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长沙新闻

在长沙,有一群地地道道的泥腿子,从挽起裤子到撸起袖子,再到转换脑子,走出了一条农民变渔民、渔民变市民、市民变园区主人的独特转型发展之路 1800“渔民”玩转高科技园

发布时间:2023-08-21 10:34:18

长沙晚报8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胡建红 唐薇频 颜家文)三伏天已过,但位于长沙东二环旁的三湘南湖大厦内,“热”度依然不减。20日,随着上市公司电讯盈科湖南分支机构正式入驻,这个有着“三湘5G大本营”之称的大楼,又增添了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许多人想不到,这个悄然矗立的地标高楼,成为了湖南首创、全国首批5G应用生态产业园;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高科技园区,居然是由一群当地的“渔民”建设和运营。连日来,记者深入园区,探究“渔民”们创办高科技园的传奇故事。

三次转型闯新路

立于三湘南湖大厦的25楼,放眼望去,城市繁华尽收眼底。谁能想象,几十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远离城市的农耕之地。正是这片土地,正是这片土地上的这群人,开创出了不同时期的三次转型之路。

这片土地有一个留存在许多人记忆中的名字:湘湖渔场。渔场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长沙郊区东屯渡农场,1964年,一件“难事”改变了农场的发展历程。当时,国家修建京广铁路复线,在农场内遗留了许多取土坑洞,农场正为怎样处置这些“坑洞”发愁,突然有人脑“洞”大开,为何不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利用这些现存的“坑洞”养鱼呢!湘湖渔场便由此而生,许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场员工,开始告别传统耕作,挽起裤子专业养鱼。由此也开启了这片土地上的第一次转型之路。

渔场成立后,所产鲜鱼迅速被端上长沙市民的餐桌,每年为长沙城区三分之二的居民提供优质鲜鱼。上世纪80年代,渔场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在稳住渔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饲料、皮革、运输、汽修等乡镇企业,产值在长沙郊区企业中迅速跃居第一。“家家万元户,户户有楼房”,这便是对渔场当时发展景象的形象描述。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到来,湘湖人越来越感觉到,养鱼已经不能承载新一轮发展的需要了。1993年,经过集体决策,湘湖渔场开始探索第二次转型之路:建设专业市场群。在市场化的大潮中,湘湖人撸起袖子,说干就干。敢为人先,1993年,湘湖人亲手填埋经营了近30年的鱼塘,同年8月,建立了中南地区第一个规模最大、批零兼营的家居建材专业市场——南湖大市场。随后,灯石大市场、三湘大市场、三湘汽配城、家居广场等十多家企业(市场)相继建成。1997年,湘湖渔场也升级为长沙市湘湖管理局,2002年,在对12家企业(市场)重组合并后,市场更名为湖南三湘南湖大市场实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三湘南湖”),这也是长沙首批专业市场群。彼时,长沙城市扩容刚起步,灯具、石材、地板、洁具、布艺……一件件代表全国最新工艺的产品,汇聚于此。

渔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湘湖人由渔民变成了市民,在辖区面积仅2.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原湘湖渔场的“渔民”们再次书写了市场经济的传奇。

可是,时代的发展,不会一日复一日重复原来的模式。近几年来,疫情大考、线上卖场等冲击波,让传统市场再一次面临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以前,建材家居等行业的生意,我们占据长沙市场70%的份额,现在,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三湘南湖建材城经理、湖南5G应用生态产业园项目指挥长黄铁明坦言,“过去是一铺难求,现在是到处求人,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酝酿破局。”

历史和现实再一次将转型之路的探索使命交给了湘湖人。

五亿家底创新业

未来的风向哪里吹,未来的路从哪里走?第三次转型的方向,一直困扰着湘湖人。早在2015年,湘湖人面对电商的冲击,就开始探索一条转型发展之路。“未来的产业是什么,我们还不知道。但是我们明白,再走传统市场的路走不通了!”湘湖人对于迫在眉睫的转型,达成了一致。

如何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湘湖人的决策很“传统”:凡逢大事,由湘湖人集体投票决定。这是几十年来湘湖人的“传家宝”。要转型,必然要投入,当时湘湖人的家底,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不转型,可以分享这么多年积累的红利,安安心心过上舒舒服服的小日子。但就在2019年,在经过数次讨论并全体投票后,湘湖人决定,不分红,先转型!在一块用作仓储的20亩土地上,投资5亿元,新建一栋高层商务楼宇(三湘南湖大厦),向空间发展要效益,向数字经济要未来。

