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虹 通讯员 郭强华 王俊超
一座城市,要想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需要战略平台、研发机构、创新主体、人才的高度聚集,需要优越的创新生态。
在长沙,人才、知识、技术等各方面创新要素的聚集度,没有哪个区域能比肩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因而,翻阅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大科城被频频提及。
在这场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的征程中,岳麓山大科城如何定位?有何优势?需要补齐哪些短板?怎样发力?
近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罗予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如上问题做出解答。他表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全省之大计、全市之大策,对于应科技而生的大科城来讲,要主动抢抓机遇、创新作为,在省、市、湘江新区的坚实领导下,切实担当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湘江科学城集聚区的主力军职责,为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科创动能。
大科城科创企业每年增长超30%
硅谷,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际一流大学,有以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实验室,有英特尔、惠普、甲骨文、苹果等上万家高科技企业全球研发中心。因而,这座城市成为了顶级全球研发中心。
“岳麓山下集聚着丰富的科创要素资源,在中部地区甚至在全国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罗予武认为,扛起湘江科学城集聚区主力军职责的大科城有如下几点基础优势——
从科教资源来看,大科城拥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7所,3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30个省部级创新平台;汇聚34名“两院”院士,集聚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及创新团队人才1.4万余人;推动建设校企研究生联培基地500余个,占长沙市校企联培基地总数的80%以上。
从工作基础来看,大科城管委会成立三年以来,岳麓山科创园“三湖一岭”R&D经费投入强度9.82%,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5倍;累计新增专利授权量15290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近80亿元、转化科技成果近2200件,14位院士(团队)18个项目实现就近就地转化。
从科创氛围来看,大科城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有色金属、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以每年30%以上的增幅,集聚2765家科创企业,18家专精特新企业,132家高新技术企业,1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大科城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创热土。
聚焦一流创新要素,打通创新链产业链
对比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罗予武坦言,要想在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湘江科学城集聚区的征程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大科城仍面临“集聚国内外研发资源的能力有待增强”“战略性、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布局建设有待加强”“科技创新服务的体系还有待健全”等挑战。
“放眼全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地正在全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合肥、武汉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这种竞争对我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罗予武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尤其是长沙绘制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一蓝图,让大科城更加明晰了三大发力点。
一是聚焦大院、大所、大企业,瞄准两个“100”,即加强与世界排名前100名和全国排名前100名高校院所的深度对接,推动这些高校院所在长沙设立研发平台或分支机构。
二是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发挥高校院所学科优势与科研平台优势,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组建创新联盟,通过世界一流企业拉动世界一流高校院所在长沙设立研发平台、联合开展研发项目等合作,更好地打通创新链到产业链,使创新端走向产业端。
三是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瞄准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获得者和国际一流科研团队,出台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专项政策,为高校院所和科创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提供最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