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亮亮 李静
三月春风处处暖,雷锋精神代代传。
今年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我们来到这片雷锋生活和战斗过18年的热土,走进望城区人武部这个优秀集体,解密他们学雷锋的新时代“答卷”。
人生该如何走过,22块石阶组成的雷锋步道告诉你:这里有——
种子的力量,人生的分量
春风初起,阳光明媚。走进雷锋东路66号望城区人武部营院,迎面是一座红色花岗岩雕塑“旗帜”:手握钢枪的青年雷锋英姿飒爽,“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大字赫然在目。雷锋塑像高2.2米,寓意雷锋宝贵生命定格在22岁;塑像宽3.05米,寓意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有人说,61年过去,在当今部分年轻人心目中雷锋也许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或许提到雷锋大家都知道,却对他的生平事迹不甚了了;或许说起雷锋歌曲大家都能哼唱两句,却对新时代雷锋精神内涵知之甚少……
但是,在望城区人武部这27亩面积的营院里,雷锋元素被融入国防动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军营处处蕴含着浓郁的雷锋文化气息。
雷锋,从望城这片红色热土出发,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革命战士。走进望城区人武部,人们能在这里接受雷锋文化的洗礼、感受雷锋精神的熏陶,懂得什么是崇高,又如何去崇尚。
从雷锋塑像出发:雷锋文化墙、雷锋广场、雷锋步道、雷锋日记石刻、雷锋花园、雷锋文化长廊、雷锋书屋、雷锋大讲堂……营院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打上了深深的雷锋印记。
从雷锋精神出发:学习雷锋事迹、续写雷锋日记、宣讲雷锋故事、践行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在营院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雷锋精神早已从“3·5”走向“365”,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身临其境、耳濡目染,雷锋精神可触可感,雷锋形象也更加鲜活起来。27亩的营院就像一个雷锋精神“加油站”,让每一个人都愿意“走进来学雷锋,走出去做雷锋”。
“1940年12月,雷锋在湖南长沙雷锋镇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出生;1950年,雷锋当上儿童团团长;1958年,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就职……”2023年春夏之交,在望城区人武部参加民兵集中点验的民兵手执红笔,在营院里的雷锋步道上,一个一个地描着步道上滚烫的文字。
逐字描红雷锋步道的22块石阶,是望城区人武部民兵的优良传统。22条生平事迹逐字描过,仿佛与雷锋一道走过了他那短暂而不朽的一生。
一级一级走过雷锋步道,来到雷锋文化长廊另一端,墙上是十多幅雷锋画像。画中既有雷锋生前的工作场景,亦有助人为乐的动人瞬间,每一幅画都让走进营院的人们感到,雷锋未曾远去,雷锋就在身边。
这些画像,来自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刘静的无偿捐赠。只因雷锋一句鼓励的话,刘静坚持绘画60年。“雷锋心中没有自己,他到哪里,就把光和热带到哪里。”刘静说,雷锋的精神品质深深影响了她那一代人,而刘静也希望能通过绘画的形式,把雷锋的故事讲给年轻一代听,把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雷锋是望城的一张特殊的名片、一个特殊的品牌、一面高扬的旗帜,人武部的官兵们对雷锋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望城区委常委、人武部部长肖三军表示,望城区人武部要在争做雷锋精神的种子上走前列、作表率、树标杆。
十多年来,望城区人武部先后有20多名干部职工被上级机关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国防之星”“雷锋之星”,人武部也获得军队系统“学雷锋标兵单位”“学雷锋学李向群学英模先进单位”“先进人武部”等荣誉,并被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如何跟着雷锋出发,500多名望城籍战士立功受奖的故事告诉你:这里有——
精神的回响,青春的回应
“像雷锋那样当兵,当雷锋那样的兵!”近年来,在望城入伍的新兵,每年都会在雷锋雕塑前举起右手进行庄严宣誓。
这样的场景让他们终生难忘。“这是一种身份认同,佩戴‘新雷锋’身份纪念章,与老兵们同唱革命歌曲,收到学雷锋系列丛书,我感到非常光荣。”到雷锋部队参军的新兵梁旭说,要时刻以“做雷锋式的好战士”严格要求自己、锤炼自己,为部队建设作贡献。
望城区人武部已经连续六季举办以“像雷锋那样当兵”为主题的入伍新兵欢送仪式。“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望城区人武部政委文楚强介绍,常年接续不断的熏陶浸润,让雷锋精神成为新兵成长的“风向标”。
“我是雷锋家乡人,我一定会做一名雷锋精神的传人,为父母争光,为家乡争光,报效祖国!”作为2023年下半年的新兵,望城区高塘岭街道名盛村“00后”张伟英已奔赴军营,而他的三胞胎弟弟张伟杰、张伟业已在2022年参军入伍。
三胞胎中最小的张伟业第一个入伍,也第一个在部队获得荣誉,不久前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二弟张伟杰在部队也十分努力。“我们都要像雷锋那样当兵,当雷锋那样的兵,在部队好好干。”不甘落后的大哥张伟英表示,自己到了部队以后也将争取早日立功受奖,添彩雷锋家乡。
雷锋,从这里出发。他们,跟着雷锋出发。
在西北戈壁深处,某防空旅导弹发射阵地上,导弹矗立,直指苍穹。发射架下,一名女军官紧握秒表,清脆的“发射”口令坚定而沉着。她就是陆军首支女子导弹连第二任连长姚璐遥。
姚璐遥是望城区高塘岭街道白芙塘社区人,2011年12月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次年,她因表现优异直接提干,2014年被分配到某旅导弹发射连。望城区人武部领导常常打来电话勉励她:“作为雷锋家乡兵,希望你能像雷锋那样为家乡争光!”