2019年9月,三湘南湖大厦正式奠基。新大楼动工了,但新问题也出现了。新楼原来的产业定位是建设智慧型家居建材卖场,将传统市场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带着这个定位,招商小分队走南闯北,但商家并不看好,有意愿入驻的企业寥寥无几。兜兜转转之后,湘湖人突然发现,资源不就在身边吗?围绕在大楼周边的,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省移动公司”)及上下游几百家合作伙伴,且多属于软件类产业。通过分析和论证,新的产业定位形成:以三湘南湖大厦写字楼为支点,打造以5G产业链为主体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盘活三湘南湖既有的土地资源,最终实现传统市场的转型蝶变。

星光不负赶路人。2022年1月,湖南省移动公司与芙蓉区政府、三湘南湖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湖南5G应用生态产业园。2022年4月23日,湖南省移动公司为三湘南湖大厦授予“湖南移动5G应用生态基地”牌匾,至此,全省首个以5G应用为主导的产业园正式落成开放。

千余“渔民”开新船

“我们这群渔民,不断撸起裤腿打拼,今天还是泥腿子,只不过是换了一条船,换了一片海,去科技海洋捕捞更大的鱼。”今年46岁的吴靓是湘湖“渔二代”,也是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研究生,先后就职于华为、美国UT等知名企业。过去,他虽有为家乡建设出力的美好心愿,但专长无用武之地。这次听说要建高科技园,吴靓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外地一家准上市公司CEO职位,毅然回到家乡,挑起了三湘南湖大厦先期招商运营的重担。

像吴靓一样,负责三湘南湖大厦招商运营的团队成员虽然仍自称“渔民”,但他们是已经换了脑子的“渔民”,不少人已经成长为行业的精英。

这支有着一股拼劲的“渔民”招商团队,走进湖南省移动公司上下游200多家5G产业企业,让湖南5G应用生态产业园的招商运营迅速步入快车道。初步构建了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网络接入、5G应用、5G产业投资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生态链,园区入驻率99%。作为湖南首个5G应用生态产业园,开园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已经吸引了中移动物联网、中移动系统集成、航天科工等23家核心企业入驻,形成了一个5G应用生态主要产业链条,入园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

大厦内有省内第一个不限流5G室内移动专网,上班前一个小时,中央空调夏天提前预冷,冬天预热;有时有企业营业到凌晨一两点,大楼运营人员都等着大家,以便有需要能第一时间响应……园区运营得到入驻企业一致点赞。1800位“渔民”和后代,如今能够成为高科技园区的主人,大家都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为园区尽心尽力服务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缺什么就补什么!”2022年9月,根据入园企业的需求,园区筹划成立5G应用产业学院,培养行业急缺人才,如今,已培养3000多位5G应用人才,受到园区企业争抢。

“预计未来2到3年,园区入驻企业销售规模将会超过100亿元。”湘湖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园区周边有国防科大、华为区域总部、中国通服等5G产业优势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芙蓉区、湘湖管理局正在谋划以园区为支点,推动独具特色的“浏阳河数谷”建设,积极申报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采访手记

与时代同行才能书写时代传奇

多次深入三湘南湖采访和调研,总是一次又一次被感染着和感动着,一批又一批人,一代又一代人,在这块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历,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但流淌的都是同样的血脉,血脉相连的都是同样的基因:永远追随时代的步伐,追逐自己的那束光!

正是因为同样的基因,才能延续他们共同的基业。几十年来,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挽起裤腿再创业,再到撸起袖子建市场,直至转换脑子换赛道,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转型之路,证明了一个不变的真理:与时代同行才能书写时代传奇。

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也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人生。创新、创造、创业才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常态。在这种常态之下,如何能够让不同的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湘湖的转型之路给我们提供了种种启迪和思考。

在1800位湘湖“渔民”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躬身向前行的身影,还有公心为未来的合奏。在采访调研中,湘湖人告诉我们,他们多次抵制了外售土地、资产处置、分家单干、快速致富的诱惑,始终坚持走集体经济、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道路。

“我们这里不要致富明星,要发展群星。”长沙市湘湖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湘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石磊的这句话,验证了湘湖人几十年的矢志追求。湘湖的每一次转型,都为湘湖人的追求提供了现实的注脚;湘湖每一次转身,都是大家共同决策的结果;湘湖每一次创业,都是大家共同奋斗的付出。湘湖的发展密码就是:不把命运系于少数人身上,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不要私心要民心,不要明星要群星,共同发展百年青”,湘湖文化这种朴素的表述,以及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湘湖事问湘湖人”,“湘湖事靠湘湖人”的工作方法,让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在市场里赶海的湘湖“渔民”,每一次都能乘风破浪、踏浪而行。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