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晗
评价一座城市的前景与活力,“青和力”是一项重要指标。
长沙锚定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国示范标杆,围绕建设“五个青年之城”、实施“六大青春工程”,推动从“网红城市”向“年轻人友好的城市”嬗变。
“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高精尖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比95%;常住人口三成以上为14至35岁青年。长沙与青年共青春、同成长。
“细枝末节”中体味城市深度
年轻人为什么选择长沙?
湘江岸的风,扬帆夜市的串,五一广场的灯……100名受访者,可能会给出100个答案。
今年央视春晚分会场落户长沙时,就有学者说:“长沙集山水城市和文化之都于一身,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沙含蓄内敛,又外放洒脱。
这里有“低调”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也有“高调”的医疗教育资源;这里的鱼米之乡、伟人故里形象深入人心,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又贴上了“硬朗”的标签。
一名青年游客来到长沙,或许会因茶颜悦色、文和友、果呀呀等“同龄人”创业品牌而相见恨晚。但进一步走近,就会发现长沙还有难得的发展深度。始终把青年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致力“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更有为”。
“希望驿站给越来越多想来长沙发展的年轻朋友以帮助。”前段时间,辽宁传媒学院的赵婧彤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长沙新青年人才驿站免费住宿。来长沙面试期间,她入住了新青年人才驿站旗舰店(马栏山站)。
整洁的房间、贴心的服务,给了赵婧彤莫大心理安慰。如今,她已经入职芒果TV,成为一名“新长沙人”。
城市和年轻人相互“牵手”,取决于很多这种细枝末节的感知和具体而微的认同。
从建设11家长沙新青年人才驿站,到举办首届长沙城市青年节、“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等大型城市活动,“青春长沙”的城市名片全域推进打造,奏响了青年与城市的和谐共鸣。
“急难愁盼”中感知成长温度
城市发展系统成篇,既包括“硬”的设施建设,也包括“软”的公共服务。
青年发展同样有很强的系统性,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之城”,是能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城市。
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如何为青年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无疑是一个城市吸引青年的关键一招。
共青团长沙市委通过“城市合伙人”超级实习生计划,为不少应届毕业生搭建了一条快速就业的“空中跑道”。
“选择一个城市,需要一个契机。我觉得那次实习经历就是我决定留在长沙工作的契机。”在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的罗鹏飞,提起前年的实习经历,眼中仍有掩饰不住的光。在他看来,在长沙3个月的实习,不仅为现在的自己奠定了工作基础,也为自己的学校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
时至今年,“城市合伙人”超级实习生计划迈入第三个年头。2023年,该计划吸引了全国270余所高校4.6万名学生报名,招募了2841名学生来长沙实习。
营造适合青年、吸引青年的发展环境,已成为长沙引才聚才、提升发展后劲的关键之举。
从启动59个“青和力”场景示范建设,到14处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活力;从筹集保租房10.2万套,到出台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研发人才政策十条”……围绕青年“急难愁盼”问题,长沙交出了一份“干货”满满的答卷。
今年4月,聚焦青年创新创业、就业、住房等10大领域,长沙还推出青年就业攻坚行动、青年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夜校等22项青年民生实事项目,再度为广大青年送上成长“礼包”。
同向同行相互成就发展高度
城市因青年而兴。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城市与青年同向同行、相互成就,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潜力。
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王淑禾带领“薪火芳华”创业项目,获得青年创意专项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荣誉。
来自甘肃的她,2023年从湖南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毕业后,留在了长沙。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她带领创业团队在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跟踪服务等方面所走的每一步,都得到了长沙多个部门的助力和认可。
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壁垒,胡刚毅博士毕业后,放弃了许多高薪体面的职业,选择加入长沙天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负责高端测量设备硬件单板、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开发。
“我愿和我的团队攻克重重技术难关,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这是今年30岁的胡刚毅的梦想,也映照出无数有志青年的共同心愿。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放飞青春的“秀场”、公平竞争的“赛场”、实现自我抱负的“创业场”。
长沙优势产业集群云集,发展土壤肥沃,正在不断发挥出吸引青年群体的“磁场效应”,激励他们“挑大梁”当主角。
青年发展舞台广阔,青年创新活力迸发,也将形成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助推城市青春向上,节节攀高。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