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9月13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彭穗)9月13日上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星辰全媒体记者会上获悉,3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紧扣“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战略定位,形成湖南特色制度创新成果84项,新设企业3.4万余家,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今年分别占到全省总额的近三成,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制度创新亮点频频
3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打造国际投资贸易走廊等7个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了119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两批共计84项特色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等7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和推介,“内河进口转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综保区优化进出区管理”“烟花爆竹出口智能化全流程监管”等5项创新举措在海关总署备案,26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2022年和2023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商务部研究院评价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质量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方阵。
优势产业花香蝶来
湖南自贸试验区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培育壮大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长沙片区加快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2022年海外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7.19%、72.6%、512.04%、68%。长沙片区培育形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1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三一重工18号工厂、博世长沙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临空产业、现代种业、国际会展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截至今年7月,湖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引进重大项目327个,总投资5138.61亿元;实现进出口5291.71亿元,占到全省总额的28.73%;实际利用外资7.53亿美元,今年1-7月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总量的28.71%。
平台建设热火朝天
对非经贸合作平台持续完善,全力打造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三个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来华留学生创业港、中非标准合作创新中心、中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2021年、2022年全省对非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38.52%、42.8%。
国际化服务平台体系不断健全,建设了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港、人才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国际商务商事集聚区等系列国际服务平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国际物流枢纽平台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长沙)2022年发运1020列,开行量位列全国第三,中欧班列南方集结中心初现雏形。长沙航空口岸加快打造中西部地区面向RCEP和非洲国家的航空枢纽门户,先后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7条,恢复国际客运航线16条。
接下来,湖南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促进优势产业国际化开放发展,区域协同联动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级,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贡献自贸力量。
【来源:星辰在线】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