“雷锋家乡兵,就要干出点名堂!”姚璐遥读懂了雷锋的“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挤时间、苦钻研。也正因如此,入伍以来姚璐遥屡屡创下佳绩: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被评为长沙市首届“国防之星”,荣登长沙“强军号”国防教育主题地铁专列,所带连队9次受到表彰奖励,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从望城区铜官街道入伍的黄铸佳,在部队也曾有一段迷茫的心路历程。彼时,家乡望城区人武部寄来雷锋书籍,帮他找回入伍初心。“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经受百炼,难以成钢”“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雷锋的这些励志名言像春风细雨一样滋润他的心田。
重新振作起来的黄铸佳主动请缨参加重大任务,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当兵以来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成为战友们竞相学习的“理论之星”“创新能手”。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怀揣着望城区人武部赠送的《雷锋日记》,邓文杰走进军营,如愿以偿来到高原喀喇昆仑。在海拔5400多米的河尾滩边防连,他坚持“像苍松一样迎风斗雪”,驻守高原10年从未退缩。
十年来,无数“学雷锋标兵”瞄准战场建功,“身边的活雷锋”立起奋斗新标杆,先后有520多名望城籍战士提干、立功受奖,1000多名望城籍官兵成为各类骨干。
如何汇聚起磅礴力量,1万余名民兵成为“铁板一块”的故事告诉你:这里有——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战位”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在望城区人武部历次举办的“像雷锋那样当兵”入伍新兵欢送仪式上,“雷锋兄弟”雍文和、雍文森都会深情地唱起根据雷锋日记改编的歌曲《如果你是一滴水》。
雍文和、雍文森正是望城区人武部向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送去的兵。因为来自雷锋家乡,兄弟俩被雷锋班里的战友亲切地称为“雷锋兄弟”。服役期间,望城区人武部时常与他们电话、书信往来,勉励他们当好雷锋传人,为家乡人民争光。“雷锋兄弟”不负众望,工作训练中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
退役返乡后,身份转变了,但“雷锋兄弟”播撒雷锋精神种子的脚步从未停歇。兄弟俩一边努力创业,一边热心助人,发挥自身文艺特长,结合从军经历,在雷锋家乡继续高唱雷锋之歌。
这就是雷锋精神的传承。传承雷锋精神就要从爱岗敬业做起,从手头上的事情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成为各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一直以来,望城区人武部不仅输送优秀新兵,同时感召退役军人和民兵队伍,打造“像雷锋那样当兵”教育管理闭环,引导全体民兵和退役人员始终视岗位为“战位”,始终保持战斗姿态,始终保持一心为民的雷锋形象。
“战场救护考核开始!”随着点验组考核官一声口令,望城区月亮岛街道民兵应急排排长吴四华迅速从急救箱中取出绷带纱巾,从伤口处理到止血包扎,动作干净利落,最终获得优秀成绩。
散则为民,聚则为兵,“到位”即入“战位”。吴四华动情地说:“我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是一名民兵排长,无论岗位如何变换,退伍不褪色。”
吴四华始终牢记要“像雷锋那样当兵”,因为“在望城,人人都是‘雷锋’”。他成立的华洋老兵网约车租赁公司,专门接收待业的退伍军人,近几年来帮助5000多人就业,其中70%以上是退役军人。
不仅如此,“学雷锋、做雷锋”也成为“华洋老兵”的标配:每年高考,他们出动车辆免费为学子送考;抗击疫情,他们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交通服务;应急救援、抗洪抢险,他们不仅为受灾群众送去急需物品,还为公益志愿者送去食物、雨鞋等物资……只要大家有需要,他们的汽车马达就会响起。
