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
春日的长沙美不胜收:草长莺飞,一树树繁花肆意开放,一泓泓碧水活力奔涌。
2018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眺望奔流的长江,总书记殷殷嘱咐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
近年来,长沙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牢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责任,纵深推进“一江一湖六河”系统保护与治理,统筹推进治水、管水、用水,水生态修复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水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湘江水复春,春风暖星城。长沙正从“守护好一江碧水”出发,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和保护,率先打造“蓝天、碧水、净土”的湖南样板、国家示范。
一河风光,一河画卷
惊蛰过后,气温回暖,圭塘河边春意盎然,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于此,邂逅圭塘河的“清澈春天”。
圭塘河是长沙的城市内河,是浏阳河的一级支流、湘江的二级支流,在充分发挥“毛细血管”作用的同时,其流量会补给到湘江、洞庭湖,最后汇流至长江。
从昔日人们口中的“龙须沟”,到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获得“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美丽河湖两项国家级生态殊荣的“生态河”,圭塘河的治水岁月里,映照着长沙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保护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不停步履。
长沙位于湘江流域下游、洞庭湖尾闾,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全市境内共有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37条、湖泊14个,水融入了城市的肌理,也赋能城市的生长。
用心用情用力守护一江碧水,落实在长沙持续的担当作为里,响彻在长沙不变的初心承诺中。
在长沙,制度管水,党政担当有力。
长沙坚持“一把手”带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环委会、河委会主任,形成了主要领导部署、督导,分管领导定期调度点评的工作机制。市环委会牵头组织实施“碧水保卫战”,市环委办(市生态环境局)统筹调度推进。从2013年起,连续实施省一号重点工程湘江保护和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出台《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关于全面排查“一江一湖六河”生态环境问题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长沙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长沙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及系列制度》等制度文件,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在长沙,综合治水,汇聚强大合力。
市直有关部门严格按“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发挥行业监管作用,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落实水质目标、重点任务到具体断面及个人,各省级及以上园区管委会压实园区企事业单位水环境管理主体责任,形成了水污染防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积极组织“六五环境日”“世界水日”等活动,支持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社团、公众等各方力量治水护水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一河风光,一河画卷。强有力的管治举措,让长沙更多的河湖重新焕发光彩、刷新颜值。
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6处,浏阳河入选国家首批示范河湖,一批批美丽河湖成为市民家门口的风景。
久久为功,水清鱼欢
去年新春,湘江长沙段江豚“组团畅游”的画面惊艳了一座城,视频镜头里,数头江豚在清澈的湘江水中畅游,分外活泼。
其实早在2018年6月,该江豚种群就已在湘江望城乔口水域出现,这些来自南洞庭湖湘阴横岭湖自然保护区水域的江豚,从洞庭湖水域,一步步游进湘江上游,生动见证着湘江水域生态的持续改善。
不仅仅有江豚戏水,细鳞斜颌鲴(黄尾刁)等特有鱼类近年也在湘江长沙段惊喜现身,展示着长沙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长沙坚持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开展“一江一湖六河”综合治理。强化湘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洞庭湖总磷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整治,加强枯水期、汛期、高温蓝藻特护期“三期”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创新开展“一江一湖六河”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稳步推进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让“水清鱼欢”“江豚戏水”的美好画面频频走进大众视野。
这组数据里,展现着让水更净更清的长沙步履。
持续打好治水“组合拳”,深入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长沙倾力守护“水缸子”安全,累计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32处。
长沙扎实推进11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专项整治,实现园区工业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并实现在线监控联网和达标排放。
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持续开展“十年禁渔”,全面实现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上岸处置。
自2019年起,长沙开展湘江干流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竖立标志牌298块,按“一口一策”制定分年度整治工作计划。
这些举措,见证了科技支撑、科学保水的长沙行动。
长沙引入专家团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水环境问题,为湘江保护和治理工作“出谋划策”;充分利用社会专业技术力量,开展水质监测、污染现状调查、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评估,对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分析。
全市已建有水质自动监测站59个,实现“一江一湖六河”主要监测断面实时监测。率先建设主城区入河排口视频监控系统,对湘江干支流93个重点入河排口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利用“智慧环保”平台实现全市水环境管理一张图。
久久为功,长沙持续推动水生态环境改善。自2019年起,长沙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及优良率持续保持为100%,全市县级及以上、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持续为100%,湘江干流年度水质稳定达Ⅱ类,其中浏阳河等支流自2016年以来水质提升3个类别。长沙治水经验被央视综合频道“美丽中国”纪录片专题推介。
以水为友,双向赋能
岳麓山下,湘江之滨,拥有近600亩水域的后湖,已成为长沙极具特色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不仅有碧波荡漾的宽阔湖面、优美灵动的公共景观,更云集了众多名家工作室、文创科创类企业在此向阳生长,成为文创、科创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名企名家汇聚的“后花园”。
从垃圾满地的城中村,到如今的城市魅力新名片,后湖之变源于水之变,这场双向奔赴的持续赋能,正开启后湖的精彩未来。
不只在后湖,在长沙,更多的河湖依托水环境提质焕新,纷纷实现产业透“绿”、群众添“金”的璀璨蝶变。
圭塘河借一河清水华丽转身后,已形成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城市内河经济带,走出一条由生态治理转变为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的高质量发展创新路。
重现清波荡漾的龙王港河道,河道、湖泊、景观连为一体,沿岸的五星级酒店、生活购物广场、高端住宅小区鳞次栉比,“河畅水清、有鱼有草、河岸景美、人水和谐”的愿景已照进现实。
临水而建的洋湖水街做足“水文章”,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里,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新局面。
三面环水的乔口镇发挥“水乡”特色,大力推广“荷花+小龙虾”生态套养模式,打造了荷花虾、生态鱼等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通过“一只虾”“一条鱼”,实现对水体本身、水中资源的充分与高效利用。
近年来,长沙积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给水腾地、给水让道、给水出路,积极统筹城乡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新建或扩建了梅溪湖、松雅湖等12个湖泊,形成了梅溪湖国际新城、洋湖生态新城等一大批滨水产业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自古文明依水而兴。在漫漫时光长河里,河与城相依相伴,河与人呼吸与共,河流的变迁里,见证着城市发展的足迹。
“守护好一江碧水”,长沙责任在肩、使命光荣。长沙将坚决扛牢治水兴水政治责任,持续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提升城市品质、推进产业转型、增进民生福祉有机结合,用“一江碧水”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凝聚磅礴活力。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