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乡村基建擘画振兴蓝图

发布时间:2024-02-07 15:59:5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乡村要振兴,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一环。

当前,正值冬修水利建设“黄金期”,来到长沙市长沙县,当地抢抓有利时机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紧疏浚河道,加固堤坝,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来年农业生产和防汛抗旱夯实基础。

“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将全面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在山水洲城之外,山水田园将精彩蜕变,预计到年底长沙将创建100个美丽宜居村庄、10个美丽宜居村庄样板片。

十万亩辐射带动区较去年增产17%

在宁乡市双江口镇,“4800亩的核心区全部安装了诱捕器,其中2000亩示范区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结合生态防控技术,为稻田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农产品更加绿色生态,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双江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曹卫红介绍。

2023年,长沙市扩面开展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建设,经专家测产,千亩核心示范片、万亩综合试验区和十万亩辐射带动区双季周年平均亩产分别达1298.52kg、1204.43kg和1005.16kg,十万亩辐射带动区较2022年全市周年平均增产17.53%。

据了解,千亩核心示范片总面积7198.91亩、万亩综合试验区总面积50761.14亩、十万亩辐射带动区覆盖29个乡镇面积61.3万亩,示范片实现整区域条田布局、农田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灌溉设计保证率达90%以上,道路通达率达95%以上。

智慧三农建设用一张图看懂涉农数据

近日,记者走进长沙市智能集中育秧工厂信息化指挥中心,两侧的墙壁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八个红色大字,分外醒目。在这里,一整套工业育秧流水线只需要轻点几下手机就能全面掌控育秧温湿度环境。与传统的育秧方式相比,工厂集中育秧能节省约60%的土地以及90%的人工劳动力。

近年来,长沙市锚定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市创建的目标任务,夯实数据底座,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实践。

长沙市于2023年3月启动“智慧农业农村”第一期建设,通过三农数据的采集、清洗和共享,构建“标准规范、要素齐全”的智慧农业农村大数据互通体系,实现高水平的管理和决策服务。截至目前,长沙智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已汇聚农业、资规、水利等18类专题数据,形成以基础库、现状库、规划库、管理库、产业库和业务库共六大库为基础的58个图层、共计11.22万条涉农数据记录,并发布粮食产区分布一张图、蔬菜基地一张图、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一张图等45类图层服务。

农村环卫改革让341万农民受益

长沙市按照“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原则,将农村清扫保洁和垃圾治理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内容,推动各级从人员队伍、设施配备等方面提质升级,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化程度。

“这些玻璃瓶是低值可回收物,我们收集的低值可回收物,县里和镇上会补贴400元一吨,去年得了2万多元补贴,一年下来保洁、收废品,有近6万元的收入。”李忠是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的垃圾分类“高手”,从事保洁工作14年,她去年收集的低值可回收物利用量达到53吨,在全镇100多名保洁员位居第一,不仅获得了低值补贴,最近还被评为了镇里的“环卫标兵”,让李忠对保洁这份工作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如今干起活来更有劲。

2023年,长沙市拿出2亿多元保障农村环境卫生村级日常运行,明确按90元/人/年标准,由市、区县(市)、镇村和农户共同承担,其中市级和区级分担比例共75%,其余部分由镇村自筹。这项改革被评为2022年度长沙市“十佳典型改革案例”,全市843个村和341万农民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2024年长沙市委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纵深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聚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持续提标,将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改革落地,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确保全市环卫专业化服务的行政村达80%以上。

作者:王茜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