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长沙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

发布时间:2024-03-07 17:40:4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王淑娅

近年来,长沙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乐章。

突出主线,把准民族工作“总基调”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长沙市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行动方案》,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工作格局。

完善协同联动机制。 坚持以上率下、共同参与,市领导带头联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点,各部门协同联动、密切配合,各县(市、区)同步跟进、主动作为,全社会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形成“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工作合力。

强化督导考核机制。 连续三年将创建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对创建工作实行“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核”,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落地见效。

紧扣“三交”,谱写民族团结“同心曲”

“三项计划”凝共识。 各族青少年交流深入展开,2023年开展跨区域双向社会实践活动811场次,覆盖青少年5.4万人次,其中8763 名新疆、西藏青少年亲身感受湖湘文化、浸润长沙精神。互嵌式发展层层深入,城市民族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长沙获评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长沙发挥橘子洲、岳麓书院等旅游资源作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增强各民族同胞的归属感。

“三大载体”聚合力。 用好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提升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水平。在全市建立24个民族工作服务站,为各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70个。发挥市民族联谊会桥梁作用,开展政策宣传、对口帮扶、捐资助学等活动,为民族地区提供就医、就业、法律服务2410人。 

“三大阵地”强效能。 打造邻里结对社区、示范教育基地、民族文化传承“三大阵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向社区各民族群众常态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联谊活动,长沙县湘龙街道湘贸社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雨花区怡园社区成为全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社区。打造湖南雨花非遗馆民族团结示范教育基地,发挥湖南省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等场馆的宣传载体功能,发挥先进典型感召作用,讲好民族团结的长沙故事。积极创作民族题材文艺作品,花鼓戏《花猪司令》两次进京演出,《夫人如见》成功首演并入选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歌剧《半条红军被》在全国巡演。

务求实效,唱响民族和睦“幸福歌”

凝心聚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抢答赛、“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演讲比赛、“美美与共——长沙市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展”以及传统节庆、民族文艺活动100余场,全力打造非遗技艺“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品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五个认同”。

法治先行,护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织牢基层民族工作网络,明确1629名基层民族工作专干、1700余名网格员。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摸排研判工作形势。开展以案说法等法治教育培训,一体化夯实民族事务基层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

民生为本,促进各民族群众安居乐业。 连续29年对口帮扶湘西州龙山县,共派出帮扶干部164名,累计投入15.2亿元,帮扶项目1046个。从1995年起对口支援西藏贡嘎县,在医疗教育、科学技术、民族宗教等领域加强合作,为促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长沙力量。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