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代又一代祖籍武汉黄陂的台湾同胞发起募集,在黄陂一中设立旅台黄陂同乡会奖(助)学金,如今三十而立。
30载爱心接力,30载薪火传承,这个一心只为激励优秀学子,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同乡会,用心、用情、用爱为木兰故里的优秀学子募得了一笔笔续求学之路、解燃眉之急的善款,也见证着一批批台北黄陂乡贤的家国情怀、大爱无疆。
情系桑梓 两岸同奏兴学曲
10月17日,台北黄陂同乡会返乡捐资助学30周年活动在武汉黄陂一中隆重举行,台北黄陂同乡会理事长陈达康率众乡贤跨越海峡彼岸,重回木兰故里,为家乡捐资助学再添善举。在2023年度台北黄陂同乡会奖(助)学金颁发仪式上,陈达康先生,原台北黄陂同乡会会长白正亮先生之子白毅明先生等为62名黄陂一中的优秀学子颁发奖(助)学金共计5.2万元。现场,陈达康先生代表台胞乡贤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感受到家乡发展的新面貌、新气象、新成效,对故乡学子寄予殷切期望,其桑梓之情、赤诚之心,令大家无不动容。
黄陂一中负责人代表全体师生向旅台乡贤致谢,勉励获奖学生铭记旅台乡贤的赤诚心意,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获奖学生代表也现场表达了对台北黄陂同乡会的由衷敬意。
黄陂区委相关负责同志对台北黄陂同乡会人士30年如一日关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密切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表示感谢和赞许。希望同乡会坚持联络乡谊、互助合作、加强团结的宗旨,组织在台乡亲多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让乡情得以延续、根脉得以传承。也希望台北黄陂同乡会继续关心支持家乡发展,为两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合作牵线搭桥、献计出力。并寄语获奖学生见贤思齐,爱心传递,刻苦学习,立志成材,逐光而上,报效祖国。
据悉,该奖(助)学金由台北同乡会第二任理事长张我风于1994年在黄陂一中设立,此后余传韬、白正亮、陈光陆、陈达康等历任理事长接力延续,每年坚持向家乡学子发放奖(助)学金,至今30年来从未间断,累计发放奖(助)学金300余万元,惠及2500多名黄陂学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子承父业 三十载温暖接力
今年76岁的陈达康先生是首任理事长陈绍平之子,参与同乡会活动已有二十余年,今年已是第8次返乡交流。
自2016年陈达康担任第六任黄陂同乡会理事长后,将每年每人捐赠500元的标准提高到1000元。他表示,如今大陆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十年、二十年前,500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现在每人捐出1000元或许也不算多,但我们对家乡的感情不能断!
随着第一代赴台黄陂长辈先后远行,老一代台胞逐渐老去,发动下一代人参与、给予同乡关怀帮助、增强同乡会的凝聚力,是陈达康一直在努力做的事。
一年一度的返乡捐资助学活动是同乡会的“重头戏”,一方面是为了奖掖后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断强化这一辈人对家乡的感情。此次回乡,台北黄陂同乡会凭吊前理事长余传韬,并参访了木兰花乡不夜城、大余湾及黄陂本土台企——一心回乡生态农场等地,体验家乡的“木兰文化”,品尝家乡美食,感受家乡发展脉动和乡村振兴成就……连绵的山脉还是那个山脉,村庄却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阡陌交通便利了、基础建设全齐了、乡亲们生活富足了……台胞们点点滴滴的乡愁在此刻化作喜悦和满足。
在陈达康看来,两岸同心同源,联结着血缘亲情。他们这代人生在台湾,但是身体里流淌着华夏子孙的血脉。只有回家亲身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继承父辈们的家国情怀。拳拳赤子之心承载着造栋梁之梦,此情可鉴可表!
子承父志 遵遗训助学铸人
今年第21次返乡的白毅明是黄陂同乡会理事,其父白正亮曾任同乡会的第四任理事长,父子二人接力为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为家乡捐资助教不遗余力。2012年10月,白毅明和父亲在黄陂一中庄严承诺,他们资助30名家乡绩优学子将父子相承,世代永续。
自1994年起,白毅明随父回到大陆探亲,此后也不间断地带着儿孙回乡。2015年白正亮先生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仍然不忘嘱咐子孙继续回乡助学。白毅明每年谨遵父亲遗训回乡捐资助学、探亲访友。
白正亮先生祖籍黄陂横店街,所以“白正亮奖学金”每年除了奖励黄陂一中高考成绩优异的学子之外,同时捐助家乡横店中学10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白毅明延续父亲的情怀,始终坚守父亲的承诺。
利万世者莫非文教,捐资兴学善莫大焉。在台北黄陂同乡会中,接力助学俨然成为了一种传统。造福桑梓,是长辈们的叮咛;常回家看看,是家乡人民的期盼。在同乡会人士的爱心资助下,一批又一批黄陂学子发奋学习,砥砺成才,现在正以不同的方式回报黄陂这片热土,薪火相传,爱心接力,成为推动家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稿件由武汉市台办提供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