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长沙新闻

加速驶向新能源汽车之都(走在前 作示范·省会长沙在行动)——长沙开启汽车产业振兴之路(下篇)

发布时间:2023-08-21 10:21:00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邬伟 朱泽寰 周辉霞

8月9日,在比亚迪举行的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现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几度哽咽,当场洒泪。

泪水的背后,是王传福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事业高速发展的喜悦与自豪,也是对比亚迪20年筚路蓝缕历经风雨的感触和感怀。而在比亚迪乘风破浪,发展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的征途中,长沙极具分量。

2009年,正值比亚迪汽车建厂扩张的时期,各地纷纷端出优惠政策,向比亚迪抛出橄榄枝。“长沙带来的不只是政策,而是‘一本书’。”比亚迪集团湖南地区总负责人、长沙比亚迪党委书记周晓州回忆,“书”上不仅条目清晰地罗列了诸多政策,更有当地产业生态环境介绍等信息,等于为比亚迪量身定制了一套发展方案。

双方一拍即合,合作不断升级。在长沙与比亚迪的这场双向奔赴中,比亚迪在长沙的产业布局日益完整:雨花区生产整车,宁乡市生产刀片电池,望城区生产高端电子智能终端,同时长沙更成为比亚迪高端MPV——腾势D9的唯一生产地。

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正式停产燃油车,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首家作出这一决定的汽车企业。作为DM-i超级混动系统在国内的重要生产基地,长沙与比亚迪的合作关系从此更加稳固,合作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比亚迪在湘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湖南和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靓丽的名片。与此同时,比亚迪也持续稳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头把交椅。

全面拥抱新能源汽车赛道

随着比亚迪的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其所在的雨花经开区的主导产业,园区加速形成了以比亚迪为生产基地,晓光汽车模具、先惠智能等为零部件供应商,职教城和晓光工匠学院为教育培训基地,黄谷路6S街区为销售基地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具备从模具到零部件到整车的全链条生产能力。

产业链上的企业全面发力,快速驶向新能源汽车赛道。

比亚迪DM-i动力工厂,是比亚迪超级混合动力系统在全国的重要生产基地,承担了“三电”核心部件电机的生产与组装;晓光模具研发了全球领先、国内首创的“超高强度钢智能热成型”技术,建设的5G智能装备无人加工产线,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离散型非标单件柔性智能无人生产线;先惠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将建成中南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配线系统集成示范基地……

“我们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9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零部件配套率达40%。”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袁钊表示,将矢志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在产城一体格局中探索新路径,确立新优势。以龙头企业比亚迪为牵引,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业态聚集发展,形成涵盖生产制造、研发设计、销售服务、汽车文旅等全产业链协同的发展格局。

加速“换道”新能源的不只是雨花经开区。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上汽大众长沙分公司曾生产过途安L、新朗逸等一系列热门车型,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上汽大众也在着手“换道”新能源,将斥资80亿元,打造长沙分公司首个新能源汽车项目。

据悉,项目计划于2024年起,逐步投产MEB平台新能源车型,达产后预计年产新能源车10万辆。MEB平台是大众为纯电动汽车而设计的,其新能源当家车型ID.系列便是从该平台诞生。

今年7月25日,福田汽车在南方市场工作会上透露,上半年南方市场的新能源商用车销量持续攀升,同比增长7.9%,渗透率达到13.6%,远高于北方市场的5.7%。

福田汽车加速向新能源全面转型,这对今年2月正式获得新能源货车整车生产资质的北汽福田长沙厂区来说,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作为福田汽车南方市场的“桥头堡”,北汽福田长沙厂区将承担更多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任务。

今年以来,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调整和优化,车企阵容新旧更替,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走俏,新产品持续下线面世。新品的背后,除了整车企业的靠前研发,配套企业研发能力也在齐头并进。

“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是车辆性能的关键指标,为此我们研发出邓禄普首款新能源车专用轮胎e. SPORT MAXX。”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住友橡胶(湖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南伸明介绍,使用该款轮胎在同等能耗下可以增加11.1%的行驶距离,可满足新能源车辆对低滚阻、小负荷的需求。

位于望城经开区的中信戴卡南方智能制造基地,每2秒便可下线一只轮毂,为湖南轮毂市场贡献了近半供货量。

“相较于钢制轮毂,铝制轮毂具有质轻、散热快、减震及平衡性能好、易于加工等优点。”长沙戴湘汽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君告诉记者,依托中信戴卡打造的全球研发平台,保证轮毂研发的进度与新车研发的速度保持在同一频率,为更多新能源新车型量身打造一双合适的“鞋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地汽车配套企业“换道”新能源,近距离配套的优势也逐渐显现。

去年初,受疫情、上游原材料价格攀升影响,全国多地车企减缓发展脚步,但位于长沙经开区的湖南盈旺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不仅不受影响,一季度业绩还同比提升了173%。

“我们始终明确自己‘配套企业’的定位,不断提升本地汽车产业的配套率。”盈旺汽车总经理王道耀告诉记者,以公司主要产品——新能源电池箱为例,该产品上游供应商30%在市内、70%在省内,生产的成品也将供应给2.5公里外的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

先进储能和智能网联为产业赋能

纵观长沙汽车产业发展史,如果说“第一场战役”是成功招引整车企业来到长沙,那“第二场战役”就是吸引更多配套企业落户长沙,降本增效抱团发展。而在未来,从燃油车转型到新能源汽车,成为长沙汽车产业振兴的新战略目标。

在这一新征程中,先进储能产业的异军突起和智能网联的加速推进,将极大地为长沙汽车产业振兴赋能。

幸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近20年前,长沙便开始着手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关联产业——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宁乡是长沙率先发展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地区之一,邦普循环、杉杉能源、中伟新能源、法恩莱特等企业的聚集,助力宁乡形成了从正极、负极、隔膜到石墨、包装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闭环,“东有宁德,西有宁乡”的储能材料产业“双宁”格局,其势已成,长沙也成为全国先进储能材料十强城市之一。

