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长沙新闻

深耕“土特产”,硕果满春华

发布时间:2024-05-13 10:24:26

  深耕“土特产”,硕果满春华(记者走基层)

  长沙县春华镇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兴农,从昔日单一农业镇走上农文旅融合新路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通讯员 宋彬彬

  农文旅深度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长沙县春华镇虽然旅游资源优势不明显,文旅融合起步晚,但其发挥自身农业上的优势,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将万亩农田、千亩玫瑰园、千米渡槽等当地“土特产”打造成为旅游亮丽新名片,鼓起了致富的“钱袋子”。近日,记者来到春华镇,探析传统农业镇走新路背后可借鉴的经验。

  “土”:以农为基转型“文旅+”

  远山青黛、渡槽高耸、稻田翠绿、花香拂衣……从星沙往东二三十分钟车程,便来到有名的“种业小镇”春华镇。

  “农文旅融合,根基在农。”春华镇党委副书记张韬介绍,春华农业立于三湘之首,素有“湖南农业看春华”的美誉,春华镇充分发挥农业这一优势产业效应,积极推动旅游与特色农业、特色村落的深度融合。

  记者来到春华镇太阳滩看到,依托捞刀河的水资源,岸边休闲、娱乐、住宿等项目雏形已现。

  “这里此前是‘野生’网红点,人一多配套就跟不上。”张韬告诉记者,2023年,太阳滩戏水突然火爆,春华镇立马乘势追击,以春华山村和美乡村示范片为基础提质周边环境,围绕网红打卡地捞刀河太阳滩为核心进行整体打造,并引进文旅公司作为项目市场运营主体,第一期已于今年正式对外开放。

  “目前我们推出了围炉煮茶、草坪团建等诸多项目,每到节假日总是一房难求。”太阳滩水景民宿园负责人刘润秋说,在政府引导下,专业文旅团队一上阵,便积极串联各文旅点位,迅速按照红色党建、亲子研学、家庭休闲将游客精准划分为三类人群,精心设计了“稻香春华、稻韵春华、稻梦春华”三条有故事、有品位的旅游线路。基于此,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翻番,其中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首破100万元。

  春天满眼翠绿,秋天稻浪翻滚,在万亩粮食示范区核心位置的龙王庙村红门片区,“红门秀士”红门楼等文化标志和数字田园等农业生产展示区交相辉映,让传统农业换上了“新颜”。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字号”试点,位于春华镇的“星农智谷”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铺排“种业+农旅”数字田园等18个系列项目,建成后将集农业种养、农业观光、创意农业、农业教育、农业科技、娱乐游玩、采摘体验于一体。

  “特”:以文为魂讲好“渡”文化故事

  正值初夏,天穹下的春华渡槽宛若苍龙、横跨东西。这条全长2100米、高25米的渡槽被誉为“三湘第一渡”,是全国现存最完整并且正在使用的渡槽。

  “渡槽本是引水灌溉的水利设施,但经过包装,已成为优质旅游资源。我们还以其为基础,全力打造‘渡’文化IP,进一步丰富内涵。”张韬说,农文旅融合,源泉在文,讲好故事是关键。基于这个思考,春华镇打造的一批优质农业资源已呈现出“网红”特质。

  置身千亩花海,细嗅玫瑰芳香,纵览渡槽壮观,位于春华渡槽下的春华镇千亩玫瑰园,是围绕“渡”文化IP引进的特色项目。玫瑰园由长沙军上十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项目负责人潘梅清告诉记者,当时在众多选择中挑中此地,渡槽无疑是加分项。如今,玫瑰园不仅成为“网红”打卡点,还形成以玫瑰为产品的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渡槽如何修建?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何功能?来到春华山村的春华渡槽文化展示中心,室内陈列通过四个部分的展示,以治水为切入点,让游客在此能详细了解春华渡槽的前世今生。

  “渡”文化IP只是一个缩影。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春华镇持续挖掘农事、农具、农艺、农俗等本土文化内容,强化农耕文化传承的标记印象,推动文旅产业从生产链向价值链转型,满足深度文化体验的市场需求。

  “米升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符号,承载着大量中国农业社会的要素信息,这里馆藏升斗有1万余件,年代从明末到20世纪70年代,跨越近400年。”位于春华镇的湖南升印轩米升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300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包括九大主题展厅、四个基本陈列展,涵盖了农耕稻作米升文化体验、度量衡DIY、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三大功能板块,2023年线上线下接待游客6万人次左右。

  “产”:以旅兴农带动群众增收

  “在这里务工,环境好,空气新鲜,离家也近,我觉得很满足。”记者在春华镇千亩玫瑰园采访时,刚好遇到几名正在基地作业的当地居民。潘梅清告诉记者,玫瑰园从玫瑰采摘到产品加工,工人都是当地居民。高峰期,基地每日在当地聘请约300人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而太阳滩水景民宿园项目则是以市场主体运营、集体资产入股的形式,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不仅如此,农文旅融合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更多赚钱的“路子”。石五卫就是受益人之一。原本在外务工的他,看到家乡的变化,回村开了一家“塅港生态农庄”,天气好时,一天能接待近40桌。石五卫嘴上说累,心里却乐开了花。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春华镇积极探索文旅运营新模式,9个村(社区)联合注资成立“稻韵春华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按照“村联共赢”原则,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流转、资产出租等方式让农民直接获益,并招聘包括职业经理项目运营、综合协调的业务团队进行文旅发展管理,实施村业管家服务增值、运营赋能、农旅融合、品牌扩张等行动,实现统一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在全镇形成了政府引导、村集体入股、社会资源主导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将农闲房出租改造成研学课堂、标准化菜园打造成共享菜园、农家餐桌打造成共享餐厅、手工艺品成为伴手礼、姑娘小伙转换当服务员……在农文旅融合中,春华镇正逐步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东,把农文旅融合发展红利变成民生福利。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