沙厂区召开,近百名湖南汽车业界负责人、政府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面对面探讨湖南汽车产业发展之路,并旗帜鲜明地把汽车产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来谋划。

随着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一系列实质性举措相继出台,长沙雄心勃勃,2010—2013年,长沙经开区更是提出打造“中国汽车产业第六城”的宏伟目标。

长沙的这份壮志雄心,源于整车企业的相继落户。

2009年,比亚迪年产2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在雨花经开区开工建设。

2012年,长沙一年内增加了菲亚特和三菱两个国际汽车品牌——广汽菲克和广汽三菱在长沙经开区投产。

这场汽车产业振兴的战役在2013年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一年,上汽大众将要落户长沙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

当时,上汽大众长沙工厂是长沙乃至湖南投资规模最大的实业项目,第一期投资约120.8亿元,年产30万台整车。

招商过程中,还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彼时,中南、西南不少省份都在争夺上汽大众项目。德国大众专家组向长沙经开区提出,要看项目用地最全面的信息,这可难住了招商团队。一番思考后,长沙经开区出其不意地想到“空中看地”,协调三一集团的直升机,邀请德国专家从空中察看项目用地,为后续谈判留下了好印象。

至此,长沙汽车产业版图初步奠定,走向成熟,汽车产品逐步涵盖越野、JEEP、SUV、普通轿车、新能源车、载货汽车等各类车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7年,是长沙汽车产业的高光时刻。这一年,仅长沙经开区,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011.6亿元,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3%,整车产量达69万辆,成为园区首个千亿级主导产业。

此后几年,长沙汽车产业受市场影响,进入深度调整期,近两年逐渐回暖。2022年,长沙汽车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与上年相比明显提升,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6%。

汽车企业规模也不断壮大。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共147家,比上年新增2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16家,比上年增加4家;过100亿元企业3家,比上年新增1家。

零件商的聚集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少则由近万个独立零部件组装,多则2万多个零部件。

振兴汽车产业之初,长沙就注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塑造汽车产业完整生态。

博世长沙是较早进入长沙的汽车零部件企业。2006年,博世长沙在长沙经开区建成投产,主要生产汽车稳定系统和刹车防抱死系统用的马达、发动机冷却风扇、空调鼓风电机、雨刮片等产品。

这是博世集团在中国中部设立的第一家工厂,也是首个落户长沙经开区的世界5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

17年来,博世长沙一次次填补长沙汽车产业的空白:2016年,长沙首条工业4.0生产线投产;2022年3月,博世长沙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名单,成为湖南第一家世界级“灯塔工厂”。

索恩格汽车前身系博世起动机和发电机事业部,与博世长沙“同宗同源”,于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主要制造汽车起发电机。

回顾索恩格汽车的发展历程,有两组数据最能代表它的实力。

一是落户长沙以来,索恩格汽车每年创造近40亿元的工业产值和2亿元的税收,每亩产值超过4000万元,每亩税收超过220万元,单位面积产值和税收稳居湖南省工业企业首位。

二是索恩格汽车实现了每3辆汽车就有1辆装配“长沙产”电机的愿望。

索恩格汽车总裁孙国忠见证了长沙汽车产业的崛起。他说,长沙虽然在中国汽车工业版图上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

多年来,长沙产业园区已集聚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117家,其中零部件企业超百家,主要集中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和望城经开区。

在这串长长的名单中,我们还能经常看到中信戴卡、住友橡胶、磐吉奥、博大科工、华域视觉、晓光模具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身影。

在位于望城经开区的中信戴卡南方制造基地,记者看到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已超过70%,平均每2秒便可下线一只汽车轮毂。

“去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近40%。”长沙戴湘汽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君介绍,湖南月轮毂需求量约有35万只,中信戴卡占了一半左右。

近年来,长沙在发动机、芯片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持续突破。

2018年10月,广汽三菱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一期年产能20万台。

2020年4月,比亚迪IGBT项目动工建设,达产后可满足年装车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需求。

“未来5年应该是汽车产业变革最为剧烈的几年,汽车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将快速发展。”3年前,业内人士的这一判断,让以索恩格汽车为代表的许多零部件企业加速挺进新能源领域,研制新产品,抢占未来风口。

主配协同提速

2022年,长沙汽车销量和质量双双提升,汽车企业效益得到提升,全市汽车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2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7%,利润总额实现扭亏为盈。

需要正视的是,暖流之下,寒流涌动,尤其是长沙汽车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的问题存在已久。

与国内一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巨头相比,长沙汽车产业的本地配套率不高,多数零部件企业规模不大,核心技术不强,产品更新换代不快,研发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整车企业配套要求。

此外,一些重要环节缺乏相应的企业补强,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和产成品本地销售率较低,相互联系不够紧密。

这个发展瓶颈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车企运输距离、经营成本增加,不利于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这种“痛感”在前几年疫情期间尤为强烈。

“配件的品质决定整车的品质。”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沙的汽车产业看上去很全,但大量的配套来自外地,要下决心打好打赢“第二战役”,下大力气提高配套率,实现主配协同,引进高端、一线品牌供应商,让长沙汽车产业集群“强身健骨”。

当前,长沙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之间在信息互通、市场互需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个个“孤岛”,很难发挥出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从近年来看,长沙显然没有被动观望,而是主动作为。一方面,长沙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聚集作用,以商招商,积极引进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优化长沙汽车制造生态圈。

另一方面,长沙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主配企业协作牵线搭桥,加速提升属地配套率。

2021年11月30日,湖南省汽车产业协作配套对接会举行。会上,广汽三菱、广汽菲克、三一集团、北汽福田等整车企业分别与省内一批零部件企业签署了采购协议,合同金额总计达50亿元。

在这场协作配套对接会上,北汽福田长沙厂区先后同6家配套厂商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提升本地配套率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已做好了全线属地化的规划。未来三年,力争把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0%~50%。”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欧航欧马可事业部供应链副总裁、长沙超级卡车工厂厂长刘茂山表示。

今年8月10日,长沙经开区举办了传感器产业与汽车产业供需对接交流会,20余家汽车及传感器企业携需求而来,多家企业进一步表达了合作意向。

据悉,长沙经开区产业链供需集市系列活动的第27场,由长沙经开区管委会联合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为汽车及传感器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

如今,长沙汽车产业界已形成一个共识,只有推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融通发展、抱团取暖,才能让产业振兴这场大戏频频唱出高潮,唱出长沙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