弗迪电池便是宁乡高新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如今,弗迪电池的四条产线已全面投产,2022年每天可为比亚迪汽车提供刀片电池超70000片。

推开弗迪电池生产车间的大门,十余个七八米高的“大铁桶”印入眼帘,数十根金属导管从“大铁桶”上方穿过,将其串在一起。据介绍,这些“大铁桶”是产线混料系统的一部分,活性物质、纳米导电材料、溶剂、粘结剂等生产原料在这里可混合成均匀稳定的电击浆料。

沿着狭长的车间走廊,来到厂房三楼,只见十余只机械手臂在产线上闪转腾挪,夹起、检测、放下……机械手臂动作干净利落、准确无误、行云流水。

“‘极芯入壳’是电池涂布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产线工作人员介绍,此流程是将叠好的电池极芯“塞入”3毫米厚的金属壳内,“入壳过程讲求精准,稍有剐蹭就会损坏极芯,从而使产品报废。”弗迪电池通过自研自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弥补了传统工艺耗时久、失误率高的缺陷。

望城同样聚集了一批先进储能材料企业。今年5月正式量产的湖南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可达20GWh,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金驰能源高效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绿色制造项目签约,建设年产5万吨动力电池回收和5万吨前驱体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永杉锂业年产4.5万吨锂盐项目二期开工,投产达标后营收将突破百亿元。

目前,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已形成“前驱体—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匣钵—电芯、电池包封装与制造—分布式储能—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链条,产业聚集度很高,产业完整度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长沙持之以恒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一大批领先企业布局长沙,智能驾驶技术大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将进一步推动长沙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目前,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上已经汇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上下游企业400多家,年产值近800亿元,并聚集了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舍弗勒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中汽院研究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湘江智能)等研发中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无论是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加速成熟,均为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铺就了一条腾飞的道路。尽管目前长沙缺少本地新能源汽车品牌,但在先进储能的产业策源与智能驾驶的创新策源加持下,特别是依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优势,其对新能源车企的吸附能力将逐渐显现。向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迈进,是长沙汽车产业的未来战略目标。

打造长沙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纵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每个城市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站在新的产业发展和竞争的十字路口,长沙该如何奋勇争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长沙要唱响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强音,需要增强、补强两条‘链’,通过‘双链’并进,构建一个研发机构和整车组装企业想来、愿意来且来了不想走的产业发展环境。”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春生认为。

一条链是主配协同的供需产业链。

在这方面,常州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常州凭借动力电池的优势异军突起,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覆盖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电气仪表系、灯具、汽车车身、汽车饰件等十几个领域,形成3000亿元的产值规模。

最新信息显示,该市正通过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推动“整”“零”协同发展,加速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选择常州作为总部基地后,公司绝大多数供应链都在200公里以内,保证了效率和供应保障。

业内人士受访时表示,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一直是长沙汽车产业的发展短板。虽然长沙拥有多家整装企业,但许多零部件的配套依靠外地企业,本地的零部件企业规模不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产品的前沿技术程度常常跟不上整车企业的需求。“如果长沙及周边有1000多家重要零部件上下游企业,怎会对大型整装企业没有吸引力和诱惑力?”

另一条链则是服务配套的产业链。

“大型整装企业落户一个城市,其研发总部入驻一个城市,掌舵人首先考虑的是当地的产业链是否完善、人力资源是否充裕,之后才会去思考市场的需求如何。长沙发展汽车产业,需要将服务产业链作为硬实力去打造和完善。”姜春生认为,长沙需要花大力气建好、建全、建强汽车产业公用服务平台,包括汽车设计、第三方检测、人力资源引进等产业发展的各种服务平台,将这些辅助产业发展的软服务打造成硬实力,自然会吸引研发机构、产业链企业的投资和扎根。

新能源汽车成为风口和主流,这是不争的趋势。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83.2万辆,同比增长40.2%,市场占有率达到15%。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拥向市场,高峰时期新能源汽车独立品牌超过200个。

众多城市,特别是有一定汽车产业基础的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拥抱新能源汽车作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力,吸纳相关品牌和资源进入。长沙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在这一赛道的城市竞逐中崭露头角?湖南省从事汽车产业政策规划和产业研究的一位专家认为,要抓住两个关键。

关键之一,战略统筹,科学决策。强劲的市场需求,庞大的产业链条,以及可以预期的收益,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各方竞逐的对象,其中包括各地政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个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引进、立项、投资决策等分属于不同的管理和服务部门,难免存在信息沟通壁垒。因此,长沙有必要成立一个相对集中的产业管理机构,对各种新势力造车项目的发展前景、需求匹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决策,确保项目落地后能够健康、良性发展。

关键之二,抓住特色,做强长板。上海、深圳有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和研发实力,广州、武汉有厚实的传统汽车产业基础,合肥、西安已然是新能源造车城市新势力,长沙弯道超车,可以抓住两个特色。一个特色是长沙有“新能源电池界黄埔军校”中南大学,其在材料学和新能源锂电池领域的研发成果斐然,催生了一批人才和企业。长沙可以紧紧依托这一资源,朝着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策源地”的目标,做强做大相关产业,吸引投资。另一个特色是专用车领域的优势。长沙的专用车研发能力和市场基础在全国排在首位,三一、中联重科等也在发力专用车新能源市场。长沙不妨将之作为重点,做强做大这一块蛋糕,形成多品类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的格局。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征程已然开启,坐拥良好产业基础与产业生态的长沙,必将乘着“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的东风,加速驶向新能源汽车之都。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