与雷锋同行,爱永远在路上。吴四华先后被省文明办评为“湖南好人·身边雷锋”,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还获得“戎创星城 创享未来”2023荣光行动长沙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
“他就是‘活雷锋’!”在望城区乔口镇蓝塘寺村,村民这样评价退役军人、民兵排长欧阳志国。十多年前,欧阳志国动员乔口镇退役军人组成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公益活动。从无偿献血到敬老护学,十几年来他们的志愿服务从未间断。望城区打响脱贫攻坚战后,欧阳志国更是根据自身养殖经验,帮扶数名贫困村民开办养殖基地。他还出资购买环保运输车,定期将养殖场动物粪便运送给农户施肥种菜,实现创收与生态双赢。
退伍军人周润回乡后,与战友一起投资500万元,开办了长沙市首家乐润航空运动基地。公司聘用的职工80%是退役军人,并把基地定名为退伍老兵创业基地。
参战老兵徐正祥坚持四十年如一日替丁正祥烈士照顾父母,在退伍老兵中发起“戍边情·报母恩”守护烈士母亲学雷锋行动,2021年2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90后”最美民兵柳忠耀是望城区雷锋民兵应急连民兵连长,也是“爱军专武”的武教头、技艺精湛的排头兵、疫情防控的热心人。在某次事故处置中,为了维护现场秩序,保障生命救援通道畅通,他在现场坚守了七天七夜。
抗洪抢险,有民兵被泥水浸透的身影;扑救山火,有民兵被烟雾熏黑的面颊;扶贫帮困,有民兵被劳累熬红的双眼;抗击疫情,有民兵被面罩勒出的血痕……作为雷锋家乡的新时代国防建设参与者,望城区1万余名民兵铭记雷锋故事、传承雷锋精神、播撒雷锋种子、忠诚履职尽责,一头扎进各行各业,汇聚起磅礴力量,助力望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新雷锋注入了新的内涵。
如何不忘初心、牢记殷殷嘱托,96万望城人新时代挽手成林,好人辈出的故事告诉您:这里有——
如山的信念,如磐的信仰
雷锋原名雷正兴,1958年响应号召从望城一路北上,前往鞍山钢铁厂当工人。报名的路上,他将名字改为“雷峰”,勇攀高峰,永远跟党走,“站得高、看得远,就不会迷失方向”。
参军入伍后,雷锋再次把名字中的“峰”改为冲锋的“锋”,勉励自己在部队要冲锋向前、保家卫国。
雷锋改的是名字,从未改变的,是他坚持人民至上的信念、为人民服务的信仰。
在雷锋的家乡望城,这种如山的信念、如磐的信仰,也从未改变。
在望城区人武部的雷锋文化长廊里,“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中国好人”姚建刚、“时代楷模”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悉数榜上有名……他们是雷锋家乡人,他们是新时代学雷锋的答卷人,他们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
“雷锋家乡学雷锋”蔚然成风。
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就讲雷锋,教育学生“像雷锋一样成长”;父母将雷锋精神作为家风家规家训的基准,引导孩子“像雷锋一样做人”;人武部将雷锋格言塞进新入伍战士的背囊,寄望青年“像雷锋一样当兵”……
96万望城人时时学雷锋:学雷锋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每年有方案、每季有品牌、每月有主题、每天有活动。以83个“雷锋驿站”为主阵地常态开展便民服务,近两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5200多场。
96万望城人人人学雷锋:“雷锋式教师”“雷锋式医生”“巾帼学雷锋”……各行各业都开展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构建区、街道(乡镇)、村社三级学雷锋志愿服务网络,全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80余个,共14.7万人。
96万望城人处处学雷锋:学雷锋和工作生活深度融合,常态开展“敬师长、读好书、做好人”“孝父母、知感恩、会节俭”“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等道德实践活动,营造出向善向美的社会风气。
“我是第91692个‘雷小锋’,我要像雷锋那样成长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斑马湖小学学生李梓楠这样说。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