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明
11月1日,长沙市住建局下发通知,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不少于30家企业,打造成首批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加快推动智能建造全产业链集群式、一体化发展,在“数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施工”“智慧化运维”等领域重点扶持打造一批头部企业。
11月7日,长沙市智能建造产业链推进办公室在湖南湘江新区正式揭牌,这意味着长沙智能建造产业扩容升级,从“单打独斗”转变为“联合作战”,将发挥产业链效应,整合企业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全市绿色智能建造企业聚集的产业优势,加快传统建筑行业的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将长沙打造成智能建造示范城市,率先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的“新范式”和“新高地”,助力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产业链从装配式升格为智能建造
长沙是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装配式建筑产业一直是全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截至目前,长沙共有国家级装配式基地13家,省级装配式基地30家,上下游骨干企业400余家,制造基地超170个,已成为全国的装配式建筑人才、技术、产品的输出中心。
2022年10月,长沙正式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名单,全面吹响“智能建造·筑梦星城”冲锋号。“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智能建造的重要举措,但它只是智能建造的生产制造环节,智能建造涉及建筑行业的全生命周期,从设计、施工、交付到运维,都可以运用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来实现。”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建造的全新建设模式,是基于“虚拟建造·实体孪生”理念的一种全过程数字化建设模式,“建筑业的智能建造就像工业中的智能制造,就是要‘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
长沙围绕产业链从装配式升格为智能建造,将市智能建造链办调整至湖南湘江新区,具体由新区开发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承办。“智能建造产业链范围较装配式产业链更广,企业规模显著增加,相应的产业发展定位、产品市场定位、企业主体定位以及招商定位等都发生了变化。”市智能建造链办副主任王建辉说。
长沙发展绿色智能建造产业优势明显
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智能建造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长沙建筑业总产值全国排名前十,发展绿色智能建造产业优势十分明显。”王建辉说,长沙的装配式制造、模块化建筑走在全国前列,具有工程机械、信息网联、新能源等相关产业集聚,绿色智能建造相关的6条子链优质企业汇集,创新能力强的知名建筑企业林立,建设工程类高校院所云集,这些都是长沙发展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也应看到,长沙智能建造产业链还存在一定短板,比如数字化BIM设计、智能建造机器人、数字建造服务、数字化城市运营维护、智能家居等领域还需补链延链强链;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机电设备等供应链市场缺少龙头企业和产业聚集园区;缺少国家级智能建造、建筑结构、绿色建筑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研究基地等。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产业的主体。长沙将进一步破除政策制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更多总部在长沙、研发在长沙,品牌在全国、市场在全国的绿色智能建造企业,使长沙成为全国绿色智能建造产业高地。同时,积极推进EMPC总承包模式,带动绿色智能建造在项目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全维度落地;大力推广BIM设计、BIM施工、BIM运维,为项目全寿命过程的“数字生成、数据驱动、数字孪生”打好基础。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联合舰队”
今年3月6日,长沙出台《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着力打造智能建造“产业舰队”,到2025年,全市基本形成2000亿元级规模以上的智能建造产业,培育4个百亿元级企业,实施10个十亿元级项目;到2030年,智能建造产业产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成为在国内、国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建造产业高地。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市智能建造链办将成立课题组,对智能建造相关企业的市场产品、研发情况、专业特色、推广政策需求、发展空间评估等进行全面调研摸底;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助力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和双向赋能;适时向社会发布绿色智能建造指数,加快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打造智能、绿色、品质、韧性的宜居城乡。组织推动企业跨专业交流、联动合作、逆向模拟创新产品应用场景;引导企业研发开发有市场需求、社会接受、辐射规模大的智能绿色建造产品;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骨干企业,进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方阵和产业“联合舰队”。
同时,围绕智能建造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进行精准招商。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长沙市智能建造产业链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16.95亿元;全市在建项目23个,总投资额75.1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全市新开工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项目总建筑面积1086.8万平方米,占新开工总建筑面积比例的56.9%。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