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唐琳
长沙虽已立秋多日,可“秋老虎”持续发威,盛夏留下的余温让人感觉比前段时间更闷了。夏秋交替雨水将逐渐增多,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有一种“湿病”正悄悄侵害身体。
最近,医院迎来不少湿气病人。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气?白天薏米水、晚上红豆汤,年轻人钟爱的祛湿秘方真的有用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谭超提醒,“湿气不除百病生”,若湿气过多,可引发多种身体不适,但一些方法用错了不仅没效,甚至有害。
湿气是怎么上身的?
前几天,刘女士和朋友小聚,吃了夜宵、冷饮、冰西瓜过后,她感觉昏昏沉沉、恶心想吐。回到家中,她更是头晕胸闷,躺在床上大汗淋漓,走路跌跌撞撞似大病了一场。次日,她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寒湿。
“天气闷热,许多人享受一时凉爽,可贪凉容易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谭超介绍,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如果感觉头昏体沉,可能就是湿气过多的体现。
中医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总结出自然界存在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邪气。湿易和其他外邪相结合侵袭人体,与寒结合为寒湿,与热结合为湿热,与风结合为风湿……人体会出现相对应的不适如怕冷、乏力、湿疹等。
谭超介绍,“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人们在外界环境中不断感受湿气,体内也不断生成湿气,所以湿气很难完全祛除,祛除湿气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哪些习惯容易“加湿”呢?中医将“湿”分为两种,即外湿和内湿。外湿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气候、住处潮湿、涉水淋雨或是长期进行水上工作等都是外湿的成因。外湿的产生一般是长期持续、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内湿多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产生,年轻人高温天气贪凉,爱喝冷饮、吃冷菜、不擦汗就吹空调,都可能使湿气从脾胃或毛孔侵入。
方女士最近特别容易困倦,吃东西也不香,她对照了一下舌头、皮肤、大小便等情况,发现自身湿气很重。谭超询问发现,入夏以来,方女士很少离开空调房。“长时间吹空调,伤阳气,又夹寒,有可能影响到水液的运行,而且夹湿。”谭超提醒,高温天里,不要久待空调房,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不要相差过大。
同时,熬夜、久坐不动、饮酒、油腻饮食等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都是隐形的“加湿”行为。这是因为,长期熬夜会消耗气血,劳倦则脾先受病,脾是保证水液代谢的“小马达”,脾虚导致水湿无法运化;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体内湿气代谢不出去;贪食生冷、油腻、饮酒及饮食不规律,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变差,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湿气在体内累积。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睡前洗头、洗冷水澡会产生湿气”,谭超说答案是肯定的。她提醒大家在中午阳气较盛的时候洗头发,洗好后要及时吹干。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洗冷水澡会损伤人的阳气,也会加重体内湿气。
通过“四看”,自我判断体内湿气
谭超介绍,体内有湿的人一般会有以下表现:精神疲乏,有困重感,没精神总想睡觉,老是睡不够,话都不想说;头上会有像裹了块湿布的感觉;头皮渗油、脸油腻、舌苔厚腻;脾胃运化不好,不想吃饭,甚至恶心想吐;吃了东西会胃胀、腹胀;吃得不多,体重却不断增加,腰以下肥胖明显,尤其是腿特别粗;四肢无力,不想运动;关节酸重疼痛;大便稀溏,黏腻不成形。
“具体可以通过‘四看’来判断。”谭超介绍,第一是起床时看感受,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这些就是湿的典型特征;二是如厕看大便,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容易粘在马桶上,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容易溏软不成形;三是洗漱看舌苔,早上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说明体内有湿热;四是进餐看消化,体内有湿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吃东西后马上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薏米不是万能祛湿方
办公室文员小苏最近经常拉肚子,晨起如厕大便不成形,她听说薏米能祛湿止泻,赶紧买了薏米煮成粥,每天早晚当主食,可吃完后发现,自己变得更容易拉肚子了。
谭超解释,这是典型的用法不正确,小苏用的是生薏米,脾虚有湿气易腹泻的人,应选用炒薏米。炒薏米和生薏米都能利水渗湿,治疗湿盛泄泻。不同之处在于,生薏米偏寒凉,假如本身脾胃就虚寒,很容易耗掉本来就不多的阳气,使湿邪更猖狂。薏米炒过之后,便少了一分寒凉,多了一分温润。
日常中,祛湿可选取赤小豆、薏米、山药、茯苓、莲子、白扁豆、冬瓜皮等药材,加入大米或小米熬粥,或是选取上述药食煲汤或炒菜。像冬瓜有“祛湿大元宝”的美名,连皮吃祛湿的效果会更好,这就是中医学里常说的药食同源。但要注意的是,红豆(或赤小豆)能排湿,同时也能搅动身体津液,如果使用者本身就有阴虚症状,比如失眠、心烦、易渴、便秘等,过度使用只会适得其反。
如何解决体内湿气重?
除了食疗以外,还可结合运动祛湿、经络祛湿、敷贴祛湿等方法祛除湿气。
湿气太盛会导致阳气衰微,这时候可以进行适当运动。一则动能生阳,二则汗能排湿。高温天不宜做剧烈运动,可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运动过程要包括热身、运动、放松三个阶段,让湿邪通过汗水排出体外。
人体有天然的防病和治病的经络、穴位,平时可以多按摩足三里、承山穴;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水温40℃左右为宜;泡脚的同时按摩足底涌泉穴,经络畅通不但有助于健脾祛湿,还有助放松和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记忆力;如果出现四肢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以用羌活、独活、威灵仙、苍术、白术各15克熬水泡脚,辅助按摩效果会更好。
三伏贴以及三九贴都是在极热、极寒的时令借助气候特点帮助人们祛除陈年旧疾的好方法;还有针灸、拔罐、刮痧、熏蒸等外治疗法,都有祛除湿邪的功效。尤其对于一些积年的“老寒湿”,连续多年坚持治疗,疗效会更佳。
谭超提醒,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长期思虑过重,忧思伤脾,脾运化水湿功能不好容易产生内湿;性急易怒则伤肝,肝郁脾虚,影响脾的运化,也容易生湿,可以适当保持精神安静,控制情绪。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