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邮到互寄明信片,再到收集印章
怀旧消费,如何能走更远?(经济观察)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实习生 徐蹊成 梁译丹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而今山海可平,锦书匿迹。随着通信设备不断更新迭代,社交网络日渐发达,“天涯若比邻”早已成现实。然而,仍有不少年轻人迷恋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漂亮的明信片带来的仪式感与厚重感。
从集邮、互寄明信片,到收集印章,怀旧消费始终打动着一部分年轻人。他们为什么愿意为这些“老物件”埋单?怀旧消费如何才能更有生命力,走得更远?连日来,记者展开了调查。
故事 一张张明信片带来温暖与感动
小布是长沙的一名高三学生,今年将迎高考。“有时候会感到学业压力大,平时又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朋友从外地寄来一张张小小的明信片,时常会带给我温暖与感动。”小布所说的朋友都是在社交网络上认识的,会与她定期互寄明信片。
“一张明信片约2元,邮票0.8元,一个月寄20张,总费用不到60元。”小布很享受挑选明信片和邮票的过程。“朋友们寄来的明信片很漂亮,有各地的景色图片、动漫图片和当地邮局盖上的邮戳,我也很喜欢明信片上贴的邮票和他们用心书写的鼓励话语。”寄出和收到明信片,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很多人认为,邮寄书信或明信片的时代早已远去,事实上,仍有很多喜欢“慢生活”的年轻人愿意为这样的怀旧消费买单。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查询发现,不少年轻人享受着互寄明信片带来的快乐。受此影响,明信片、邮票散票、明信片个性化定制等产品或服务在购物网站上仍有专属市场。
80后风光摄影师玉成告诉记者,尽管通信手段越来越先进,但他依然喜欢明信片带来的仪式感。
新潮 “盖章式旅游”从小众走向大众
近年来,“打卡式”旅游越来越红火。然而,不少年轻人却在用另一种方式去“打卡”——收集印章。每到一座新的城市,他们不会忙于搜寻当地的美食和景点,而是急着搜索“盖章攻略”。经过数年发展,“盖章式旅游”正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
“如今出门,我都会带着印章收集本,集满当地各种各样的印章,感觉旅行才有意义。”34岁的长沙白领胡小可自称“盖章狂魔”,他认为自己在圈子里属于年龄偏大的那一部分,因为喜欢“盖章式旅游”的多是00后。
胡小可向记者分享了自己收集印章的故事。“5年前,我到辽宁出差,去了沈阳故宫博物院,发现游客中心有仿古的印章,盖在本子上特别漂亮。”从那以后,胡小可就迷上了收集印章。这几年,博物馆、景区、文创商品店铺内的印章越来越多,颜色和图案也越来越丰富,从简单的文字到景点、建筑的图案,还有个性化的图形标志。如今,胡小可收集的印章已经盖满了两本盖章本,他也收集了不少“通关文牒”之类的印章文创产品。
在位于太平老街的一家文创商店内,盖章区围满了等待盖章的年轻人。小陈认真在本子上盖下岳麓山的风景章。“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这次来长沙出差,行程紧凑,来不及一个个地方去转,就专门来太平街收集印章。”小陈告诉记者,她想通过集章这种古老而又浪漫的方式,将风景、回忆和情谊“印”在本子上。
思考 创新为怀旧消费带来新生机
业内人士认为,怀旧情结对于消费行为的影响巨大。作为怀旧消费产品的重要部分,明信片与印章类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创新与转变的前景。
“目前越来越多的商家跟风推出了印章类产品,且为顾客设定了消费门槛,达到一定消费金额后才可盖章,如此就让收集印章这一行为变了味。”胡小可介绍,不少商家的印章也逐渐同质化甚至雷同,还有部分印章缺乏文化底蕴,如此将他人的兴趣爱好变为“盈利利器”不可取。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部分景区景点周边的商家为吸引“盖章式旅游”群体,会“捆绑销售”,游客在店内购买盖章本或明信片后方可盖章。
专家认为,怀旧消费想更有生机活力,创新必不可少。明信片和印章等“老物件”虽小,但它们个性独特又充满设计感,作为文创产品,是丰富游客体验和营造旅游目的地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对于开拓文旅市场能起到口碑人际传播的效果。未来,这些“老物件”有可能“牵手”AR和3D打印等新技术手段,为怀旧消费注入新动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怀旧消费市场不能仅仅利用别人的情感共鸣,质量和服务也得跟上,同时要与当代潮流元素结合,衍生出新的怀旧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这样才能让怀旧变得时尚。”业内人士认为,有行业规范和管理约束,怀旧消费才能健康发展、走得更远。
来源:长沙晚报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